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统筹 平台支撑 融合应用——山东省市场监管局持续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工作

栏目:学历教育  时间:2023-08-25
手机版

  近年来,山东省市场监管局持续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重点围绕“通用+专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模式,强化制度统筹、平台支撑、融合应用,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制度统筹

  2019年9月,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工作试点的通知》。山东省烟台市作为首批11个试点地区之一,先行开展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工作。在山东省市场监管局指导下,烟台市结合当地实际,初步探索建立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模型,并用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问题发现率由21.83%提高到41.37%,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成效初显。

  在试点取得经验基础上,2020年6月,山东省研究制定《山东省市场监管系统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办法(试行)》。这是机构改革后,首个由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出台的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办法,也是首个以规范性文件方式出台的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办法。文件明确,将全省企业分为A、B、C、D、E五类,从日常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监管等方面实施差异化监管。

  2022年1月,市场监管总局《关于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的意见》出台后,山东省政府分管市场监管工作的副省长批示:“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完善、巩固提升,不断探索创新、提高效能,更好地服务于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据此,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制定出台《关于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的实施意见》,确定“通用+专业”工作思路,明确主要任务、具体要求和保障措施等。

  山东省市场监管局3次召开专业领域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工作会议,推动相关处室建立完善制度办法,在全国率先出台《山东省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信用风险分类监督管理办法》《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信用风险分级管理办法(试行)》《山东省知识产权领域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重点工业产品生产者销售者质量安全信用风险分类监管暂行办法》,制定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特殊食品生产经营等风险分级管理工作指导意见及实施方案,印发《山东省药品安全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办法》《山东省药品零售企业分级分类管理办法》,为专业领域赋能和护航发展提供有效信用监管工具。

  平台支撑

  在总局通用型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山东省新增“好品山东”、信用承诺等山东特色指标,由7个维度71项指标调整为5个维度83项指标。对“好品山东”企业,系统自动判定为A类;对信用承诺企业,给予一定分值激励。山东省政府出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东)涉企信息归集应用管理办法》,配套制定《涉企信息归集运用规范》省级地方标准,打破部门、层级、平台间界限,全面归集各类经营主体信息。一方面,基于市场监管数据仓库,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归集系统内部各业务条线如登记注册、许可备案、监管执法等信息;另一方面,通过省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打通省级48个行业主管部门信息共享渠道。同时,该局通过市场监管总局平台获取国家部委和外省关联数据信息,基本实现涉企信息“应归尽归”。目前,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已归集各类涉企信息数据3.2亿条,企业画像更加精准。

  按照“制度化+智能化”“标准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工作思路,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同步建设全省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从2022年1月开始,将全省451万余户企业按照信用风险等级从低到高划分为A、B、C、D四类,对分类结果每月动态更新,与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山东通”及食品、特种设备等日常监管平台等互联互通。同时,该局将抽查检查结果反馈至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对相关企业的指标分值进行修正、调整,让分类更为精准,形成良性循环。

  融合应用

  山东省连续4年应用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开展系统内部和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2022年,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应用标签化智能求取监管对象交集,对信用风险等级最低的A类企业降低抽查比例至0.1%,对B、C、D类企业分别按照1%、10%和100%设定抽查比例,平均问题发现率由过去的20%提高到54.3%,其中D类企业的问题发现率达到76.83%,监管靶向性和有效性显著提升。

  山东省市场监管局拓展企业信用风险分类应用结果,会同人民银行济南分行、邮储银行山东分行等开展“齐心鲁力·助企惠商”“政银携手 共助小微”等活动,结合企业信用风险分类和银行内部信用评级指标,筛选优质小微企业78.7万户,累计发放普惠小微贷款1.8万亿元,助推银企精准对接。

  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坚持“通用+专业”深度融合,一方面突出专业领域监管实际,另一方面注重与通用指标共享、数据共享、结果共享。目前,山东省专业领域信用风险分类模型构建主要包括如下路径:

  在食品安全领域,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在全国率先实现所有获证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分级和餐饮服务风险等级评定基础上,进一步在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领域,探索按照“通用风险分值(20%)+专业风险分值(80%)”原则,实施信用风险分类管理。

  在特种设备安全领域,该局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特征性指标占比20%,企业信用风险通用型指标占比80%的原则,建立由6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156个三级指标组成的特种设备信用风险分类模型,运用信息化手段,将特种设备企业信用风险,按照从低到高的原则分为A、B、C、D四类。

  在检验检测领域,山东省市场监管局按照“通用风险分值(20%)+专业风险分值(80%)”方式,从资质认定、基础信息等7个维度70个指标,建立检验检测机构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分行业领域对检验检测机构进行信用监管风险分类。

  在重点工业产品安全领域,该局从抽查、检查、缺陷召回等7个方面,构建三级指标体系,对接风险监控等信息化系统功能模块,实现质量信用风险事项自动量化打分。

  在知识产权领域,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参考通用型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按照企业属性、知识产权动态变化等5个维度,融合知识产权许可、转让、质押等特色指标,搭建信用风险分类模型,根据专业分类结果开展抽查检查。

  山东省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局在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方面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完成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升级,进一步优化完善指标权重,扩大指标数据归集覆盖面;二是深化专业领域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推动价监竞争、网监、广告、计量、标准等5个领域出台专业分类制度,在更大范围实现信用风险分类与专业领域监管有效结合;三是提升信用风险监测预警和处置能力,及早发现高信用风险区域、行业、企业,推动监管关口前移。

  作者 | 中国市场监管报记者 王国明 通讯员 路宜珊珊 王雅男

  编辑 | 黄星蓉

  原标题:《制度统筹 平台支撑 融合应用——山东省市场监管局持续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工作综述》

  阅读原文

上一篇:兵分“郊区、雄安”两路,北京高校迁出提速
下一篇:感动海南 | 高考那个用脚答题的海口励志女孩,获万元正能量奖金

最近更新学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