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

栏目:学历教育  时间:2022-12-03
手机版

  原创 专注老年商业创新 AgeClub

  

  面向B端,定向培养老年人才。

  作者 | 郭梦君

  排版 | 陈 苗

  前言

  距离2022年8月老年人才网的上线,已经过去了3个月的时间。越来越多的退休族积极希望重返职场,他们的声音逐渐被外界听到。

  当下,社会对于老年再就业的争议逐渐平息,更多人把目光投向如何保障老年就业者的权益、提供更适合他们的职位。

  经过对老年人及其子女的访谈,以及持续的再就业研究,AgeClub发现,目前可供老年人选择的职位有限,且职业培训、劳务派遣等制度仍然存在空白。

  本篇文章将分析中国老年再就业的现状与痛点,提出相关建议,并介绍日本老年再就业的成熟案例,希望提供一些新思路。

  PART 01

  中国老年再就业现状:

  职位少,保障少,缺乏培训

  据《中国老龄化研究报告》显示,1962-1976年中国的婴儿潮人口将在未来5-10年进入老龄化。预计2033年左右,我国将进入老年人口占比超过20%的超级老龄化社会,之后持续快速升至2060年的35%。同时,中国也会面临劳动力严重不足的挑战。

  在《“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中提到,要创新老年教育,推动老年大学进一步普及,加强老年人就业服务、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

  在老年再就业的趋势下,中国老年人才网于今年8月正式上线,标志着我国老年人才信息服务平台启动建设。

  前程无忧发布的《2022老龄群体退休再就业调研报告》显示,68%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意愿强,46.7%老人希望寻求个人和社会价值、34.3%希望补贴家用、19%老人希望继续追求职业发展。

  图源:前程无忧《2022老龄群体退休再就业调研报告》

  可以看出老年人有较强的再就业意愿,主动驱动因素是为了自我实现、补贴家用和社交需求。然而,社会上留给他们的机会却并不多。

  1. 老年再就业两级分化,企业招聘限制大

  打开中国老年人才网求职页面,我们可以看到,老人的求职需求广泛、工种繁多。

  有拥有一技之长退而不休的老人,有为保持与人沟通满足社交需要的老人,还有补贴家用寻求兼职的老人等等。

  AgeClub发现,拥有一技之长,学历高的老年人再就业的薪资条件较高,医生、护士、专业照护人员、管理人员、期刊编辑、老师等岗位的薪资待遇近上万元,甚至几万元。

  中国老年人才网页面

  另一方面,在大众化招聘网站上,输入“大龄”“60岁”等关键词,可以找到许多企业正在招聘低龄老年人。

  总体来说,服务行业是招大龄工的主要阵地。招聘岗位多是洗碗工、餐厅服务员、保洁员、保安、护工等,也有网约车司机、车间操作工等企业在扩大求职者年龄范围。

  从工作要求来说,招聘门槛较低,年龄上限非常有限。绝大部分企业招聘大龄职工的年龄上限为60岁,超过60岁的人很少有企业招聘。在工作时长方面,与对年轻职工的要求没有太大区别,为八小时工作制,老人的体力精力受到挑战。对于大龄员工,不少企业还要求员工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史。

  从薪资方面看,除类似滴滴网约车司机的灵活用工可以达到上万元,大多数企业开出的薪资范围为3千元到4千元左右。

  招聘网站页面

  可以看出,老年人再就业除了少量“精英”高薪返聘之外,大部分集中在无技术要求、薪资低、体力要求高的职位上,存在两级分化,且就业限制大的情况。

  2. 老年再就业无保障,相关法律制度未完善

  上文中我们提到,企业招聘限制大,大多数企业不招超过60岁的人群,且对求职者的健康状况有要求,归根结底是因为老年人再就业的相关法律制度还未完善。

  我国法律规定,60岁为法定退休年龄,退休的人员表明已经丧失劳动能力,不能再参加工作,如果被企业聘用,不能缴纳任何社保费用,也不受劳动法保护。

  因此有许多老年工作者被卷入法律纠纷中,多数案件经过法庭仲裁才能解决,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老年再就业法律法规,有法可依,才能保障老人基本权利,促进再就业发展。

  在深度老龄化的日本,老年再就业虽比欧美国家起步慢,但发展极快。

  日本自1986年出台《高龄者雇用安定法》后,经过多年修订,安定法在养老金领取、失业补偿、渐进式退休制度、企业补助机制等方面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补充,极大保障了老年人就业权利,推动了老年人就业率。

  2019年,日本官方数据显示,在拥有31人以上的企业中,延迟退休年龄制度,采取继续雇佣制度,废除年龄制度的企业到达了99.8%,有78.8%的老人有工作意愿并能工作到65岁。

  3. 老年职业教育缺乏,培训到就业承接不畅

  纵观整个老年教育行业,文娱教育是目前的主要内容,老年职业教育几乎空白。

  无论是老年大学,还是市场上的老年教育企业,以健康、普法和娱乐项目为主,而对老年人的专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关注较少。

  例如智能手机学习、书法、音乐和太极拳等课程,都是为了“老有所学、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提高老人生活质量,增加退休老人的生活乐趣,而并非以老人就业为导向。

  从尚德披露的信息可以看到,这家主攻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的机构迎来了许多追梦圆梦的老年学员,他们为了年轻时的大学梦,学习时长不输高中生,挑战题目不下万道。这透露出老年人对专业知识学习的需求。

  然而,在获得专业技能证明后,老人们的故事戛然而止,获得了证书,但缺乏用武之地。

  老年职业培训通往就业的渠道不通畅,是目前市场上的一大痛点。虽然有社区就业帮扶、乡村就业培训等项目,但以劳动密集型、就业门槛低的工作内容为主,专业技能证书无法派上用场。

  PART 02

  老年职业方向大盘点:

  再就业+健康/文化/旅游/时尚

  为了帮助行业突破目前的思维局限,我们研究梳理了以下适合老年人的职业发展方向,老年教育机构、劳务派遣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可以思考,如何将自己的现有优势与老年人群相结合。

  方向一:健康管理产业

  1. 饮食管理——公共营养师

  就业面广

  饮食健康一直是人们关心的方向。随着国人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提升,对专业营养师的需求同样提升。

  公共营养师属于大健康产业中的一部分,是一个综合性职业,集厨师、保健师、医务、中医、心理师、营销员、管理员等职业的特点于一身,就业面广泛,可以在月子中心、营养企业、减肥餐工作室、保健品公司、养老院、团膳机构等公司工作。

  人才缺口

  目前我国的专业营养师人才不足。国院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到2030年,要实现每1万人就配备一名营养指导员,但目前我国每40万人才有一名公共营养师。

  为了落实健康中国计划,国健推委办还将加强营养人才队伍的建设,试点推进公共营养师的培训,培养更多营养师人才。在未来几年内,托幼机构、食品生产企业、医院、餐饮机构、学校、健身房等均需要配备营养师,就业机会多。

  报考条件灵活,培训周期短

  在公共营养师报考条件中,没有年龄限制,零基础、非专业的学员都可报考,唯一的限制就是在学历上必须是大专学历。

  公共营养师等级有四个级别,一级为最高,进阶考试对从业年份、专业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一般通过2-3个月的培训,方可获得四级营养师资格。

  取得四级营养师证明后,就已经可以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各级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和各类餐饮业及食品加工流通企业、学校、幼儿园、企事业单位的公共食堂从事膳食营养的评价、管理和指导工作。

  根据AgeClub的研究,许多老年人热爱烹饪,且喜欢研究健康食谱。如果提供营养师定向培训,老年人的接受度高,学习能力强,在市场教育方面较为省力。

  2. 体态管理——适老化健身教练

  健身市场需求,人才空缺

  体态管理也是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之一,近年来,银发族对健身运动的需求快速增加。Keep发布的《2022国民健身趋势报告》显示,老年健身人群更注重通过体育健身增强心肺功能和力量训练。

  在肌肉力量训练课程用时上,老年健身者平均用时41.72分钟,远超过青少年和成年健身者。同时,老年人在体育健身上的消费力提升,2020年人均体育消费1092.2元,为2014年的1.85倍,上课频次也明显多于年轻健身者。

  但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熟悉老年人群健身需求的教练人才仍然较少。在专业训练中,老年人很难得到来自同龄人的帮助。

  国家重视,展开健康促进行动

  2022年7月,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适老化健身教练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工作委员会成立后通过“全国适老化运动健康促进行动”,组织各界人士研讨工作计划,细化工作方案;遴选首批相关机构,构建核心供应商体系。

  在落地方面,将积极开展适老化健身房建设的标准制定,形成适老化健身房建设的标准化配置,并招募1万名健身教练参与运动健康志愿者培训,开展针对老年群体健身指导教练持证服务的相关标准体系的建立,落地2千个区县,每个区县1-3家优秀健身场馆或者社区健身服务中心,全国总计1万家符合基本条件的场所接入。

  AgeClub认为在适老化健身教练的培养上,老年健身人群可以成为重点培养对象,老年教练可以成为适老化健身中流砥柱,分析如下:

  日本90岁健身教练泷岛未香

  (1)老年健身的社交属性

  虽然老年人对互联网逐渐熟悉,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因为年龄鸿沟、观念不一致等障碍,老年人与年轻人的沟通交流还存在一些障碍。

  在公园、广场上,老人带领众人跳广场舞、打太极等场面是大家所熟悉的,这是因为老年人在退休之后,许多生活场景需要重新构造,需要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来消磨退休时光,社交属性是老人运动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因此,如果健身教练同为老年人,与学员的交流会更流畅。

  (2)考证难度不大,上岗快

  与考营养师资格证一样,教练资格证的培训与难度并不高,国家健身教练资格证的培训多为社会健身机构承办,培训周期为2-4周,耗时较短。同时,除了国家健身教练资格证外,还有许多民营机构自行颁发的技能资格证书,通过培训,有很大可能性实现任职。

  方向二:文化旅游产业

  1. 知识型爱好再发掘——导游

  图源:人民网

  在北京的首都博物馆,有平均年龄59岁退休人员组成的讲解队,引领观众体会北京的文化历史与变迁。2017年年底,首博在官网上发布招聘专职讲解员的通知,有800多人报名,大多为退休的企业高管、教师、军人等。

  在经过两个月的培训课程中,退休人员学习了考古及文物修复等文博专业知识,并接受了语言、形体、讲解词写作等专业性训练,“芳华讲解队”于2018年亮相。

  像芳华解说队一样,70岁的美术馆网红解说员、70岁的自驾领队,47岁为阳朔代言的Teacher刘等,许多中老年人凭着对历史人文景观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以导游、解说员等职业活跃在文旅行业中。

  相比于前面的营养师、健身教练资格证考试,导游证考试除了年龄没有限制,培训周期短,考察的内容知识较多,包含法律、导游业务基础知识,同时,在学历、语言上均有要求,且考试分为机考和面试,流程相对复杂,适合一些退休教师、退休文化工作者再就业。

  目前,博物馆、美术馆的商业化、大众化浪潮加速,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专业的讲解服务付费,尤其是青少年及其家庭愿意在艺术教育方面加大投入,寻找资深讲解员。

  随着中老年人进一步在社交网络渗透,老年旅游博主同样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获得收入,也是不错的选择。

  2. 闲置房产再利用——民宿房东

  2021年,爱彼迎曾发布《银发旅行者与房东洞察》,数据显示,银发族旅游消费力强劲,2019年至2021年,中老年人群结伴出行习惯,50岁以上房客搜索房源的平均房价,持续高于千禧一代旅行者。中老年旅行者喜欢深入偏远地区旅游,客栈、农家乐,是他们最为偏爱的房源类型。

  除了喜爱旅行外,中老年人还乐于扮演房东角色。爱彼迎数据显示,许多中老年人群成为了民宿房东,他们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遍布全国300余座城市。

  开民宿、住民宿已成为中老年人的潮流生活方式之一。上海是50岁以上中老年房东数量最多的中国城市。成都、青岛、重庆、杭州紧随其

上一篇:【思享】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校长李希贵:学会终点思考
下一篇:中层干部的“记账员”思维,要不得

最近更新学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