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吃,你对端午了解多少?来试试这10道题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3-06-25
手机版

  一年端午至

  户户粽飘香

  其实

  过端午不仅仅是

  “吃粽子”那么简单

  端午节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

  它不仅清晰地记录着

  先民丰富多彩的

  社会生活、文化内容

  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

  历史文化内涵

  是集祈福辟邪、欢庆娱乐

  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图片来源丨新华网)

  端午年年过

  粽子年年吃

  除了吃

  你对端午还了解多少呢?

  咱们测一测吧~

  端午知识小测试

  (全国卷 端午版)

  测试规则:点击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1、端午节是农历的哪天?

  A.正月初一

  C.七月初七

  B.五月初五

  D.九月初九

  解析

  点击下方空白处

  滑动查看答案解析

  ↓↓↓

  向下滑动查看

  正月初一:这是春节。

  五月初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变成了“端午”。

  七月初七:这天是七夕节,也是中国人的“情人节”。

  九月初九:这天是重阳节,也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

  2、下列不属于端午习俗的是?

  A.避五毒

  C.吃粽子

  B.沐兰汤

  D.耍龙灯

  解析

  点击下方空白处

  滑动查看答案解析

  ↓↓↓

  向下滑动查看

  避五毒:古人认为端午仲夏,俗称“五毒”的蝎子、蛇、蜈蚣、壁虎、蟾蜍大量繁殖,易咬伤人。所以,端午节的不少习俗都是和“避五毒”相关。

  木兰汤:民间习俗认为,端午日阳气旺盛,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遍地皆药。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水来沐浴的习俗,端午草药的药性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吃粽子:端午时节,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

  耍龙灯:耍龙灯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舞蹈,寓意为祈求平安和丰收,并不属于端午节的习俗。

  3、端午节起源的传说,与哪个人物无关?

  A.屈原

  C.介子推

  B.曹娥

  D.蔺相如

  解析

  点击下方空白处

  滑动查看答案解析

  ↓↓↓

  向下滑动查看

  屈原:据说屈原自投汩罗江后,人们哀悼他,怕他的尸体给鱼龙吃掉,每当端午这天就用竹筒贮米投水祭之。到汉朝建武年间,传所投之物是蛟龙所窃,于是人们划龙船赶走蛟龙,再用树叶包粽子并以五色丝带缚绑,这为蛟龙所惮惧,投入水中方能见效。因此,端午节人们划龙船、包粽子,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屈原的传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她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将领为之立碑。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

  介子推:介子推是寒食节与清明节由来传说的主角,可也有认为端午节的由来与介子推有关。据东汉时期蔡邕的琴曲著作《琴操》中说,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

  蔺相如:与屈原同一朝代,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上卿,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与端午节的起源传说无关。

  4、以下哪个不是端午节的别称?

  A.天中节

  C.上日

  B.祭祖节

  D.躲午节

  解析

  点击下方空白处

  滑动查看答案解析

  ↓↓↓

  向下滑动查看

  天中节:因为端午节对于在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太阳在天空位置是一年里最当中,故为端午节别称。

  祭祖节:这是重阳节的别称。

  上日:端午,有的地方称为“上日”,意思是“神的日子”。亦有佳日、佳节的意思。

  躲午:古时南北风俗各异,“五月”古时北方中原称之为“恶月”。所以,有的地方在端午节这天,父母把未满周岁的儿童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避恶,故有“躲午节”之称。

  5、端午节时,人们会在门前挂什么?

  A.菖蒲

  C.五帝钱

  B.桃符

  D.葫芦

  解析

  点击下方空白处

  滑动查看答案解析

  ↓↓↓

  向下滑动查看

  菖蒲:在端午节,人们常在门前布置可驱邪祛病的花草,菖蒲便是其中之一。它在民间素有“驱蚊小能手”的称号,这也是人们会挂菖蒲的主要原因。

  桃符:桃符是历史悠久的汉族民俗文化。古人在春节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

  五帝钱:古代民间,一直有用古铜钱驱邪招福的习俗,通常将五枚铜钱串在一起,代表着五行力量。这并非端午节的习俗。

  葫芦:葫芦谐音“福禄”,在古代有着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也寓意着健康长寿。这并不是端午时的习俗。

  6、粽子又被称为啥?

  A.角黍

  C.玉柱

  B.斗草

  D.落苏

  解析

  点击下方空白处

  滑动查看答案解析

  ↓↓↓

  向下滑动查看

  角黍:角黍一般指粽子。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传播亦甚远。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甚至流传到东亚诸国。

  斗草:斗草并不是食物,而是一种由采草药衍生而成的民间游戏。于端午日外出,找些奇花异草互相比赛,以新奇或品种多者为胜。

  玉柱:王世贞撰、邹善长重订的《汇苑详注》中记载:“玉柱、灌浆,皆馒头之别称也。”所以,不是粽子。

  落苏:茄子古时也称落苏。现苏杭一带的方言中依旧有这种叫法。

  7、端午节在哪年被定为法定节假日?

  A.2009年

  C.2006年

  B.2008年

  D.1989年

  解析

  点击下方空白处

  滑动查看答案解析

  ↓↓↓

  向下滑动查看

  2009年: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2008年: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6年: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989年:这是小编出生的年份。

  8、你知道屈原的绝笔作是什么吗?

  A.《九歌·国殇》

  C.《九章·怀沙》

  B.《天问》

  D.《离骚》

  解析

  点击下方空白处

  滑动查看答案解析

  ↓↓↓

  向下滑动查看

  《九歌·国殇》:这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首诗,是《九歌》中的一篇。这是追悼楚国阵亡士卒的挽诗。

  《天问》:这是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长诗。此诗从天地离分、阴阳变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一直问到神话传说乃至圣贤凶顽和治乱兴衰等历史故事,表现了作者对某些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以及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

  《九章·怀沙》:这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首诗,是《九章》中的一篇。一般认为此诗作于屈原临死前,是诗人的绝命词。

  《离骚》:这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并非屈原绝笔。

  9、端午节的来源与百越族有关,它的图腾是什么?

  A.凤

  C.龙

  B.熊

  D.狼

  解析

  10、粽子何时被定为端午节食品?

  A.战国时期

  C.现代1989年

  B.唐代

  D.晋代

  解析

  测

  试

  结

  果

  下面来看看你的成绩吧→

  答对3题以下:需要恶补端午节知识

  答对4题至6题:你超越了全国50%的人

  答对7题至9题:你超越了全国80%的人

  答对10题:恭喜你!你来做小编吧

  你答对了多少题呢?

  来源|光明网、百度百科、浙江在线

  编辑|康轩山

  主编丨蒋琳

  监审丨钟倩

  举报/反馈

上一篇:甘肃一小学多名学生疑遭推搡挤压致伤,家长称讨要康复费受阻
下一篇:江苏中级会计报名时间,中级会计该如何高效复习?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