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成功扬起山东高等教育的龙头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0-12-27
手机版

原标题:青岛,成功扬起山东高等教育的龙头!

中国现有的5个计划单列市,往往被评为“经济里的高个子,教科文卫里的矮个子”。

这其实很好理解,五个计划单列市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大连中,现在深圳、青岛、大连还是所在省里的经济龙头,宁波GDP曾经超过杭州,厦门虽然GDP一直不如福州,但名气要盖过福州。

但说到教科文卫,这五个计划单列市都要比所在省的省会逊色不少。广州、福州、杭州、济南、沈阳,有的是大区中心,有的是国家中心城市,最不济也是本省的省会。

省会的资源整合、配备能力在本省或大区具有天然优势,当然辐射能力也非沿海的计划单列市可比,这就造成了沿海省份经济硬实力和教科文卫软实力的分家。

但我对比近几年青岛高校在山东的排名情况,发现青岛高校水平有追平济南、满血复活之势。

01 历史上的青岛,也是个文化中心

之所以说青岛是满血复活,是因为青岛在文化、高等教育水平上曾经辉煌过。

1924年5月,北洋政府胶澳商埠督办高恩洪牵头倡办私立青岛大学,校址为原德军俾斯麦兵营。私立青岛大学注重师资力量建设,延聘教师讲究、学生学风良好,其首期学生就有罗荣桓元帅。

1928年5月,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筹办国立山东大学,蔡元培力主将国立山东大学设在青岛,并改名为国立青岛大学,除接收原省立山东大学外,并将私立青岛大学校产、校舍收用。

1932年,国民政府又下令将国立青岛大学改名为国立山东大学。

国立青岛大学在民国时期人文荟萃,聚集了王统照、王献唐、毛汉礼、冯沅君、陆侃如、老舍、沈从文、杨振声、赵太侔、洪深、闻一多、康有为、梁实秋、萧红、萧军、童第周等历史名人,在当时的大学中一时无两。

19世纪50年代,在全国高等院校调整中,山东大学主体迁往济南,留在青岛的海洋、水产、地质三系组建了现中国海洋大学,医学院组建了现青岛大学医学院(原青岛医学院),其余的院系更是流入了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长春地质学院、郑州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多所高校。

02 青岛的大学成长史

山东大学迁出青岛后,青岛开始了几十年的高等教育至暗时期。

后来随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山东科技大学、莱阳农学院(现青岛农业大学)的来青,以及青岛本土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的成长,青岛的高等教育恢复了一些民国时期的辉煌。

根据2019年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止2019年末青岛已有各类本专科院校26所,下表是青岛部分高校名单:

虽然这些高校放在全国没有多大名气,可在山东的排名还是稳步提高的。下图是网上山东高校的各种排名:

排名截取自前15名,城市拥有高校数量计算方式是:主校区所在城市按一个,分校区所在城市按0.5个,像山东大学在济南算1个,在青岛算0.5个。

对比这些排名可以发现,在山东前15名的榜单里,青岛已经实现了对济南的超越,最起码是在数量上。之所以要取前15名,是因为山东有16个地级市,前15名基本代表了山东高校的最高水平。

这15名里,又可以明显分两个层级,第一层级或者说头部高校是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其中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是985高校,三个都是211高校;第二层级是其他省属普通院校。

虽然山东大学排名要高于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但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都在青岛,山东大学在青岛也有校区,可以说青岛的头部高校水平是大于济南的。

青岛作为一个计划单列市,在高等教育上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尤其是,青岛不但把本土的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培养起来了,从外市搬迁而来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也在青岛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发展。

当然,更牛掰的是,康复大学最终落户青岛,能源大学也有计划落地青岛,这将显著提升青岛的高校能级。

03 在引进大学上,青岛是一个狂热分子

2016年年初,青岛出台了《关于加快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意见》,青岛将引进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机构,对引进的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机构提供资金、土地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到2020年,在青高等教育机构(含军事院校)总数由目前的25所增加至50所以上。

同年9月深圳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圳市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是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规定未来10年内要发展20所高校,全日制在校生20万人。

从此青岛、深圳开始了连续几年的引进高校热潮,以至于两个城市被并列称为“南深圳、北青岛”。

青岛已经引进或计划引进的高校有: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西安交通大学青岛研究院、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青岛新能源材料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研究院、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岛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研究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大学生艺术创业园、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中科院科教园)、同济大学青岛高等研究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青岛科技园、清华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大连工业大学、北京大学青岛科技园和海洋研究院、中国政法大学中美城市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青岛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岛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青岛研究院……

04 青岛的高等教育还有很多不足

通过上面的描述,青岛的高等教育可谓是满血复活,达到了建国后的一个高点。但我们不能只在省内对比,也要放眼全国看一看。

放眼全国一看,青岛的高等教育还有这些明显的不足:

一是高校引进只引进了皮毛。

2016年青岛发布《关于加快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意见》时曾提出目标:到2020年,在青高等教育机构(含军事院校)总数由目前的25所增加至50所以上。可截止到2019年末,青岛才有各类本专科院校26所,与50所的目标相差甚远。几年的时间,只是增加了一所。

同时,青岛引进的这些高校,除了山东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是分校或校区外,其他的多是研究院。研究院这个机构,对于引进城市和被引进高校更多的是名誉上的东西,听着好听,却不会有高校真正把精髓搬过来,最终只是一哄而上、一哄而散、一地鸡毛。

细看上面那一片研究院,真正落地的也没有几个,落地的也没啥含金量。所以建议青岛还是更加重视分校的引进,一个分校的引进比得上十个研究院。分校引不进来,就培育本地的高校,也比花那个冤枉钱好。

二是青岛的高校数量与济南还是有差距。

上面说过,在山东的好大学里面,青岛的数量已经超过了济南。但具体到全部高校,青岛与济南的差距还是十分明显。

根据两个市的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止2019年末,青岛各类高等学校26所,在校生41.6万人;济南各类高等学校52所,在校生76.2万人。

三是青岛的高校在全国排名较低。

青岛的好大学只有两个半,中国海洋大学基本是985高校的底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基本是211大学的底子,半个山东大学全国排名也是逐渐靠后。这两个半好大学,肩负着为青岛带来优秀人才的重任,生源和教学质量的高低,很是影响青岛的人才水平。

青岛已经落地的康复大学,很可能只是专注于健康专业,而不是一个综合性大学,能发挥多大的作用还有待观察。

青岛本地的这些省属高校,没有国家的支持,很难越级往上爬。

顶尖大学对一个城市的经济,尤其是高科技产业的拉动提升作用是明显的,就像中国科技大学之于合肥,浙江大学之于杭州。没有顶尖大学,就像没有顶尖大城市一样,是山东高等教育存在的一大问题。

省属大学很难爬到顶尖大学的行列,部属大学又因为一些原因得不到驻地城市的大力支持。能够突破这些条条框框,专注于支持部属大学,也许是别省的部属大学越来越好的一个原因。

来源:青城山说

上一篇:聚焦52个未摘帽贫困县,教育部这样开展教育脱贫攻坚督促指导
下一篇:53年前,美国富豪被冷冻保存,希望在2017年复活,如今成真了吗?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