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读书|最是家国情怀动人心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3-07-16
手机版

  《一辈子一件事——平凡英雄的追梦故事》第1期 进度条 11:20 00:00 / 11:20

  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本期的“为你读书”。

  一辈子有多长,能干多少事?在各行各业发展进步飞速的当今社会,一辈子专注一件事、痴迷一件事、成就一件事的人,尤为可贵。这些人中也许有聚光灯下的名流大家,也许有默默无闻的平凡身影,但无论伟大还是普通,只要一辈子专注做好一件事,最终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奇迹。

  图片▲赵春青 绘

  从本期开始,“为你读书”将从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辈子一件事——平凡英雄的追梦故事》一书中选取在各行各业中兢兢业业、追求卓越、不为名利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从“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执着坚守”“探索创新”“接续奋斗”五个篇章,与大家分享这些“新时代平凡英雄”为祖国建设、社会发展、文明进步持续默默耕耘背后的感人至深的不平凡故事。

  图片

  本期为您带来的是“平凡英雄的追梦故事”系列第一期——“家国情怀篇”。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深邃的爱国主义、深沉的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民族精神中最核心的那一部分。它把个人命运融入国家与民族的命运、把个人奋斗熔铸成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推动一代代中国人向着中国梦前行。本期,我们将带着大家认识三位“平凡英雄”。

  郑小瑛:

  九十不言老 爱乐无止境

  郑小瑛,新中国第一位歌剧、交响乐女指挥家、教育家。她曾任中央歌剧院首席指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

  1929年,郑小瑛出生于上海,6岁开始学钢琴。1947年,她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接触到了进步思想,并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48年底,她在中原解放区参加革命,1949年随文工团从中原解放区来到武汉,参加了中央少数民族访问团,慰问广西少数民族地区。

  1952年,郑小瑛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被保送到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随后,她进入苏联专家杜马舍夫合唱指挥培训班,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女性合唱指挥。

  1958年,郑小瑛参加中央民委调查组,访问福建畲族地区,祖国的大山大河给了郑小瑛丰富的艺术素材和极大的感情触动……这些经历改变了郑小瑛的人生选择。她认为艺术源于人民,应当还给人民,由此树立了革命文艺工作者用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这也是她一直秉承的艺术观。

  图片▲1951年,郑小瑛在打大秧歌鼓。资料照片

  郑小瑛勤勉一生,在艺术上创下多个“新中国第一”:她与音乐界的前辈一起重建了中央歌剧院,与朋友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志愿者“爱乐女”室内乐团,随后在世界第四届妇女大会上亮相;她还参与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公助民办的职业交响乐团——厦门爱乐乐团。

  怀抱对人民群众深厚的爱和感恩的心,郑小瑛希望与群众分享她对艺术的感受。每次演出前,郑小瑛都会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把听众吸引到美妙的音乐意境中去。

  在艺术上,郑小瑛一直追求用西洋音乐手法表现中国人思想情感交流的交响乐作品。她率领厦门爱乐乐团和福建交响乐团,将刘湲作曲的交响诗篇《土楼回响》,带到亚、欧、北美等地的12个国家,演出70多场,创下我国大型交响乐演出的最高纪录。

  图片▲2020年12月27日,郑小瑛在厦门指挥交响诗篇《土楼回响》。陈美蓉 摄

  “洋戏中唱”,是郑小瑛后来致力的方向。世界各国都在用各自的母语介绍外国歌剧,郑小瑛一直在思考中探索为什么中国反而坚持用半生不熟的原文演出?为此,她主张恢复将外文歌剧译配成中文演出。20世纪80年代,她和中央歌剧院合作,在天津推出了用中文演唱的歌剧《茶花女》,在一个多月里连续上演39场。

  2017年,郑小瑛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她投入大量精力对唱词进行中文译配修订,助力歌唱家以优美的中文为中国观众演唱,达到“洋为中用”的效果。郑小瑛说:“洋戏中唱,能更好地服务中国百姓,做好歌剧欣赏的基础教育。”

  吴易风:

  一生最爱书

  吴易风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经济学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农家子弟到经济学大家,他走过初心不改、学术传承的60年,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

  出生在江苏农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吴易风,只读了几年私塾和乡村初级师范。1953年,吴易风在江苏转业干部速成中学当老师。当时有一门课程叫“经济建设常识”,吴易风不懂,担心不会教,便抱着一本《政治经济学》的翻译本反复看。两年后,凭着一张“具有高中毕业相当程度”的证明,吴易风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

  1959年留校工作后,吴易风很快发现数学知识不够用,便先自学,再做习题,最后交给身为北京邮电大学数学老师的夫人批改。他凭借着“越是不懂,就越想搞懂”的精神,最终掌握了从事西方经济学教学与研究所需要的数学知识。经过多年努力,吴易风成为了一名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和外国经济思想史领域均有建树的大家,被大家称为“三通经济学家”。

  图片▲吴易风早年工作照。资料照片

  年轻时,吴易风曾经躲在蚊帐里,打着手电做过一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摘抄卡片。那是1969年,他在江西余江的五七干校,白天干活儿晚上读书,3年内通读了马恩全集当时的中译本。

  后来,吴易风回到北京,每天都在图书馆从早待到晚,只啃干馒头;没有计算机,全靠一支笔;没有电风扇,汗浸湿稿纸;没有满意的初稿,推倒又重来,最终用6年时间完成《英国古典经济理论》。时过境迁,秉持着“冷板凳”精神的吴易风,对待学生的论文,依旧细致到连标点符号都要斟酌,让学生不敢有丝毫浮躁,也因此获益匪浅,以致时隔多年,他们依然对老师的教诲念念不忘。

  图片▲吴易风在上课。资料照片

  2018年,在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上,吴易风宣布决定把这次获得的全部奖金贡献出来,设立贫困生奖学金,并在他离世后,将部分遗产加入这笔贫困生奖学金。

  对于吴易风捐款助学,他的学生并不意外,因为这不是吴老师第一次捐款了。2017年,吴易风将自己的3500余册藏书,连同书稿、照片以及与学生的通信,全部捐给了中国人民大学文库。“他是一个有大爱的人。”吴易风的学生评价道。

  吴易风也将大爱投射到自己的研究中。吴易风时常教导学生,做研究要认真调查,充分掌握资料,深入思考、反复斟酌。吴易风说:“人生路上,顺利时须戒骄戒躁,被误解时要从容淡定。”

  陈俊武:

  “常学常看,才能跟上时代”

  陈俊武,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担任我国炼油工艺“五朵金花”之一的中国第一套60万吨每年流化催化裂化炼油装置设计师。如今,耄耋之年的他仍拼搏在一线,为我国石油发展建言献策、培养人才。

  图片▲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武。

  1961年,大庆油田快速发展,给国家提供了充足原油,但国内炼油技术发展稍显乏力,“像有了好大米,却依然吃不上香喷喷的白米饭。”陈俊武说,流化催化裂化是炼油工业的关键技术,投资少、操作费用低、原料适应性强,但这类装置全世界仅有几十套,技术被层层封锁。

  为改变这一面貌,国家提出自力更生开展五项新技术攻关,被称为炼油工艺的“五朵金花”。34岁的陈俊武受命“挑大梁”,担任建造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设计师。

  “建立一个完整的炼油厂,上到仪器仪表、大小阀门,下到粗细管线、器件之间的联动,都完全靠自己琢磨。”1962年到古巴考察期间,四名石油部工程师冒着战争危险,拍下400卷胶片,写满20多个笔记本,搜集到几万页资料,这几乎成为炼油厂建设的一手资料。1965年,经过4年多艰苦攻关,我国第一套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安装的60万吨每年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在抚顺石油二厂建成投产,催开了我国炼油工业新技术的“第一朵金花”。

  陈俊武看起来很随和,可接触过他的人却说:“这是个较真的人。”

  1995年,陈俊武曾出版过一本专著《催化裂化工艺与工程》,2005年再版,2015年发行第三版,全书凝聚了他毕生的科学实践与研究创新。2018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欲将该书三个版本都收录入中国新建的催化史料馆,陈俊武签字准备寄出时,发现第二版和第三版中有一个方程式转化率因子数据适用范围有偏差。第二天,陈俊武立即打印了一个勘误说明,将两版内哪几页、哪个方程式、哪个表格引用错误,标注得清清楚楚,以这种形式向读者致歉。

  “发现错误,就必须予以纠正,要对每一个数据负责、为国家负责。”陈俊武的这种“较真”,也源自对自己科学研究的笃定。

  20世纪80年代初期,陈俊武应兰州炼油厂之邀,建设一套年加工能力50万吨同轴式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在有人从技术角度对设计方案安全性提出质疑时,陈俊武虽认真听取意见,但凭借他对自己的精心测算的较真和信心,最终坚定了自己的方案。于是,凝聚着陈俊武团队心血的兰州炼油厂装置于1982年建成投产并大获成功,并把我国炼油技术水平推进了一大步。

  如今,陈俊武已退休30多年,虽是硕果累累的资深院士,但他那种拼搏和专注的劲头和几十年前并无二致。他表示“科学研究最忌讳的是,一有成绩,就沾沾自喜,想歇歇脚!我国曾落后先进技术20年,要想实现‘齐步走’,就必须具备自我研发实力。”

  图片▲陈俊武院士(前左二)在陕西华县试验现场指导作业(2010年5月13日摄)。新华社发

  爱乐的郑小瑛、爱书的吴易风、爱科研的陈俊武,三位老人无一不是毕生关心、专注于自己的领域,更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前途命运。他们可能不善言谈,但真正的爱国本应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就像这三位老人,一生奉献一项事业的信念和坚守,完美地诠释了何为爱国主义、何为家国情怀。

  以上就是本期“为你读书”的全部内容,我们下期再会!

  本篇图文综合整理自:《一辈子一件事——平凡英雄的追梦故事》、《工人日报》、《经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

  推荐阅读

  图片

  往期推荐

  为你读书 | 人民拥护的好制度为你读书 |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显著优势为你读书 | 人民当家作主的显著优势为你读书 |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显著优势为你读书 | 坚持改革创新的显著优势

  公告

  转载请注明来自人民出版社读书会。投稿与合作事宜请在微信后台留言与我们联系。

  发现“分享”和“赞”了吗,戳我看看吧

上一篇:共商产教融合 共促就业创业
下一篇:原创郑大清:村民凑70元帮他,发达后不敢换手机号,怕乡亲们找不到他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