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知识|阿尔茨海默病痴呆的诊断与治疗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2-05
手机版

  编者按

  随着人口老龄化,痴呆已经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D)痴呆占60%~80%,是老年人失能和死亡的主要病因。AD的预防和治疗是世界性的问题,其首要的原因就是早期诊断困难。我国痴呆患病的人数占世界的1/4。为此,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DI)的正式成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ADC)指南小组,为临床医生制定了AD痴呆诊疗循证指南。

  阿尔茨海默病痴呆检查推荐

  一、临床评估

  1、综合认知评估

  临床中常用的综合认知评估检查主要包括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安登布鲁克认知检查-修订版(ACE-R)。还有一些其他的认知测试:比如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认知(ADAS-cog)及严重损害量表(SIB),主要用于AD痴呆药物临床试验的结局评估。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痴呆诊疗指南(2020年版)建议:MMSE检测痴呆的性能较高,对轻度认知障碍(MCI)有可接受的准确性。MoCA检出痴呆的敏感度高,特异度低,对MCI的性能中等。ACE-R检出痴呆和MCI的性能较高。

  2、单领域认知评估

  单领域认知评估主要从记忆、语言、视觉空间以及执行等四方面进行。其中,中文版故事延迟回忆(DSR)检出情景记忆障碍的性能高,优于所有即刻回忆和词语表延迟回忆测试[1]。中文版波士顿命名测试-30项(BNT-30)检出语言障碍的性能中等。画钟测试-复制图形(CDT-CG)检出视空间结构障碍的性能较高[2],可以作为替代测试。中文版连线测试-B(TMT-B)检出执行功能障碍的性能较高。

  3、行为评估

  评估AD引起的行为障碍或精神行为症状最常用的量表有神经精神问卷(NPI)和神经精神问卷知情者版(NPI-Q)。对AD痴呆与额颞叶痴呆(FTD)有鉴别价值,可以替代使用[3]。

  4、功能评估

  评估AD引起的功能障碍或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包括工具性生活功能(IADL)和基础性生活功能(BADL),对于早期AD痴呆的诊断更为敏感[4]。

  二、脑影像检查

  1、结构影像学

  MRI头颅水平位和矢状位显影的结构性变化有助于排除非AD病因,主要包括血管性痴呆(VaD)的脑血管病证据、FTD的额颞叶萎缩、皮质基底节变性的不对称额顶叶萎缩、进行性核上麻痹的中脑"蜂鸟征"以及多系统萎缩的脑干"十字征"[5]。

  2、功能影像学

  Aβ-PET、Tau-PET负荷增加或者FDG-PET代谢降低,定义AD痴呆的性能较高。当常规检查不能明确AD痴呆诊断时,建议进行PET生物标志物检查,但PET显影在视觉读取上都存在主观性,各项研究使用的诊断阈值之间也有差异。

  三、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

  欧洲AD生物标志物标准化共识已将脑脊液生物标志物推荐为早发型痴呆、前驱期或非典型AD患者的常规临床检查。当常规检查不能明确AD痴呆诊断时,建议进行脑脊液生物标志物检查。虽然脑脊液神经丝轻链蛋白(NfL)水平和NfL/Aβ42比值对AD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NfL是神经轴突损伤的一种生物标志物,与Tau一样反映了神经变性的独特病理生理机制,支持其作为非典型/快速进行型神经变性痴呆鉴别诊断的快速筛选生物标志物[6]。

  2、血液检查

  当常规检查不能明确AD痴呆诊断时,建议进行血浆生物标志物检查。此外,做出AD临床诊断时,还需对潜在的可治疗的认知障碍危险因素进行医学评估。包括血清维生素B12、叶酸和同型半胱氨酸、促甲状腺素和游离甲状腺素(T4)水平以及梅毒螺旋体和艾滋病血清学变化等。

  3、基因测序

  致病基因AD患者中约1%携带一种致病基因突变(APP、PSEN1或PSEN2)。通常在65岁之前(最早可在30岁之前)发病,其家庭成员有50%的概率携带一种突变基因,其中携带APP或PSEN1基因突变的人患AD的概率为100%,携带PSEN2基因突变的人患AD的概率为95%[7]。如果携带另一种致病基因突变(C9ORF72、MAPT和GRN),可解释80%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FTD,则可用于与早发型AD的鉴别诊断[8]。

  易感基因AD患者中约58%携带至少1个APOEε4等位基因。通常在65岁之后发病,年龄在55~70岁的女性ε3/ε4基因表型携带者,患AD的风险高于男性[9]。携带1个或2个ε4的AD患者,枕叶皮质脑淀粉样血管病较其他脑区更严重[10]。有助于预测家族性AD的风险和脑淀粉样血管病的严重程度。

  阿尔茨海默病痴呆诊断推荐

  一、AD痴呆临床诊断标准

  1、AD痴呆临床诊断的“核心标准”(NIA-AA)

  该标准以病史和检查证实的认知或行为症状为依据,除符合痴呆诊断外,应具备:(1)隐匿起病;(2)报告或观察有明确的认知恶化病史;(3)病史和检查证实早期和显著的认知损害具有以下之一:遗忘症状和非遗忘症状;(4)符合排除标准。如有认知衰退的病史记录,或携带一种致病性AD基因突变(APP、PSEN1或PSEN2),则可增加AD痴呆临床诊断的确定性[11]。对于很可能和可能AD痴呆的临床诊断准确性高,具有广泛适用性。

  2、AD所致重度神经认知障碍临床诊断标准(DSM-5)

  该标准要求符合重度神经认知障碍,如果具备下列之一且起病隐袭,至少2个认知领域逐渐进展的损害者,诊断为可能的AD:来自家族史或遗传基因检测的AD致病基因突变证据,或存在记忆和至少其他一项认知领域损害的明确证据[12]。因此,更适用于家族性和典型AD痴呆的临床诊断。

  3、AD诊断的研究标准(IWG-2)

  该标准可用于典型AD和早发型痴呆、前驱期或非典型AD的临床诊断,"临床症状+生物标志物"的诊断模式有助于提高AD痴呆临床诊断的确定性水平。

  二、生物学定义标准

  AD生物学定义的研究框架(NIA-AA)将AD诊断从生前的临床综合征定义(症状/体征)推进到生物学定义,即AT(N)系统[13]。AD或MCI患者中大约3/4的生物标志物水平与NIA-AA研究框架对AD或AD病理变化的定义一致,异常生物标志物的增加与某些认知指标的下降率增加也相关[14]。因此,AD生物学定义有助于诊断早发型痴呆、前驱期或非典型AD。

  

  三、症状分期标准

  AD症状分期有助于对痴呆严重程度的判断和治疗的选择。数字分期包含所有AD生物标志物,其中,数字越大,则表示病情越重。当需要判断AD所处阶段和严重程度时,可以采用症状分期的数字(表2)加生物标志物谱的字母(表1)组合方式来描述。如3a表示症状3期并具A+T-(N)-生物学特征,4c表示症状4期并具A+T+(N)+生物学特征。

  

  阿尔茨海默病痴呆治疗推荐

  一、认知症状的治疗

  1、胆碱酯酶抑制剂

  胆碱酯酶抑制剂(ChEIs)对轻中度AD痴呆认知、功能、总体有效,用于重度AD痴呆仍可获益,如多奈哌齐、卡巴拉丁、加兰他敏等。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痴呆诊疗指南(2020年版)建议:当一种ChEI初始药物缺乏满意的疗效或不耐受时,换用另一种ChEI,则可以获得与初始药物相似的效果。

  2、谷氨酸受体拮抗剂

  对中重度AD痴呆的认知和总体有轻微疗效,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痴呆诊疗指南(2020年版)建议:联合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中重度AD痴呆的认知、总体、行为有协同效应。

  二、精神行为症状的治疗

  1、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可缓解AD引起的精神和行为症状,然而,有精神症状或躁动/攻击行为的AD患者接受任何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2周以上,会加重认知损害。因此,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痴呆诊疗指南(2020年版)建议:使用时应遵循单药、小剂量滴定、短期原则,并监测认知变化[15]。

  2、5-羟色胺类药

  5-羟色胺类药中的选择性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对AD痴呆的精神症状有短期效益。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痴呆诊疗指南(2020年版)建议:34 mg/d治疗AD痴呆6周,幻觉和妄想缓解,耐受性可接受,对认知无负面影响,但至12周则效益消失[16]。

  三、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AD痴呆符合AD进展期间的证候演变规律,显示了一定的证候关联效应。据此提出的"早期补肾为主并贯穿全程,中期化痰活血泻火,晚期解毒固脱"的序贯疗法。经临床研究初步证明,联合常规西药(表3)治疗AD痴呆(n=344)有协同增效作用,可以改善认知和行为至少1年,2年认知改善率比单纯西药提高25.64%,恶化率降低48.71%,早期获益大于中晚期[17]。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痴呆诊疗指南(2020年版)建议:中医药治疗AD痴呆可根据临床分期,通过辨证施治进行个体化治疗。序贯疗法加常规西药对AD痴呆认知和行为有协同效益。

  参考文献:

  [1]ShiJ,WeiM,TianJ,et al.The Chinese version of story recall:a useful screening tool fo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Alzheimer's disease in the elderly[J].BMC Psychiatry,2014,14:71.

  [2]WiechmannAR,HallJR.The Four-point scoring system for the clock drawing test does not differentiate between alzheimer's disease and vascular dementia[J].Psychol Rep,2010,106(3):941-948.

  [3]WongA,ChengST,LoES,et al.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 questionnaire version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having cognitive impairment[J].J Geriatr Psychiatry Neurol,2014,27(4):247-252.

  [4]NiJ,ShiJ,WeiM,et al.Screening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by delayed story recall and 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J].Int J Geriatr Psychiatry,2015,30(8):888-890.

  [5]田金洲.中国痴呆诊疗指南(2017年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TianJZ.Chinese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ementia(2017 edition)[M].Beijing: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2018.

  [6]LivingstonG,HuntleyJ,SommerladA,et al.Dementia prevention,intervention,and care:2020 report of the Lancet Commission[J].Lancet,2020,396(10248):413-446.

  [7]LoyCT,SchofieldPR,TurnerAM,et al.Genetics of dementia[J].Lancet,2014,383(9919):828-840.

  [8]DavidsonY,RobinsonAC,LiuX,et al.Neurodegeneration in frontotemporal lobar degeneration and motor neurone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expansions in C9orf72 is linked to TDP-43 pathology and not associated with aggregated forms of dipeptide repeat proteins[J].Neuropathol Appl Neurobiol,2016,42(3):242-254.

  [9]NeuSC,PaJ,KukullW,et al.Apolipoprotein E genotype and sex risk factors for Alzheimer disease:a Meta-analysis[J].JAMA Neurol,2017,74(10):1178-1189.

  [10]TianJ,ShiJ,BaileyK,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apolipoprotein E e4 allele and arteriosclerosis,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and cerebral white matter damage in Alzheimer's disease[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4,75(5):696-699.

  [11]McKhannGM,KnopmanDS,ChertkowH,et al.The diagnosis of dementia due to Alzheimer's disease: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Alzheimer's Association workgroups on diagnostic guidelines for Alzheimer's disease[J].Alzheimers Dement,2011,7(3):263-269.

  [12]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5th edition[M],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2013.

  [13]JackCR,BennettDA,BlennowK,et al.NIA-AA Research Framework:Toward a biological definit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J].Alzheimers Dement,2018,14(4):535-562.

  [14]BurnhamSC,ColomaPM,LiQX,et al.Application of the NIA-AA research framework:towards a biological definit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 using cerebrospinal fluid biomarkers in the AIBL study[J].J Prev Alzheimers Dis,2019,6(4):248-255.

  [15]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老年精神医学组.神经认知障碍精神行为症状群临床诊疗专家共识[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7,5(5):335-339.

  [16]BallardC,BanisterC,KhanZ,et al.Evaluation of the safety,tolerability,and efficacy of pimavanserin versus placebo in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psychosis:a phase 2,randomised,placebo-controlled,double-blind study[J].Lancet Neurol,2018,17(3):213-222.

  [17]ShiJ,NiJ,LuT,et al.Adding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to conventional therapy brings cognitive benefits to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a retrospective analysis[J].BMC Complement Altern Med,2017,17(1):533.

  [18]田金洲,解恒革,王鲁宁,等.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痴呆诊疗指南(2020年版)[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1,40(3):269-283.

  编辑?| 里里

  排版 | 里里

  审核 | 世杰

上一篇:历年来西藏异地随迁子女高考报名政策及规定
下一篇:上交大多名学生被退学,十余年苦读终付之东流,大学生要引以为戒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