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

栏目:学历教育  时间:2023-08-25
手机版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频出,

  面对常见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如何关注了解?

  遇到孩子心理健康问题

  老师家长该怎么办?

  如何避免孩子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必须采取家庭、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如何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给你一些小建议:

  1. 和孩子保持亲密关系

  如今不少父母有一个误区,就是太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却忘记和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

  其实,在保持良好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才有意义。心理专家主张 " 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 ",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先改善亲子关系。

  孩子对父母和自己的亲密关系不满意,所以会逆反,比如父母要他好好读书,越说他越不读。只有和孩子结成彼此非常信赖的共情关系,父母的引导才会顺利地实现。

  2. 不要和 " 别人家的孩子 " 过分攀比

  孩子的年龄和心智有其年龄段的特点,不要过分强调一致性,父母和老师不要总拿孩子之间硬性地比较,而要鼓励自己的孩子成为他希望成为的人。

  3. 用 " 情 " 打动孩子胜过用 " 理 "

  做父母的是将 " 情 " 放在第一位,还是将 " 理 " 放在第一位。家庭是应该讲 " 情 " 而不是只讲 " 理 " 的地方,特别是对于正处在青春逆反期孩子的教育。

  4. 允许孩子犯错

  老师和家长要允许孩子犯每个年龄可以犯的错误,这是心理医生在临床中慢慢总结出来的,犯这种错误的结果往往是好的。

  那些看起来很傻的错误是孩子成长的资源,而不是障碍。孩子没有经历过痛苦,就容易被痛苦打倒,经历了才能学会管理和释放情绪。

  5. 多把目光聚集在孩子身上

  孩子的心思是在和孩子的交流中体察到的。想让孩子对老师家长没有戒备,老师家长平时需要多把目光聚集在孩子身上,多问自己这些问题:

  我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吗?

  孩子害怕什么?

  我有没有过度反应?

  我了解孩子的社交圈子吗?

  我有没有平等地与孩子交流?

  ......

  哪些异常信号是孩子在求救,老师家长要知道

  青少年本身处于叛逆期,学业压力、亲子矛盾等易引发一些心理问题。学校和家庭如果没有及时引导,反而采取了偏激的教育方式,则更容易适得其反。搜索信息、网络宣泄、情绪反常、悲观倾向、兴趣降低、近期频繁遇到重大危机、整理东西、长期高压,如果青少年身上出现这样的信号,可能是在发出求救。

  老师家长可以从这 5 个方面观察孩子的变化:

  1. 生理变化

  发现孩子出现不想吃饭、暴饮暴食、吃完又吐,失眠早醒、内分泌紊乱等情况。

  2. 情绪变化

  发现孩子由活泼开朗变得多愁善感。

  3. 行为变化

  发现孩子行为与此前明显不同。

  4. 学业变化

  发现孩子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听不进去。

  5. 人际关系变化

  发现孩子没有朋友,或同学关系发生明显变化时,要重点关注。

  一般来讲,孩子出现情绪问题两周以上,老师家长就要正视孩子存在心理问题的可能性。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老师家长怎么做

  1. 跟孩子的朋友、同学了解孩子最近的心理状态,是否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孩子出现情绪的异常反应。

  2. 主动跟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状态,鼓励孩子表达内心的感受,可以询问孩子是否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帮助。

  3. 如果孩子表现出抗拒也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也可以跟专业心理老师交流孩子的情况,请求心理老师及学校的帮助。

  4.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父母要理性地接受:" 孩子是真的病了!" 它像躯体疾病一样,需要积极治疗,要积极地帮助孩子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对未成年的孩子,父母最好陪同一起去见医生,一起了解孩子的病情进展、药物以及心理治疗的效果,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加强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了解,

  不断完善相关机制,

  让我们共同守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愿每个孩子都能

  被看见、被理解、被关爱、

  健康成长!

  来源:中国教育报、央视网

  编辑 陈亚 / 审核 鲜晓荻 / 签发 崔林林

上一篇:日本留学插画专业优势有哪些?
下一篇:托福考试成绩怎么算

最近更新学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