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论高等教育:让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0-01-17
手机版

高校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人才资源保障。但在不同地区之间,高校发展水平各异,同时也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色。

对于高等教育发展及其与当地经济社会如何实现同频共振,不妨听一听在苏高校的代表委员们有哪些思考。

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长三角地区一体化高教一体化要先行

长三角地区一体化战略是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和推动的国家战略。

2 0 1 8 年7 月,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共同发布了《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 0 1 8 -2 0 2 0 年)》,标志着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建设正式开始。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建设和推进过程中,高等教育一体化可成为其突破口。

对照新时代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新目标、新任务,还有一些深层次问题有待破解。

比如在制度层面,由于行政区划壁垒、教育管理制度及评价体系各异,高等教育一体化长效机制和政策环境尚未建立;在组织层面,区域内高等教育还处在自发式、项目式、局部性合作阶段,缺乏战略规划和宏观指导;在动力层面,高等教育一体化还存在“上面热,下面冷”的情况,基层高校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待进一步激发。

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一体化要树立一体化教育功能区概念。

推进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可以借鉴法国“大学区”的思路,即突破现有省级行政区划,将整个长三角区域视为一个教育功能区,组建一个权威性管理协调机构,统筹协调推进区域内高等教育一体化。

这就需要国家和三省一市拿出更大的勇气和魄力,在现有良好合作基础上,探索建立“长三角大学区制”,深入推进高等教育一体化。

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一体化要坚持法治引领,加强顶层设计。

要在国家和省际层面,统筹研究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意见、协议,建议教育部牵头起草一部关于“长三角大学区制”建设的纲领性法规,从法律和制度层面指导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打破当前体制机制障碍,重新设计基于平等地位、谋求共同利益的区域高等教育互动与合作制度安排,确保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一体化有章可循。

同时,对地方行政运行的体制机制进行重塑与再造,解决高等教育一体化所面临的一系列综合性、整体性、跨行政区域的问题,推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从地方型行政向区域型行政转变。

建议尽快成立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三省一市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组成的“长三角大学区建设委员会”,负责协调多方利益,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消除阻碍省际高等教育资源流动、共享的行政壁垒。

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一体化要制定指标体系。高等教育一体化指标体系的构建,既是一体化目标的真实表达,也是具体的任务书和路线图,有利于适时监测一体化进程和成效。

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建议创建“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研究智库”,整合长三角地区政府、科研院所、高校的智库资源,为高等教育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提供理论支撑。

建议以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为指引和参考,从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开放等维度,重点设置学分转化与认定、课程开放、师生流动、科研合作、资源共享等指标,构建面向世界、引领全国、服务长三角的高等教育一体化指标体系。

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一体化要强化督查督办。建议组建由区域内高校、社会团体以及中介组织等各方力量构成的“长三角高等教育发展咨询委员会”,经相关部门授权,与“长三角大学区建设委员会”合署办公,直接参与区域高等教育发展重要事务,加强督查、督办与协调,形成多层次治理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长江经济带建设高校责无旁贷、使命在肩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 0 3 5》,对教育现代化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作为高校,要将服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长江经济带打造成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提供人才支撑。

然而,长江流域生态功能退化严重、环境风险隐患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尚不完善,这些都严重阻碍着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针对当前有些人对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认识不全面、不深入的现实,高校要加强对长江经济带战略指导思想的宣传解读,使社会各界更加深刻地把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时代内涵。

在我看来,高校在三个方面可以有所作为。

一是加强智库建设。南通大学成立的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以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长江经济带研究领域新型智库为目标,积极发挥咨政建言功能,成功入选“2 0 1 8 中国高校智库百强榜”。

智库要积极承担高层次项目研究,开展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和江苏对接策略研究,深入开展学术和决策咨询研究,撰写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相关决策咨询报告,积极开展相关研讨和战略解读。

二是开展技术服务。紧密围绕长江经济带打造世界级产业群、长三角打造世界级城市群以及江苏打造长江南京以下江海联运港区、全球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长江流域内外开放合作先导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北翼核心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发展要求,充分发挥高校智力和技术优势,深度对接沿线重要节点城市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科技需求,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三是提供人才支撑。结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江苏省“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和南通市发展的战略定位,打造优势特色学科群,组建产业学院,推进“校企合作”“订单式”“嵌入式”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长江经济带发展急需的人才,为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作者:柯文 编辑:谢长美)

上一篇:从“凤凰男”到“学二代”,高校扩招后,高等教育的机会平等之路
下一篇:发力高等教育,我省将立项9所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