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教师成长篇】东胜区第六小学|赋能“双减”落地,助力学生成长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3-04-15
手机版

  原标题:【双减教师成长篇】东胜区第六小学|赋能“双减”落地,助力学生成长

  赋能“双减”落地,助力学生成长

  

  

  

  为深入推进“双减”政策落实落地,东胜区第六小学以“减负提质、优质发展”为目标导向,以推进“高效课堂建设”为主要抓手,立足学校教育发展的实际,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在推动课堂改革、加强作业研究、优化课后服务,探索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升育人品质,努力构建“一体化”育人新格局,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特色化发展。

  一、高效课堂,提质增效

  东胜区第六小学以向课堂教学质量为切入点和突破点,以生为本,推动课堂变革。“课堂+作业”联动优化,系统思考,努力探索“备教学评”一体化学习闭环模式,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构建有学科特点的高效课堂。

  

  1.提高备课质量。各学科教师从大单元视角整体规划“基于课标的教学评一体化”,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集体备课中完善优化,进行单元整体备课。在“备”字上下功夫,深入研究如何在“备课、备教、备作业”上提高质量。

  把任务单设计作为备课的重点。在把握“量度”(完成作业所花的时间是否合适?)、保证“效度”(对知识与能力的训练是否有针对性?)、体现“宽度”(是否有弹性,能否满足各类学生的成长需要?)、追求“深度”(是否关注思维的启发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有效提高作业设计,进而推进课堂改革。

  

  

  

  2.推进课堂改革。各学科教师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语文借鉴“习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本土、本校探索实践,坚持走读写一体化之路,立足单元整体教学,推动课程改革。数学聚焦深度学习,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根据学情研讨制定数学学习单,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表达与交流。英语深入开展“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打造优质高效课堂。重视情景创设和学科单元融合,利用学习单辅助,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其他学科组积极探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学”和“习”“讲”和“练”进行融合,任务单设计、课堂教学、课上练习、学生辅导建立联系形成闭环。

  

  

  

  3.加强团队研磨。基于“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教学理念,在高效课堂推进中,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如:校长调研课、推门课、常态课堂指导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学科研磨课、单元整体读写研究课、同课异构、整书共读课等。通过团队研磨,主题教研活动的展示,促进“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

  

  

  

  二、作业管理,减“量”增“能”

  该校不断探索以作业改革,撬动课堂教学变革。严控作业量,减量不减质。把课堂时间还给每一个学生,把主动权、选择权、体验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设计到批改,从讲评到辅导,关注学习过程,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

  

  1.以“作业设计”为目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作业设计即教学设计。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紧扣单元教学内容、学习目标及重难点要求和核心问题、根据各层次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作业设计,推进教学评三位一体的课堂改革。作业设计遵循“3x”原则:

  “3”是三层次:(尊重差异,分层作业)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课堂任务单当堂完成、当天批改、当天反馈、当天订正;选择性作业——面向个体,精选针对性习题或复习类,分层布置;成长性作业——课堂延伸。

  

  

  

  “x”是多空间:设立创新性“作业超市”。有口头练习、表演练习、实际操作等形式独特的作业;有跨学科的综合性作业;有学生自己设计的作业;有分学段、主题,节假日的实践作业。

  

  2.以“作业实施”为路径,形成一体化脉络。研究制定符合本校学情的“133”作业实施体系(一主线、三时段、三聚焦)。各学科教师依据学习目标精准设计课堂任务单为主线;围绕课堂任务单抓好课前预习、课中练习、课后讲评三个时段,提高准确率;精心设计基础性和发展性(如实践性、探究性、综合性)作业内容的同时细化目标和评价:聚焦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聚焦关键能力的形成、聚焦评价方式的转变。在课堂实践中,学练结合,促进知识的自主建构、内化,提升了学生思维品质。

  

  

  

  3.以“作业评价”为导向,推进改革纵深发展。以“批改反馈”为提质重点,精准问题定位,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老师们重视学生的答疑辅导工作,采用“面批+答疑”方式,在批改作业中,读懂学生学习的过程,调研分析学情。以“作业效果”为改进依据,打造学习闭环。当日反馈任务单所用时间及完成情况,建立“学生错题集”,使学生能够清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查漏补缺,教师从整体了解班级学习效果,帮助学生突破理解障碍、整理知识系统,跟进补偿学习,并随时改进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课后服务,减“忧”增“乐”

  该校以“作业辅导+特长培养”的形式,打破课后服务空间限制,积极探索“1+N”课后服务体系,学生根据需求进行“菜单式”选课,提升课后服务品质,真正做到“减负不减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加强作业辅导。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在校内认真完成作业。以学生自主作业为主,重视答疑辅导工作,提升精准帮扶能力。

  

  2.开设校本课程。坚持儿童立场,落实“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教育目标。课后服务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书法、科技、体育类课程或社团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特长进行自主选择,全面提高综合素养。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空间,让每个学生亲历校本课程的精彩。

  

  

  

  3.开发拓展课程。以课堂为切入点,促进课程多元化实施。各学科教师尝试开发经典诵读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整书共读课程等学科类拓展课程。

  

  

  

  四、多元评价,五育并举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该校积极拓展教育评价改革思路,在学生评价过程中,探索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多元评价中绽放别样的精彩。

  1.健全完善评价机制。坚持立德树人、五育融合,以“品德表现、学业水平、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实践”五大维度为核心素养,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实践、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为过程性评价依据,引导学生合理运用评价结果改进学习,不断总结有效做法和实践经验,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创新评价方式方法。推行各学科、多维度、全员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以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为主。在语文特色活动中,形式和内容多样,如:游戏闯关(汉字听写大会、诗词大赛等)、活动观察、作品展示、主题汇报。在数学课程中,增加解题竞赛,数学文化论坛等更多评价方式。英语课程中,制作美食比赛,用英语介绍美食,邀请他人品尝等都可以作为评价方式,达成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3.利用校币进行评价奖励。结合《东胜区第六小学修身养习——学生争校币评价体系》,评价从争当“六礼少年”,争创“六好班级”方面进行,设计对应达标细则,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同伴评价或自我评价。每月组织一次校币统计,以班级和年级为单位表彰奖励,积够一定数量,给予校吉祥物“铜龙娃”、“银龙娃”和“金龙娃”进行阶梯式奖励。

  

  

  

  思深以致远。今后东胜区第六小学将不断努力,以“双减”工作为契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深入研究,积极实践,深耕细作,构建和谐健康、活力充沛的育人环境,全力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让学生在六小的教育沃土上自由成长,精彩绽放!

  往期精彩回顾

  上新| 500人,齐瞻仰!

  上新| 【党建动态】锚定“三个四”目标任务 汇聚教体奋进力量

  上新| 【集团化办学】两校合作促发展 携手办学提质量|记鄂尔多斯市一中东胜校区与市一中校本部合作办学

  责任编辑|黄强

  来源|东胜区第六小学

  编辑|李娜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责任编辑:

上一篇:从12年前的旧照,重回海棠树下的动人往事……
下一篇:中新网湖北 湖北新闻网 跨越3700多公里 教育援疆23年 湖北帮扶博州82所学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