深圳光明科学城汇聚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9-15
手机版

  图为深圳光明科学城启动区。 (资料图片)

  位于深圳市西北部、规划总面积99平方公里的光明科学城,是深圳市全面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创新平台。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科学城肩负着打造重要国家战略科技新力量的责任。

  近年来,光明科学城汇聚了一批国际一流创新资源和创新载体,在信息、生命、新材料三大学科领域集中布局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1个科研平台、2所省重点实验室、2所高水平大学共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为企业联动科研院校、共建创新联合体、攻克关键技术提供了“科学重器”。近日,记者走进深圳光明科学城,探访了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光明生命科学园,近距离感受光明科学城的建设热度和科创动能。

  走进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一楼,只见展厅里展示着柏垠生物、倍生生物、森瑞斯生物等创新中心孵化的企业创新产品。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深圳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总经理袁海介绍,创新中心自2017年建设运营以来,聚焦合成生物学相关产业孵化,打造了开放共享的创新平台,推动深圳在合成生物学基础研究、平台建设和转化应用上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已累计组织11批超300家企业遴选,推动42家总估值超164.8亿元的合成生物企业落地光明科学城。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创新中心的“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在“楼上”,科研人员开展原始创新活动,解决基础科学问题,支撑产业进行核心技术攻关;“楼下”构造的产业孵化空间,为合成生物类初创企业提供拎包入驻的共享实验平台及智库支撑。袁海说,创新中心通过创立融汇科技创新与产业孵化“双环耦合”的高效运行模式,让“穿白大褂的”和“穿西装的”在一栋楼里联动,打破了科学与产业孵化的时间与空间壁垒,形成了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应用在空间上有机融合的一体化平台。

  深圳市赛特罗生物医疗技术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位“毕业生”,9月,公司将搬到恒泰裕·华南医谷合成生物产业园,产业空间从300平方米扩大到2400平方米。公司自2021年入驻创新中心以来,近2年时间产值增长了数倍。赛特罗生物总经理张利峰说:“创新中心为我们配备了重要的实验基础设施,所配备的实验所需仪器价值在几百万元至几千万元。对于从事研发的小企业来说,这些设备使用频率虽不高,但又是必需的,公共配套为企业省下了不少成本。同时,上下游或同类企业的聚集也为企业带来很多合作机遇。”

  据了解,在创新中心早期孵化的企业成长到试产量产阶段,即可落户光明科学城合成生物产业园区推动产业化进程。目前园区已入驻15家合成生物企业。其中,大部分入驻企业已获得创投机构的投资,并被光明区政府认定为合成生物企业,总估值近百亿元。

  近年来,深圳市光明区加速推进光明科学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建设,助力深圳更好地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光明生命科学园里,深圳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脑解析、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这两大率先入驻的“国之重器”,将有力提升深圳市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能力。

  在深圳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4楼的自动化功能岛区里,机械臂正熟练地把多个生物试剂和样品准确地放进微孔板中。袁海介绍,该设施相当于一座智能化的“生物铸造工厂”,是用户的“云端实验室”和运营者的“智能实验室”两位一体的合成生物研究平台,实现科研与产业“双向奔赴”。袁海表示:“建成后,该设施将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化生命系统设计与制造平台,并作为将软件控制、硬件集成和合成生物学应用进行系统整合的大型规模化合成生物研究基础设施,为全国合成生物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经济日报记者 杨阳腾)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东营故事|科技赋能增优势 创新发展拓新路——东营全力打造产业转型升级“东营样板”
下一篇: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主题教育成果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