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袁隆平到施一公的言论,直接揭示中国高等教育低质量的重要原因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0-02-06
手机版

  

  中国高等教育经历大跃进式的发展,目前呈现两极的发展,越好的高校,对教师和毕业生的要求越严格,混日子的高校,从教师到学生都在混毕业,以至于教育部不得不明令禁止国内各大高校存在的各种清考政策,严把本科生的毕业质量,受到本科生毕业生的泛滥,就业单位提升了对用人标准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企业把硕士研究生当成最低的门槛,甚至博士生也成为炮灰,越来越多的博士毕业生竟然走进幼儿园和小学当老师。因此中国每年大量的研究生并不是因为爱好科研而攻读研究生,仅仅是为了一纸毕业证书,怎么简单快速毕业成为中国高校在读研究生们的最大愿望!然而很多顺利如愿提前跨入研究生的保研学子,大四开始就感受到了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巨大差异性!

  

  前一阵复旦大学的一名副教授吐槽国内的研究生,由于研究生没有转变本科生思维,过多的高校社团活动和各种求职实习,不安心做科研和毕业论文,让很多饱受高校考核的教授们感到巨大的忧虑,就连中国著名科学家袁隆平教授在接受采访时都直言,不愿意培养博士研究生,主要是因为要死脑细胞,看似是逃避责任,而恰恰是负责任的表现,任何一名有科研理想和负责任的研究生导师,都知道培养一名合格研究生的难度,而在目前从小应试教育下的本科毕业生,科研动手能力非常差,而且辛苦培养起来的一名研究生,却对枯燥辛苦的科研并没有好感,南京某知名高校的教授曾痛心的说:自己辛苦培养的一名科研研究生,毕业就却拒绝深造,直接去了苏宁做了商业销售!

  

  小编在介绍培养三名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日本教授的文章中分享了藤岛昭教授的心得体会,只有对科研抱有乐趣的人才能最后成功。施一公作为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代表,曾痛心地说:“和自己一起出去留学的清华北大学子众多,但是科研成才的同学并没有多少!”其中的奥秘就是,并不是这些清华和北大的学生没有科研天赋,反而是这些中国学生太聪明和务实,更多地选择赚钱轻松的工作,对科研并没有爱好,只是对赚钱感兴趣,造成更多的人从事了应用科研工作,从事基础科研的学生数量稀少,比起目标明确的应用学科,看不到方向的基础科研不但赚不到钱,而且投资时间和巨额金钱后换来的是一场空,权衡利弊后,中国聪明的学生们都会有所谓“聪明”的选择!

上一篇:山东高教再出发(四)山理工:机制创新成就更多“牛人”
下一篇:兰州大学与西湖大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共谋高等教育发展新路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