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20世纪20年代日本文化新景观,经济动荡并不影响文化大繁荣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0-01-16
手机版

自从1853年美国黑船来航打破日本二百多年的平静后,新政府决定变革图强,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挑战。为此,大力推行改革,“摸着石头过河”,于是我们看到伴随着日本维新取得辉煌成果,实际上也经历了暗流涌动,无论国际还是国内,维新政府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一边斗争,一边踽踽独行。

期间,失误不可避免,错误更是屡见不鲜,对外接二连三地发动战争,以牺牲邻国利益来成全自己,这种西方式的错误做法让亚洲近邻恨之入骨,而1905年日俄战争,似乎成了日本的一个拐点,从此到1930年,动荡似乎没有消停的迹象,先是民众运动此起彼伏,进入20年代,变为经济危机接连不断,更有关东大地震雪上加霜。

按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稳定坚实的经济做支撑,文化很难发展得风生水起,可是,尽管1920-1930年日本经济极其脆弱,危机不断,但文化依然逆水行舟,可圈可点,更有甚者,竟然出现许多文化新景观,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那个时代,感受一下二十年代日本文化的新景象、新气息。

新词、流行术语纷至沓来,“逛银座”体现休闲生活新风向

有谁能想到“理性”、”科学“、”灿烂“、”新鲜“等时髦新词,就是在这时候诞生的?而它们无不与新消费品、消费行为有着很大的关联性,反映了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消费观念和需求。

在重点车站,百货公司颇具吸引力,由于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缩短了地区间的距离,这里便成了中产阶级家庭消遣好去处,对于辛勤且努力工作的人而言,百货公司良好的购物环境不啻为对他们的回报。

每逢周日,坐火车到银座商业街购物闲逛,对时髦成衣感觉称心的就买一两件,而后到咖啡屋或者啤酒店,感受一下情调,暮色降临,再去豪华西餐厅品尝美味,逛银座这样的现代休闲生活便徐徐降下帷幕。

如果说有什么流行术语的话,那就是当时盛极一时的“腰便”及“受薪阶级”。所谓腰便,原指江户时代别在武士腰间的便当盒(午餐盒),二十世纪之交,已演变成身着西装的办公室事务员带着便当上班的情景。

所谓受薪阶级,就是20世纪20年代“知识人”、“新中产阶级”及“脑力劳动者”的代名词,他们文化程度高,往往受过高等教育,供职于政府或私企,都是靠自己的实力打拼出来的,而这些应该是他们的共同特征。

新词及流行术语的出现,反映了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日本社会全新的文化气息,这是近代日本发展资本主义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的现象,是经济走向成熟、政治趋于宽松的象征。百货公司、腰便、受薪阶级等专用词语的出现,从侧面反映了日本向西方学习所取得的经济成果,相比于幕府而言,这是难能可贵的进步,是封建时代无可比拟的。

新女性闪亮登场,“摩登女郎”让人耳目一新

明治政府要求女性保持“贤妻良母”的品性,要识文断字,知书达理,这对于教养好下一代大有裨益,并且就服务国家而言,无论治理家务还是在厂矿上班,意义都不同于往日。

但女性主义者岸田俊子、福田英子对于带有性别歧视的说教极为不满,她们反对“蔑视妇女,独尊男性”,呼吁在社会及家庭中,妇女应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经济及教育权利。

其后,女性主义者菅野须贺更是在20世纪初发起女性主义运动,要求政府给予妻子和母亲以特别保护。

经过多年的争取,女性在20世纪初俨然成了“明日之星”,是新文化潮流的主角之一,她们在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领域颇有建树。在作品里,她们主题鲜明,直接触及女性在政治和教育中的角色,宣扬女性在家庭乃至职场中应享有的权利,并对女性性欲这样的敏感话题进行争论。

与此同时,从1925-1930年代,一批装扮新时的“摩登女郎”闪亮登场,她们清新脱俗,朝气蓬勃,花枝招展,开放大胆,以前所未有的个性魅力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下,由此吸引了不少“男粉”的青睐,其间就有一篇文章连用三个“大腿!”作结,其盛赞之情溢于言表。

文学“女才人”新女性的涌现,是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机制和土壤催生出来的,她们的才华在新的时代得到了施展,对封建时代“女子无才便是德”不啻为有力的嘲讽和鞭挞,而她们提出的具有鲜明导向的政治、教育及社会权利,反映了日本新时代女性追求平等自由的精神,以及对于千百年来女性欲望受到压抑的强烈不满。

在此背景下,“摩登女郎”横空出世,直接刺破了伪君子的面孔,证明在这个世界上,不仅男子能够享有经济、政治权益,满足欲望,女子亦可以享受同等自由,比如供职于城市的办公室,主动与男子交往,积极参政议政等。

“摩登男士”不让巾帼,“一元书籍”开创性地将文学变成商品

男女互为伙伴,有“摩登女郎”诞生,必然有“摩登男士”降临。如果说前者为人所称道的是她们性观念新潮的话,则后者就是以政治激进主义新式而著称于世。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18年,为数不多的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的“马克思主义男孩”,开始创立“新人会”,为民主改革奔走呼号。几年后,他们开始热衷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喊出了统治者所不敢喊的口号“走到人民中去”,于是广大城市劳工和乡村佃农运动蓬勃兴起,由此造成近代日本政府一定程度的恐慌。

20世纪的文化新事物无奇不有,无处不新,表现在文学上,更是新颖别致。文学作品的连载已经成为报刊杂志的新花样,很多读者都想一睹为快,并陷入“未完待续”的遐想中。

而浪漫主义和自然主义文学、“新感觉派”及无产阶级文学,以其全新的文学视角,给予读者以美的享受,置身于文学新境界,徜徉于芥川龙之介的《筱竹丛中》以及其他文学名家的作品中,那种感觉将是前所未有的体验。

不过,读者能饱览名家的大作,与出版商的别出心裁不无关系。1926年名为“改造社”的出版公司隆重推出《现代日本文学全集》,而每本书只卖1日元,是名副其实的“一元书籍”。

对于“物美价廉”的文学书籍,每一位读者如获至宝,作家由此一夜成名。这种变文学为商品的新文化样式,读者、作家及出版商无不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好,可谓一举三得。

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如同一缕春风,吹向全世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更是将这股春风吹到了日本,一些马克思主义“摩登男士”沐浴在春风里,澎湃着、激荡着,由此吹响了到工农群众中去的号角,他们与底层民众打成一片的精神,值得政府去效仿,唯如此,才能达到长治久安。

文学有着唤醒人、鼓舞人的作用,20世纪20年代日本文学“新”字当头,从文学连载到文学风格再到文学商品,无不显示着崭新的气象,尤其是“一元书籍”的问世,助推了日本成为学习型国家。

结语

1912年,嘉仁皇太子继承皇位,国内动荡局势并没有熄灭,反而一直在蔓延,直至1930年。从1920年开始,银行危机、关东大地震及世界经济大恐慌相继发生,日本似乎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但即便如此,文化却反其道而行之,各种新元素不断涌现,给不景气的经济注入了强大活力。

究其缘由,虽然从1905年起日本开始出现骚乱,并延续至20年代末,但经过数十年的变革维新,日本资本主义获得了快速发展,经济实力雄厚,即便遭遇十多年动乱,经济也没有全部停止生长,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文化新景象才会滋生,并涉及多个领域。

首先,名词术语伴随着消费品和消费行为而产生,百货公司成了受薪阶级购物休闲好去处,那里有咖啡厅、啤酒屋,还有银座商业街,这些都催生了专用术语,又是对辛勤工作者的最好回馈;

其次,新女性及“摩登女郎”闪亮登场,给这个社会增添了许多亮色,她们的出现,刺破了伪君子的面孔,助推了日本走向更加自由平等,性别歧视逐渐走向历史的垃圾堆;

再次,“摩登男士”及“一元书籍”的降临,让日本的政治文化和文学样式发生震撼式变革,到工农中去,再从工农中来,这是马列主义的观点和做法,对日本政府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一元书籍的问世,满足了读者的求知欲,也让作家扬名立万,出版商大赚特赚,并有力推动日本知识经济的增长。

除以上文化新景观外,诸如好莱坞及日本电影、留声机及爵士乐等文化新元素还有很多,共同汇聚起日本20年代多姿多彩的文化盛宴,给惨淡的经济点缀了无数亮色,由此冲淡了大正时代的晦暗和阴霾。

上一篇:德国新移民法确定于2020年03月01日正式开始实施
下一篇:民办商科高教集团中汇Q1营收增长19.4%,职业教育将是新的业务增长点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