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人文:图书馆感想 (山东济南作家王治刚)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3-04-22
手机版

  

  (本文作者在山东省图书馆)

  寒冷的冬天来临,繁忙的一年,将要过去了。我也来到山东省图书馆清静下来,读起自己喜欢的书刊,醉心于阅读的快乐之中。山东省图书馆是中国十大图书馆之一,以历史悠久、馆藏宏富而著称,这里的确是学习的好环境,宽敞明亮的阅览室,冬暖夏凉的舒适温度,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书香。我在图书馆阅读后休息时,回忆起了小时候的读书。

  在那时除了上学的课夲以外,其它的书籍特别稀少。我的老乡邻登瀛三爷爷,他们杨氏家族世代木匠世家,是从事传统工作的手艺人,在农村备受推崇尊重,日子过得好,家中藏书颇多。据村里老人们回忆三爷爷心灵手巧,在民国时期,还开办过缫丝厂,后来因为社会不安定,受匪患影响,缫丝厂停业。在民国同一时期三爷爷的亲戚也开办缫丝厂,被逼无奈"下南湖",逃难到了江苏省。大约四十多年前,井头村开办缫丝厂,还聘请三爷爷当技术负责人指导生产工艺。我们两家是前后邻居,我家的五间北屋就在三爷爷家的院子里,我记得他家的院子宽阔,种植着花草果树等植物,养着几箱蜜蜂,三爷爷还会整骨等医疗技术。他老人家劳作之余,喜欢读书,他家里收藏的《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西游记》、巜聊斋志异》等书籍,在当时的农村,实属难得不易,那也是我最早读过的古书,后来才懂得那是中国的古典名著。

  

  读书之外再就是听书,与我们家一墙之隔的永兴三大爷,他特别擅长讲故事,村里老人们,至今还引以为荣。三大爷讲的故事,有些是他读书后从书本上改编而来,更多的是三大爷到井头村东一公里的老龙湾畔说书场听来的,古人形容读书过目不忘,三大爷却是说书人说过一遍,他就能完全记下来,记忆力过人。三大爷自己花钱从说书场听书来,再义务复述给村里人听,那时候都感觉习以为常了。他老人家讲故事引人入胜,大家都想着知道故事的情节,急于问后来怎么样了?三大爷总是笑咪咪地说别着急,听他慢慢讲。讲完故事以后,对意犹未尽的听众,三大爷还简要概括一下故事的寓意,都是让人们做好事,好人有好报的道理,大家都点头称是,由衷佩服。在以前三大爷的"拉呱",同现在山东省电视台的“拉呱"节目一样,很受村里人欢迎,娱教娱乐,丰富了大家的文化娱乐生话。

  我现在读书主要网络上阅读,再就是全国各地的图书馆。不管出差在哪里,多么繁忙,多么劳累,只要进入图书馆,就好比到了世外桃源,身心疲惫的我完全放松下来,沉醉到阅读的快乐之中去。古往今来,读书是让人尊敬的事情。老乡邻杨氏家族的登朐二爷爷喜欢读书,他老人家到了九十七岁高龄还手不释卷,坚持读书,至今传为佳话。

  

  (以上图片节选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在当今疫情期间,广东的一位打工者吴桂春在东莞的工作没了,准备返乡前,他在图书馆留言:“我来东莞17年,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12年,书能明理,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余生永不忘…”,并且在留言里祝愿图书馆越办越好。54岁的外来务工人员吴桂春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打工打了半辈子,居然会因为一则留言受到了央媒等各大媒体的关注。吴桂春打工挣钱把儿子培养成研究生,他的儿子去年毕业了,现在长沙做铁路传媒工作,他在人民日报、央视等网媒上看到父亲的报道后,儿子说父亲做了一件善事,因为通过关注他一个人,社会可能会帮助到千千万万和他一样的人。

  

  近期,山东省临朐县华建铝业集团赠送的刻有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北京大学图书馆”馆名的红丝石,隆重揭幕,这则新闻传遍网络、抖音、微信等媒体。众所周知,李大钊曾任北大图书馆馆长,毛泽东主席年轻时曾经在北大图书馆从事过半年的工作。中国的红色之声在这里首次发出,李大钊不仅将北大图书馆打造成为中国第一所新型的现代图书馆,更将北大图书馆作为宣传革命思想的阵地,中国北方最早的共产党组织在北大图书馆李大钊的办公室成立,奠定了北大图书馆光荣的革命传统。北大红楼是红色教育基地,是中国近代史上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鲁迅、胡适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进步思想的重要场所,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营垒,也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捐献红丝石为北大图书馆的馆名承载基石,对于沂蒙山革命老区、临朐县观赏石之乡、临朐县红丝石具有重要意义。我今后若是有机会到北大图书馆,必定同故乡的“红丝玉"合影留念。

  这么多年,我在阅读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又能休身养性,陶冶性情,深深地感触到没有别的方式可替代。阅读不仅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对于理解能力、逻辑性和综合能力等方面也都会促进提高。

  2020年12月27日写于济南大明湖畔

  

  【作者简介】王治刚 笔名致罡,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临朐县井头村人。从事营销工作,业余酷爱读书,喜欢写作,主要文学作品:《月是故乡明》、《怀念我的奶奶》、《奋斗》、《探访朐山村》、《中国神秘的朐氏》、《中华逄氏寻根地》、《闯山西》、《闯关中》、《闯关东》、《下南湖》等散文随笔,专长于山东移民文化研究,为在外的山东移民公益寻亲二十多年,山东电视台、山东商报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

上一篇:大学生服下头孢白酒一起吃,想不开的原因是“考研”
下一篇:快侦快破,全额追赃 广州海珠警方获企业赠锦旗致信感谢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