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研究生确定扩招,对谁最有利,一般大学生都会存在这两大“误区”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2-06
手机版

  原标题:研究生确定扩招,对谁最有利,一般大学生都会存在这两大“误区”

  一开始,就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了“万事开头难”。这场战役关乎每个人,每个人都受到了大大小小的影响。以我生活的小镇为例,零散的摊位不能摆,人们只能去现在也习惯去有规模的菜店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打击太大。再就社会上特殊的大学生群体来说,“有的同学年前刚辞职,准备年后看看机会、有的秋招没有遇到合适的,打算春招拼一把、还有N战考研失败的”。目前的形势只能逼迫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去考试就业,国家也明确要求“三支一扶”、“征兵”等扩大招收名额了。始终是狼多肉少,往届和应届考公考研的一大堆,失败了再考、失败了再考,库存未充分就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太难了……

  正在同学们快被就业这条稻草压倒之时,一条政策似乎重新点燃了考研学子心中的梦,仿佛又拥有了一线希望。国家正式官宣:要特别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其中一条对策是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

  那么哪些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呢。

  一、第一志愿复试线压线的同学,或者说刚过初试线的同学,会有更大的机会进入复试,这可能也是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所以要好好准备。

  二、特定专业扩招的同学,在网传重庆市教委的一份文件中提出,“要进一步优化结构,新增研究生计划以全日制专业硕士为主,并要求向理、工、农、医和示范等门类倾斜,特别是在国家急需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临床医学、生物制药、网络安全等相关领域扩招。”但是这些还需要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能保证所有的院校和专业都扩招。

  “扩招”又给我们释放了哪些信号呢?

  先盘点一下历史上的几次扩招,1999年高校大扩招、2009年研究生扩招、2019年高职大扩招、2020年的研究生和专升本扩招。

  1999年高校扩招是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1999年之前,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在5%左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80%的水平。当时,高考竞争非常激烈,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国民又对受高等教育的呼声和需求越来越强烈,再加上我国的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当时的国企改革也带来了大规模的工人下岗,就业也是一大难题。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正式拉开了高校扩招的序幕,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一个窗口。逐渐的,人人都有上大学的机会了。

  由此及彼,看今年的研究生扩招。此次疫情对中小企业的打击不小,相应的招聘需求减小,各方力量的支出更是巨大,经济确实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也显现出来了。而研究生扩招可以稳定就业、延缓就业、增加教育消费支出,也是扩大内需、拉动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政策无疑是利好的,但人们却产生了以下两个误区

  1.研究生扩招不是鼓励大批学生去考研究生

  鼓励学生往高处走没有错,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读研,但有些考研辅导班为了招生大肆宣扬“不考研崩溃论”。尤其是对一些普通高校的学生,本身研究生考试普通高校的学生竞争力就很小。明明可以通过校园招聘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却被忽悠去考研了,结果研究生没考上,也错过了找工作的最佳时机,而二战考研又会增加很多压力。

  只想说明两点:1.学校学生最晚要在大三上学期确定是否选择考研,是要根据自己就业方向定的,是否有一大段时间坚持专注考研复习、是否能承受失败的后果、是否适合更高层次的理论学习,而不是被忽悠脑袋一热就去报班考研了。2.希望考研培训班能够恪守初心,真心从学员个性化方向出发去招生。

  举个反面例子,有个同学没想好自己要干什么工作,就打算去考研了。大三的暑假在复习考研,但9月份开学就动摇了,说自己看不进书,不打算考了。然后又去找工作,中间飘摇不定,又想去考研,结果毕业了还没确定就业。

  2.研究生贬值是不争的事实,但前提是你得拥有

  高校扩招,本科生越来越多,质量肯定层次不齐,毕竟是“大众教育”。研究生扩招,部分高校的软件水平跟不上,培养的学生质量也很明显。供给太多,自然就不值钱了。我们都是普通人,当不了科学家,成为不了钟南山院士。

  但评价一个事情的前提是你得拥有,你连研究生都不是,又凭什么评价呢。我们普通人读书找到个踏踏实实的工作就很满意了,通过读研究生进入到一个更好的平台。

  责任编辑:

上一篇:北京高考时间已定 各科总分为750分
下一篇:北京:中考成绩7月5日公布 志愿填报工作即将开启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