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2021年和2022年比,2023年广东省中考数学试题回归正常了?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3-07-07
手机版

  

  前两年,中考还没结束,数学试题就上了热搜;现在已经是中考结束好些天了,数学试题似乎还没有要上热搜的迹象。

  

  想当年,2021年试题一出,学生哭倒一片,表示自己学得这么辛苦还是不会做;2022年试题一出,学生也哭倒一片,表示自己不用学这么辛苦都会做。

  今年的试题,是不是回归正常了,让努力的学生觉得自己的辛苦没有被辜负,让不努力的学生觉得自己的困难理所应当?

  本文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命题者是怎么出中考题的,我不大清楚,但是从国家到省市,都有出台相关的政策文件,来对考试内容提出要求,所以我们可以拿试题和这些要求进行对照,来看命题者的出题特点。

  对中考考试内容的要求,目前来看,描述得比较具体的还是这三个文件,一是2017年发布的《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二是2018年发布的《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办法》,三是2021年发布的《佛山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它们都提出了四个要求:

  1.增强基础性和综合性,着重考核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宽度和广度。

  2.试题试卷整体难度适当,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杜绝偏题、怪题。

  3.增强应用性,注重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和科技发展等的联系,侧重考核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增强创新性,增加探究性和开放性试题的比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下面就从这四个方面,来看看2023年广东中考数学试题的落实程度。

  1.增强基础性和综合性,着重考核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宽度和广度。

  这点可以从考点的分布情况来观察。

  (1)选择填空题

  

  这张表统计了近九年选择填空题的考点分布情况。其中,把出现5-7次的考点,记为高频;把出现3-4次的考点,记为中频;把出现2次及以下的,记为低频。

  从总计看,2015至2021年的总考点数都有22个左右,最多的是2021年的25个;去年降得厉害,只有14个;今年有17个,比去年多了一丢丢,但也没回到过去的平均水平。

  从频率看,2015至2019年,高频考点和中频考点都占了绝对的大头;2020至2022年,低频考点的比重明显加大;今年高频考点、中频考点和低频考点的比重有点恢复到过去的水平,跟2017年比较接近。

  (2)解答题

  

  这张表统计了近九年解答题的考点分布情况。其中,把出现7-9次的考点,记为高频;把出现4-6次的考点,记为中频;把出现3次及以下的,记为低频。

  从总计看,2015至2021年的总考点数都在22附近,去年明显下跌,今年有所回升,达到2015年的水平。

  从频率看,2015至2021年,高频考点都是占六成左右,中频考点和低频考点比重相当;去年有些夸张,高频考点占了八成,低频考点都没有;今年有恢复了正常,跟2017年的水平比较接近。

  小结一下,今年和去年的试题一样,涉及的考点不算多,而且以高频考点和中频考点为主,但低频考点的比重也在暗示我们,中考复习的时候还是要全面。

  2.试题试卷整体难度适当,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杜绝偏题、怪题。

  这点可以从两个方面观察,一是思维深度,二是灵活程度。

  (1)思维深度

  什么叫思维深度?

  举个例子,今年的第2题考查轴对称图形的判断,一步就能搞定,所以思维深度是1;而第9题求角的大小,需要先由直径推出90°的圆周角,接着由直角三角形求出∠B大小,最后根据圆周角定理的推论求出∠D,所以思维深度是3。

  

  现在来看表:

  

  这张表统计了近九年广东中考数学中,试题思考深度的分布情况。其中,把深度在1-2的试题,记为浅层;深度在3-6的试题,记为中层;深度在7-10的试题,记为深层。

  从数据看,2015至2019年,浅层题的比重在0.6左右,中层题比重在0.28左右;2020年和2021年,浅层题比重下滑到0.4,而中层题比重上升到0.5,学生拿分的难度明显加大;去年比较特殊,浅层题占了九层,中层题只是象征性地凑个数,所以学生做得很轻松;今年浅层题和中层题的比重介于2019和2020年的水平之间,学生考及格估计不难,但是想考优秀可能会有点压力。

  至于深层题,近九年的比重都不大,或许也是正常,毕竟这是学霸们发挥的舞台。

  (2)灵活程度

  灵活程度从理解型试题的比重观察。

  什么是理解型试题?

  举个例子,今年的第8题考查解不等式组,没什么特别,只要平时多练,拿分不是问题,所以它属于机械型试题;而第10题光是死练没用,得对基本的概念和定理有着扎实的理解和掌握才行,学生需要由y=ax2+c联系到点B的坐标,接着根据正方形性质推出点A的坐标,然后把A坐标代入y=ax2+c化简得出ac的值,所以它属于理解型试题。

  

  好了,继续看表:

  

  这张表统计了近九年广东中考数学中,理解型试题的分布情况。

  从数据看,2015至2019年,理解型试题的比重稳定在0.25附近,2020年开始上升,2021年高达0.6,而2022年突然回调到0.17,今年又回升到0.43,跟2020年的水平一样。

  这样看来,从2020年开始,中考题的灵活程度还是有所提高的,这说明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对知识的理解越来越重要。

  3.增强应用性,注重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和科技发展等的联系,侧重考核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点从试题的背景来观察。

  

  这张表统计了近九年广东中考数学中,以生活为背景的试题的分布情况。

  从数据看,2015年至2022年,以生活为背景的题目约占两成,不算多,而今年,这样的题目却有一半,直接翻了一番!

  2022年版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以及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核心素养,都强调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这一点在今年的试题中有了很清晰的体现。

  4.增强创新性,增加探究性和开放性试题的比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一点可以从探究性试题的数量来观察。

  什么是探究性试题?

  探究性问题的典型特点是不确定,要么是条件不确定,要么是结论不明确,比如今年的第21题,题目没有给出明显的条件和明确的结论,需要学生自己去推断、补充和证明。

  

  来看表:

  

  这张表统计了近九年广东中考数学中,探究型试题的分布情况。

  从数据看,探究性试题的比重近九年一直稳定在低位,而且基本上是压轴题。对出题人来说,这里还有不小的增长空间等待挖掘。

  最后,我们来做个总结:

  1.今年的试题还是以高频考点和中频考点为主,但低频考点的份量不容忽视,这说明在中考复习的时候,既要关注核心知识,又得兼顾“边角料”;

  2.基础题和中档题占大头,而且比重相当,另外理解型试题的比重不算小,这说明在数学的学习中,不仅要扎实基本功,还得注重思维的深度;

  3.以生活为背景的试题比重大幅增加,说明在平时的数学学习中,要加强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4.探究性试题还不多,但也要引起关注,对其增长有所准备。

  举报/反馈

上一篇:如何选择艺考机构?艺考生最关心的20个问题
下一篇:三本必修的成功学读者推荐,积极向上是所有成功者的特质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