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千真万确!高三半年可以逆袭,毕业班老师说了最关键的一点

栏目:学历教育  时间:2023-02-06
手机版

  原标题:千真万确!高三半年可以逆袭,毕业班老师说了最关键的一点

  在高考到来之前的几个月里,学生成绩会呈现这几种状态:

  一部分会比较稳,不管别人排名怎样,他总是在那个区间,不上不下;一部分会有小幅度变化,稳步上升,或者逐渐下滑;一部分起伏较大,逆袭成功,或者折戟沉沙。

  在离高考只有不到半年的这个时间点,“逆袭”这个词,听起来是不是有些玄?最后六个月、五个月、一百天真的可以进步几十分甚至一百多分吗?

  先简单说几件真事吧,绝对真实。

  一个学生在高三下学期从平行班转到快班,他在平行班是中等偏上的成绩。几个月后,他的高考成绩是全校前五名,总分增了100多。

  一个学生的英语成绩在高三第一次考试是30几分,然后一路涨,过50,到70,及格,冲100,最后高考127分。

  一个学生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是580多分,下学期的二月考、三月考、四月考缓步上升,高考640多分,考上武大。

  另外,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你在高三是怎样大幅度提分的?有一个回答获得了10万+的点赞,答主说100多天提分150以上。

  如果这些可以称作“逆袭”,那么,几个月时间的“逆袭”是一定存在的。

  “逆袭”这个词,其实有点讨厌,它容易让人关注结果而忽略过程,让人终下决心拼一把却会因为在短时间里看不到效果而有低落的情绪或者放弃的想法。

  所以,不要冲着“逆袭”去。用对方法一点点进步比渴望最终的结果更重要。那么,除了那些与各科学习有关的具体方法,还有什么方法在高考前特别重要?

  首先,找到能激发自己持续努力的动力。

  有时候努力,需要一个明确的理由。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储殷说的“在任何一个国家里,教育是来实现社会分层的”,可能是你努力的理由。

  “我会在山顶,在高处,与你相见”,可以成为理由。

  有的人在工地遭歧视,工资刚刚养活自己,有的人相亲被嫌弃,同学聚会很自卑……这都是理由,也都可以是动力。

  其次,刷题之余,相信老师的“经验之谈”。

  在高考前几个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老师讲的可听可不听,认为听讲不如刷题有效果。结果,很努力很努力,就是收效甚微。

  你要选择信任老师。高三老师一般都是集体备课,某段时间学习什么,用什么资料,哪些题型必须重点讲解,学生容易在哪些地方反复出错,什么题型用什么方法,阅卷老师喜欢看什么样的书写和作文,等等,有经验的老师心里都有数的。

  比如语文,老师说作文书写好看、语言华丽可以得分,那是真的。

  有个学生,他不喜欢写模式化的议论文,不喜欢华丽的词语,作文分就一直在44分以下。面对他的抵触情绪,他的语文老师怒斥他说“我是教你高考作文,又不是教你成为作家”。最后,这个学生选择听老师的,作文分第一次过了50。

  还有,多多发“问”。

  多向老师提出具体的问题,这是所有学习方法中最有效的一个。

  有一位名师,他为学生准备了一种“问题卡片”,经常让学生在上面写出自己遇到的问题,然后集体或者单独解答学生的问题,他班的高考成绩一直很好。

  这个点子很妙,它逼着学生面对自己学习的困境、思考存在的问题,也会让“假努力”现出原形。

  如果老师不这么做,事实上,老师一般不会这么做,那么,学生可以自己“问”。

  第一步,多问自己。在听课时,在做作业时,想想我哪里没弄懂,然后把问题赶快记下来;面对试卷上的错题,多想想为什么错了;学会梳理,发现缺漏之处。

  第二步,多问老师。问老师一个问题,可能比做十个同类题都有效。很多时候,老师知道你的问题却不跟你讲,因为他知道“不愤不启”的道理。如果学生主动发问,老师一定乐意倾囊而出。问老师,解决问题,促进自己思考下一个问题,变得更有信心,再发问,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2020年湖北高考状元唐楚玥高考能得725分与“问”也有关系。在疫情期间,她就一直在用微信和各科老师沟通。

  我所见到的“逆袭”的学生,都会主动问老师问题。

  当然,各人的学习方法不一样,有人就喜欢学习到深夜,有人偏爱自己琢磨。不管怎样,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就好。

  (舒一)

  责任编辑:

上一篇:南财论文查重标准+要求须知,你了解吗?
下一篇:协和医学博士刘不言意外身亡!医学生哭了:生化课上再也听不到段子

最近更新学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