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花怜己,柳宗元仅用一首小诗,就写出了逆境中的执着和坚守

栏目:学历教育  时间:2023-04-11
手机版

  欢迎您的光临,玲子为您讲述遥远时光里的诗词故事

  前言:

  “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柳宗元21岁进士及第,有理想和抱负,辅助时政,建功立业,是其毕生的追求和目标。

  元和十年(815年)二月,结束十年贬谪生涯,柳宗元奉诏回朝,自以为迎来了人生的春天,岂料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就再次被放逐出京。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虽心有戚戚,忧虑重重,可他并不消沉,既然回归无望,那就随遇而安,不虚度流年,成就一番作为。

  “芰荷谅难杂,反此生高原。”,高标傲韵,矢志不渝,其实,他的执着和坚守,在初贬永州时,就在《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一诗表达得很清楚了。

  

  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

  盈盈湘西岸,秋至风霜繁。

  丽影别寒水,浓芳委前轩。

  芰荷谅难杂,反此生高原。——唐 柳宗元《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

  简译:

  木芙蓉姿容艳丽,它的美有目共睹,怎么忍心令其独处一隅,得不到欣赏。

  临水照花,它盈盈绽放在湘水西岸,只是时节向晚,秋意泠泠,露冷霜寒。

  木芙蓉亮丽的倩影从此告别寒江,亲自将其移植在廊前,一任它散发芬芳。

  木芙蓉与水中的菱叶和荷叶不同,比较容易区别,因为它生长在高岸之上。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以花自喻,惜花怜己,自爱自勉,虽然身处逆境,人在低谷,却依旧要和寒秋中怒放的木芙蓉一般,不惧露冷霜寒,傲然绽放,向阳而生。

  “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首联表达对木芙蓉的怜惜之情,木芙蓉的美人尽皆知,怎么忍心让其孤单地生长在深秋时节的水岸上呢?

  木芙蓉的美,其实就是诗人本人的才华,柳宗元有才能,却才不见用,被贬谪到彼时荒凉边远的永州,远离朝堂和政治中心,孤单寂寞冷,一如瑟瑟秋风中的木芙蓉。

  “盈盈湘西岸,秋至风霜繁。”,颔联赞美木芙蓉不畏秋寒,迎风怒放的美好姿态,木芙蓉生长在湘水西岸,西风飒飒,寒霜压枝,依旧灿烂绽放。

  从繁华的京城到荒凉的边地,从监察御史到地方小吏,柳宗元就如被遗弃的一枚棋子,无人过问,没有归期,可即便如此,他也没有自暴自弃,依旧挺直不屈的脊梁。

  

  “丽影别寒水,浓芳委前轩。”,颈联写移花庭前,怎舍得让如此美丽的木芙蓉被寒风肆虐,把它移植到庭院里,感受它的芬芳四溢。

  人生路上,总会有那么一段孤寂黑暗的旅程要自己走下去,如果,自己不能慰藉自己,给予力量和勇气,又怎么可能走出至暗呢?所以,移花庭前,是惜花,也是怜己。

  “芰荷谅难杂,反此生高原。”,尾联赞美木芙蓉不同俗流的美好品质,它扎根高地,风欺霜打都不惧,冲寒怒放,傲然天地间,远胜那随水流摇摆的菱叶和荷叶。

  有信仰,有理想,不随波逐流,赞花也是励己,虽然被贬,但柳宗元依旧时刻关注时局,他坚信总有一天会被朝廷启用,再次施展自己的才能,实现政治理想。

  一首木芙蓉,写出了柳宗元逆境时候的坚守和执着,也正是依靠这种信念,他熬过了永州漫长而又孤寂的十年贬谪时光,写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山水游记的先河。

  

  后记:

  柳宗元初贬永州,居无定所,寄居在龙兴寺,这首《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和《自衡阳移桂十馀本植零陵所住精舍》,均作于其初到永州时,湘岸指湘水西岸,精舍即佛寺。

  “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木芙蓉花色皎洁,姿容艳丽,晚秋时节迎寒怒放,又名拒霜花,《长物志》云:“芙蓉宜植池岸,临水为佳。”,所以又得“照水芙蓉”之美誉。

  “秋风万里芙蓉国”,从唐朝开始,木芙蓉在湘江一带广为种植,故湖南又有芙蓉国的美誉,柳宗元寄寓的龙兴寺在城东南潇江东岸,岸边遍植木芙蓉。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看到秋风里冲寒怒放的木芙蓉,联想到自己的平生际遇,生惺惺相惜之感,遂写下《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一诗,即是惜花,也是励己。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删除,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举报/反馈

上一篇:企业信用修复申请报告模板图片
下一篇:人类文明在不断轮回?史前文明有幸存者,并建造了巨石建筑(上)

最近更新学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