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 | 朱庆之:语言接触理论与佛教汉语研究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3-06-25
手机版

  原标题:讲座 | 朱庆之:语言接触理论与佛教汉语研究

  语言学名家学者联合讲座

  北京大学博雅语言学讲座

  语言接触理论与佛教汉语研究

  

  ? 讲 者:朱庆之 教授(香港教育大学)

  ? 主持人:陈保亚 教授(北京大学)

  讲座详情

  讲座日期: 2023年6月28日(星期三)

  讲座时间: 上午10:00—11:30(北京时间)

  讲座地点: 北京大学李兆基人文学苑3205

  讲座语言:普通话

  网络会议室:

  1. 腾讯会议会议号: 943-626-731

  讲者简介

  

  朱庆之,香港教育大学中国语言研究讲座教授。曾任四川大学和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长期从事佛教、尤其是佛经翻译及传播对汉语历史演变发展的影响。在国内学术界首先提出“佛教(混合)汉语”的概念,并提倡跨学科的“基于梵汉对勘的佛教汉语研究”。博士论文《佛典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获首届全国高校文人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内容提要

  佛教汉语,指以翻译佛经为基础的汉语佛教文献的语言,它是我们研究佛教对汉语历史发展演变影响的第一手资料。典型的佛教汉语具有两个混合的特点,一是汉外混合,二是口语与书面语的混合。因此,亦可形象地称为佛教混合汉语。这两个混合的特点是如何形成的?直到我们了解了语言接触理论之后,才有了清晰的认识。语言接触原本是社会语言学用来解释语言共时变异和历时变化原因的一种理论工具。社会语言学认为,导致语言变异或变化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最重的外部原因,非语言接触莫属;而语言接触又可分为两种基本的类型,一是不同语言之间的接触,一是同一语言内口语与书面语之间的接触。这与我们在佛教汉语中观察到的两个混合的特点完全契合,即佛教汉语的形成,不论是其汉外混合的特点还是其口书混合的特点,就其外部原因而言,都正是语言接触的结果。这不但为佛教汉语的形成原因提供了一种科学的解释,更为佛教汉语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窗口,同时也把佛教汉语研究的学术价值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预测,佛教汉语研究,不但将为汉语历史语言学提供丰富的资源,亦将为早已独立发展的语言接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元素。讲者将就此来谈谈自己的最新想法。

  联合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 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香港教育大学 中国语言学系/中国语言及中文教育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

上一篇:孩子,高考只是一次考试,不是人生的全部,生命才是一场旅行!
下一篇:二本分数,学这五个专业,甚至比双一流的冷门专业还吃香!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