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讲中华文明史:秦唐间制度与文化的变迁轨迹

栏目:学历教育  时间:2023-02-05
手机版

  图片2022年,北京大学图书馆以“书香迢递,斯文在兹:共读《中华文明史》”为主题举办首届阅读文化节。图书馆将通过主题讲座、展览、影展、文化工作坊及知识竞赛等活动,让不同学科的同学了解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和历史,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并响应学校十四五规划,共建书香校园。文化节主打活动——中华文明史系列讲座特邀多位著名教授接力领读鸿篇巨制《中华文明史》,为莘莘学子深度讲解中华文明的演进历程。

  图片讲座现场

  阎教授的讲座,是对其《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政治文明》这部普及读物的一个解说。阎教授由“波峰与波谷”这个比喻入手,借助“任何不规则的波形都是若干正弦波叠加”这个原理,提示了一个思想方法:“历史的轨迹是由各条线索叠加而成”,进而阐述中国政治体制也围绕一条中轴线,在上下波动、左右摇摆中行进,呈“螺旋形上升”。

  阎教授参考孟德斯鸠的政体标椎,从制度史观的角度出发,从政治制度、政治势力、政治文化三个维度把握中国政治发展历程。周代政治的一大特点是封建制和宗法制的结合,而战国变法带来了中国历史的大转型。周代的分封制、宗法制和贵族制转变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官僚政治。秦国受以法制与专制为核心的法家思想影响,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其所创立的皇帝制度长达2200多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与之相比,即便是拜占庭皇帝制度,也只有一千多年。

  东周之时,神州大地的东方有申张仁政、教化与民本的儒家,还有墨家、道家、名家等,这构成华夏文明的主流。而偏处一隅的秦文化,本有浓厚“戎狄”色彩,崇尚功利与武力,并非华夏正统,与六国存在着强烈的对抗性。阎教授提示,这时的历史已展示了一种“二元性”:在制度与社会层面,有秦制与东方知识阶层之对立;文化思想层面,有秦始皇与法家思想与东方孔孟墨道之对立。所以秦统一,某种意义上是文明进程的一次“大偏转”。

  图片阎步克作讲座

  儒法道三家学说诞生后,随即就与政治发生互动,在不同时期往往会有某个学说占主导。战国秦时,法家思想被统治者奉为圭臬;汉初休养生息,一度道家颇受推崇。此期出现了一位汉文帝,轻徭赋,尚节俭,废缘坐,革肉刑,除诽谤之罪,被后人赞为“百世帝王之师”“三代后仅见之贤主”。其行事与秦始皇相反,其背后实为东西政治文化之对立。武宣时期儒法兼综,新莽政权奉天法古,东汉时回归于儒法兼综的政治文化模式。阎教授指出,学者的此起彼伏,源于知识阶层与政治体制间的冲突与调适。

  战国秦汉是“选贤任能”的时代,周代贵族彻底衰落了,社会一度非常“平民化”。但逐渐地,“族”的因素开始了新一轮的积累。东汉“豪强家族→士人家族→官僚家族”的循环,孕育出了中古士族。“士族”也可以理解为士人群体的贵族化。魏晋间出现了一批权贵子弟,同时又是思想界的前卫、玄学思潮的领军人。有这样一个政治学规律:贵族与君权此消彼长。士族门阀的扩张幅度,也就是专制皇权的衰落幅度。东晋甚至出现了田余庆所说的“门阀政治”,即皇权与门阀的共治。百十家士族世代居官,九品中正制保障了他们的入仕特权,“公门有公,卿门有卿”。某种意义上,这就是周代贵族政治的一次历史回潮。政治体制确实发生了某种“变态”。

  专制皇权的低落幅度,也就是思想自由的扩张幅度。玄学家把老庄“无为”“自然”思想发扬广大了,其“自然与名教”讨论,意味着在家国之上,个体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变成了名士的思考焦点。名教束缚大为松弛。激进派名士如阮籍、嵇康、鲍敬言等,公然揭举“无君论”,直指君臣制度就是罪恶渊薮,无君无臣的“自然”状态才是最美好的。陶渊明“桃花源”之梦,就是由一群“避秦”者所建成的一个“无君”的美丽家园。

  那么因中古知识阶层的扩张和贵族化,中国史的另一些可能性,即偏离秦制秦政的可能性,一度萌生了。而在这一视角中的十六国北朝,看上去就是一个反向分力,“五胡”武人抑制了华夏士人的文化自主性。阎教授提到,他曾有《族群互动与南北朝现象:一个体制问题的政治学思考》一文,采用政治学思维方式,把十六国北朝的体制复兴,归结为“部族武力的体制化”。梁启超曾指出,专制权衰败造成战乱,而战乱、战争反过来又造成了专制强化。改朝换代时大规模的军事活动、军事组织、军事集团,重塑了“支配与服从”,推动社会的组织化与集权化。从整个中国历史看,每一次骑马民族的武装征服,都强化了集权专制。在这一视角中,南北朝的历史就是北朝军功贵族与南朝文化士族的竞争史,南北对峙的结局类似于战国东西对立的结局。

  中古文化士族与军功贵族,其政治特权的逐渐下降,是一个经历了很多世纪的缓慢进程。所以唐宋门荫、恩荫制度依然保持了较大规模。阎教授还用多幅图表,从选官、学校、品阶等方面,展示秦汉与明清的类似之处,以及魏晋南北朝与唐宋的类似之处。从“制度史观”来观察,政治制度、政治势力和政治文化总是处于波动摇摆之中,其所“叠加”出来的轨迹是一个螺旋线。同时从整个中国史看,这条螺旋线围绕着一个“主轴”,即皇帝专制,官僚组织,士大夫政治,儒家意识形态。对中国历史,曾出现了多种分期之法。而田余庆先生用“门阀政治是皇权政治的变态,来自皇权政治,最终回归于皇权政治”的阐述,启发了我们的另一种思考方式,即“变态─回归”模式,启发我们去分析“变态”的表现、原因与幅度,寻找回归的动力与因果。由此超越“分期论”、“变革论”,体察中国史的“连续性”和“周期性”。

  图片现场同学提问

  在提问环节,阎教授就孔孟的政治理想与历史周期论等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讨论。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图片讲座结束后阎步克与部分读者合影留念

  北大图书馆阅读文化节

  北大图书馆自2012年开始举办庆祝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每年围绕不同主题开展专题讲座等活动,2022年阅读文化节倡导共读《中华文明史》,邀请到了多位著名教授接力领读这一鸿篇巨制,为莘莘学子深度讲解中华文明的演进历程,旨在帮助全校师生更好地实现“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境界要求”的目标。

  探究中华文明源头,解读中华文明密码;回溯中华文明历程,展现中华文明成果;寻绎中华文明内涵,总结中华文明特质;赓续中华文明基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融入血液、深入骨髓的不懈追求。

  《中华文明史》

  《中华文明史》由北京大学文学、历史、哲学、艺术、考古等学科的一流学者,历经多年的撰写、修订而成。全书时间跨度大,论题丰富,结论精当,具有既“通”且“专”的特点。该书准确地抓住了深入讨论中国古代文明的关键,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为线索,从而得以把“文明史”这一题目比较全面地纳入叙述范围中。举凡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深远的制度、现象、人物、事件,重要的物质发明、进步,文化上的优秀成果等,均得以纳入研究视野。除了“全面”之外,书中的每一论题都由国内相关领域的一流学者担纲撰写,同时反映了不同作者的通力合作、相互借鉴,在许多问题上的理解之深入、见解之精当,堪称不易之论。

上一篇:你不一定知道的上海高中格局
下一篇:南京艺术学院报考点(3231)报考点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确认公告

最近更新学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