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筑峰访谈录】管理学院

栏目:学历教育  时间:2023-02-05
手机版

  编者按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一起论述、独立成章,明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大学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也是人才集聚的高地,是推动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充分发挥我校特色优势,抢抓历史机遇,迎难而上创建“双一流”,既是万千河南学子的殷殷期盼,也是我校服务国家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为此,学校全力以赴实施“12357新时代筑峰工程”,聚焦内涵发展“八大战略”,为实现“双一流”创建目标凝心聚力、不懈奋斗。

  党委宣传部推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筑峰访谈录”系列宣传学习栏目,第七期让我们走近管理学院。

  一、请您简单介绍一下管理学院及目前的发展现状。

  管理学院的前身始于1956年原中央粮食干部学校经营管理教研室,1983年设立企业管理并招生,1989年组建计算机与经济管理系,1994年招收物流管理、市场营销本科生,2004年合并组建管理学院,并开始招收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2015年依托博士特需人才项目招收博士研究生;现有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和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工商管理、会计、物流工程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有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会计学、工商管理、供应链管理5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会计学3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点,工商管理专业入选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170人,硕士研究生突破400人,博士研究生42人(含国际联合招生)。

  学院在校党委、校行政部门领导下,围绕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12357新时代筑峰工程”和内涵发展“八大战略”,稳步推进改革与创新,扎实推进内涵建设,经过长期发展,学院坚守“根植厚重中原,致力管理科学,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的高级管理人才与未来商界精英”的使命,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在师资队伍、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专业实验室建设、国际合作办学、创业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效。

  

  学院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尽管师资力量不断加强,但仍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数量较少的问题,缺乏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领军人物;高水平创新团队仍需加快培养;产学研合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在总体上与国内外知名高校、企业的合作交流较少,需要提高产学研合作层次,拓展国际化合作范围,提升科学研究效益;研究生培养条件和机制不断优化,需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

  二、近年来,学院各方面工作成绩显著,请您介绍一下学院主要取得了哪些成绩?

  近年来,学院围绕党的建设、学科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学质量提升、科研与社会服务、师资队伍规划、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制定《管理学院基层党支部工作细则》,创新实施党员发展“三推三测三答制”,构建“明德先锋微党校”,被评为基层党建创新品牌项目;认真落实《教学单位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坚持集体研究、科学决策,共召开党政联席会102次;围绕“两学一做”等专题教育活动,坚持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发展党员261人,转正220人;围绕“两学一做”推进“三重一大”制度和院务公开制度的常态化;始终坚持“必访”制度,累计为40名教职工集体过生日并送上关怀和祝福;制定了《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学生工作“立德树人”实施方案》,圆满完成了本科教学各项评估工作。

  (二)学科与专业建设稳中有进

  近5年,管理学院学科平台和优质资源规模、结构和质量得到进一步优化。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学科均获批河南省教育厅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培育学科;工商管理软科排名进入前50%;获批“双一流”建设粮食产后减损项目资助金额160万元;获批成品粮油网络零售大数据分析实验室,首期投资120万元;物流研究中心、电子商务与商务智能实验室、中国粮食物流研究培训中心每年获得资助42万元,三年共计126万元建设经费。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物流中心2022年评估验收位居第8名。

  获批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会计学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校友会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研究型)》中我院“电子商务”专业排名全国并列第4位,“物流管理”专业排名全国并列第14位。

  

  

  获批和建设“河南省本科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河南省社科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科技金融研究中心”、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郑州高新区科技金融广场”和研究生实践创新基地“郑州良运粮食口岸发展有限公司”;教育部协同育人基地:“面向创新创业过程的项目管理技能培训”、“基于集智‘CBEC跨境商业’的跨境物流实践课程建设项目”、“物流专业智慧供应链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改革及实践”等。

  

  

  (三)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升

  1、研究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依托“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培养博士研究生4人;依托马来西亚管理与科学大学联合培养博士45人;工商管理学硕、MBA、MPAcc规模大幅增长,在校研究生规模突破400人,其中,65%以上通过英语六级考试;100%通过学位论文重复率检测;20多名研究生考入上海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CSSCI期刊论文46篇,SCI、SSCI收录5篇;获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篇,校优秀硕士论文一、二等奖13项。

  获批河南省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改革试点、河南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各1个;获批《基础会计学》《管理的数量方法》《企业理论》等河南省研究生优质课程3门;获批河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精品教学案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1项;获批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重大项目1项。

  

  2、本科生教学与育人质量成效显著

  (1)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位居学校前列

  获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个,认定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1门(数量位居校内学院第一),认定省级课程思政样板课程3门,获省级线上教学优秀课程一等奖4项、河南省“十四五”规划教材1项、河南省大学生校外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和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各1项,获批校级一流本科课程38门、校级课程思政样板课程3门。

  (2)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果丰硕

  获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3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项,出版专业教材4部;主持项目“地方本科高校工商管理类辅修专业和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获河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参与项目获河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获河南省首届教材建设特等奖1项,河南省优秀学士毕业论文5篇。教师发表教研论文38篇。

  (3)创新、创业、考研成绩显著

  本科生就业率与考研率逐步提高,就业质量更是显著提升,其中,就业率分别为91.32%、98.65%、99.58%、99.17%、97.07%,考研率分别为7.18%、6.46%、9.22%、13.90%、14.25%;成功孵化创业项目10余个,荣获“互联网+”“挑战杯”等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国家级奖项33项、省级奖项80项,学生参与率达到60%以上;“明德”系列校园文化活动,获得省、校级荣誉超过100项;荣获省志愿服务大赛各级奖项26项;获批优秀学士学位论文5篇。

  

  (四)科研与社会服务持续推进

  (1)科学研究成果丰硕

  近5年,管理学院科研创新能力稳步提升,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2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级项目50多项;主持省部级项目以及国家一级学会项目53项;获批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获省部级奖励20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3项;出版学术专著16部,被SSCI、SCI、CSSCI收录120余篇;公开发表高水平论文236篇,其中,新华文摘、SCI、EI、SSCI、CSSCI收录75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认定的A类期刊论文31篇;年均纵向经费255.30万元。

  (2)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先后为全国人大财经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部委机关及省市政府提供咨询报告;积极完成粮食产业强国建设规划、江西省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十四五”规划、郑州市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十四五”规划;参与完成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法涉及政策研究项目,主持完成南阳市供应链“十四五”发展规划、清丰县粮食和物资储备中长期发展规划等规划项目;积极参与多期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研修班、人社部粮食系统干部培训班等培训项目。

  

  (3)教育扶贫获得领导首肯

  通过光山电子商务大讲堂、电商直播带货等多种形式,长期积极助力光山县脱贫,获《光明日报》等国家级媒体报道。2022年,管理学院落实国务院《“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年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方案》,大力推进农村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管理学院携手土木工程学院,会同光山县人民政府、光山县商务局,编制了《信阳·光山数字经济产业园规划建议书》和《信阳·光山数字经济产业园概念规划设计》,现已成为园区建设和招商指南文件,并获得光山县商务局的首肯和致信感谢。

  

  (五)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高

  (1)创新团队建设成效明显

  柔性引进工商管理学科评议组专家、工商管理本科教指委委员高闯教授;引进青年博士14人,其中7人参与挂职锻炼;新增博士生导师3人,新增联合培养博士生导师19人,新增硕士生导师29人;获批“大数据与管理决策”省级科研创新团队;“粮食现代物流管理”省级科研创新团队验收优秀,奖励经费10万元;获批校级重点科研创新团队3个,共资助经费60万元,校级一般科研创新团队2个,资助经费20万元。

  (2)师资建设取得新进展

  新增获批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新增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人文社科类)8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7人、中国青年创业导师1人、河南省教学名师2人,新进高层次博士18人,45岁以下教职工硕士、博士学位持有率不断提高;选派教师进修、学习共112人次,其中国外访问学者12人,英语短期培训4人,在读博士累计14人,企业挂职锻炼7人,国内专业培训学习累计69人次;积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累计获“校长教学质量奖”7项;2名教师获河南省教学名师称号,1人获河南省教学标兵称号,4名教师入选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1名、委员2名)。

  (六)国际交流合作领域日益扩展

  (1)学术交流与合作

  学院学术交流与合作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和马来西亚管理与科学大学、韩国仁荷大学签订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出国访学4人,新增攻读博士学位人员4人;主办、承办国际或全国性学术年会8次;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报告26次;资助师生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专项经费120万元。

  (2)师生培养与交流

  在校生和教师参与国际交流的积极性显著提高,积极洽谈、申报和运营国际合作办学新模式,规模效应显著。其中,15名学生参与韩国仁荷大学、英国诺森比亚大学等合作高校的交换生或合作培养项目;9名教师赴国外高校研修交流。另有5位老师已通过英语培训,引进海外博士(韩国海洋大学)1人;国际合作办学项目达成5项,另有2项国际合作项目已进行初步洽谈,1项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正在申报;招收外国留学生28人,完成学院“十三五”规划目标的70%。

  三、面对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管理学院目前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目前,学院面临一系列重大机遇和挑战,需要正确把握和积极面对。

  (一)国家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党中央、国务院出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部等相关部委密集颁布新的研究生教育、学科评估、学位授权点评估、专业学位水平评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等政策文件;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学校贯彻新理念,融入新格局,为学院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十四五”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学院要根据新的国家高等教育政策导向,推进新一轮综合改革,精准发力,破解发展瓶颈,实现快速发展,仍有一定难度。

  (二)国家实施粮食安全战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国家提出“科技兴粮”“人才兴粮”战略,切实提升粮食行业在世界上的竞争力,保障粮食产能、产量、质量、储粮、供应安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政策体系的稳步构建必将拓展粮食产业链,依照产业链构建学科专业链,依据社会需要开展科研是新时代行业特色大学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学院发展拓展了空间。

  河南省“十四五”规划也提出: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打好粮食生产王牌,建设全国重要的口粮生产供给中心、粮食储运交易中心、绿色食品加工制造中心、农业装备制造中心和面向世界的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农业期货价格中心。

  基于此,学院要主动作为,发挥学科优势,以便于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工作,为强化学院行业特色、提升行业地位,仍需进一步整合资源和接力创新。

  (三)河南省产业升级与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河南省“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现代服务业强省、质量强省和数字河南;推进新时期粮食生产核心区和乡村建设行动,推动粮食产业三链同构;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行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和供应链平台,塑造流通经济新优势。

  河南省“十四五”规划为乡村振兴、数字经济、粮食安全、电商物流、供应链管理等带来一定的机遇与挑战。学院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与河南省重点建设领域契合度高,亟须进一步强化与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协作机制,推动学院在学科和科研等方面再上新台阶。

  (四)特色骨干大学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河南省“十四五”规划提出:优化高校学科结构,提升特色骨干大学和特色骨干学科(群)建设水平。

  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政策目标与学校全力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相契合,能为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培养更多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撑,在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学院要沿着提升行业特色、打造学科高峰、高质量发展道路前进,实现跨越式发展,竞争将不可避免的异常激烈。

  四、围绕学校“双一流”创建、“12357新时代筑峰工程”和内涵发展“八大战略”,管理学院下一步将采取哪些举措?又有哪些计划?

  (一)在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努力传承、弘扬、发展工大精神上,管理学院都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下步计划?

  (1)已做工作

  一是制定了《管理学院基层党支部工作细则》,创新实施党员发展“三推三测三答制”,构建“明德先锋微党校”,被评为基层党建创新品牌项目。

  二是认真落实《教学单位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坚持集体研究、科学决策,共召开党政联席会102次。

  三是围绕“两学一做”等专题教育活动,坚持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发展党员261人,转正220人。

  四是围绕“两学一做”推进“三重一大”制度和院务公开制度的常态化;

  五是始终坚持“必访”制度,累计为40名教职工集体过生日并送上关怀和祝福。

  六是制定了《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学生工作“立德树人”实施方案》,圆满完成了本科教学工作审核性评估。

  七是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样板课。

  (2)下一步计划

  一是党建引领,统筹全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新时代党建总体要求、明确“把方向、解难题、重落实、强保障、聚合力、促发展”党建工作思路,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二是围绕中心,融入大局。融入双一流创建,强化粮食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研究方向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信息科学等相关学科方法的交叉融合,融入并支撑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创建。融入快速发展的社会实践,实现政产学研企的深度融合,打造面向产业发展的学科专业创新生态。

  三是对标先进,开创新局。对标河南大学管理学科专业,找差距,补短板。狠抓内涵建设,以特色优势方向为引领,柔性引进权威专家,打造学科交叉科研团队,实现重点方向国家重大项目的突破;建立创新联盟,加强与电商物流产业发展对接,提升社会服务的贡献度和影响力;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的合作,推进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国外访学交流;营造学术氛围,支持教师通过线上线下参加学术会议,宣讲学术研究成果,适时主办特色学科方向的高端论坛和学术会议,提高学科影响力。

  四是强化党建,激发改革创新动力。按照新时代党建的总体要求,把方向、解难题、重落实、强保障、聚合力、促发展。构筑“五聚焦+五强化”党建工作模式,形成一套完整工作机制,建设特色先锋工程,打造素质过硬的队伍,构建纵深发展格局,创建系列党建品牌,激发潜能,勇于创新。

  (二)近年来,我校在科研成果和项目的取得、科研平台的创建等方面硕果累累,请介绍学院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和下一步的计划。

  (1)具体做法

  实施科研与社会服务提升工程。

  一是加强团队建设,形成良性互动的科研学术氛围。以科研团队为载体,全面推动科研管理机制改革工作。按照学校科研团队管理的办法,结合学院实际情况,持续推动校级、院级科研团队的有序、有效运转。

  二是奖励高层次成果,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的稳步、持续提升。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做好科研考核及奖励制度的优化完善工作。根据学校相关精神,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在充分沟通、调研的基础上,调整、优化和完善学院科研考核及奖励制度。

  三是积极推进社会服务和成果转化,确保重点目标的连续性和稳定度。做好国家级项目申报、重点智库申报及建设、省重点社科基地考核、省部级奖励等重点工作。

  (2)下一步计划

  一是成立专项工作组,持续跟踪、推进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及重点项目选题及申报工作,争取获批国家社科重点项目1项,规划期内,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

  二是成立社会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社会服务工作推进、协调会议,深入挖掘、梳理可对接社会资源,不断扩大社会服务领域和范围。

  三是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充分发挥管理学院在粮食物流与现代化、成品粮油大数据应用、互联网信用风险协同监管、工业互联网协同创新,以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领域的研究优势,并将其拓展和融入到食品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建设实践中。

  四是搭建平台,培育高端科研成果。借助河南省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共建平台,与三全集团、豫粮集团等深度合作,打造“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联盟,并持续加强平台建设。依托国家设立“储备学科”的契机,建设“粮食和物资储备战略研究中心”,培育建设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成立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等工作专班,争取在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高层次奖励等标志性成果上有所突破。

  (三)跟其他学院相比,管理学院在教育教学方面有哪些特殊之处?学院在这些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下步计划如何?

  1、特殊之处

  先后获批3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学院在一流专业、质量工程、教研成果、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2、具体措施

  一是分类培养,分类考评,激发改革创新动力。妥善运用,绑定职称晋升与奖励拨款。考评领导小组将分类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教职工,指出问题和不足,绑定职称晋升与奖励发放。

  二是引才引智,打造优势师资团队。柔性引进学科评议组专家委员1-2人。在按照学校B类以上标准引育专任教师的基础上,有计划引进具有工科和信息技术背景的博士人才。

  三是主动担当,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深度整合电商、物流相关研究资源,建设粮油食品流通特色学科平台,打造高端科研成果;依托马来西亚管理与科学大学食品技术服务联合培养博士项目,融入“一流学科”方向,强力支持一流学科建设。

  四是与时俱进,推进专业调整优化。停招停办旅游管理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对接需求,重塑升级工商管理、会计学等传统专业,锻强提质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两个优势特色专业,壮大培育供应链管理新专业,面向未来,申建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国家急需特需专业。

  五是协同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共建跨境电商与现代物流行业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阶段、多类型创新实践基地,增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设立研究生“培优工程”项目,提升研究生知识创新能力;建构教学案例开发与研究中心,提升其实践创新能力。

  3、下一步计划

  (1)优化专业布局,建设特色优势专业群

  对接需求,锻强提质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两个优势特色专业,重塑升级工商管理、会计学等传统专业,壮大培育供应链管理新文科专业,申建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国家急需特需的交叉学科专业。坚持以专业建设为核心,课程建设为抓手,平台建设为依托,团队建设为支撑,科教融合为动力,制度建设为保障,建设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特色优势专业群和人才培养创新实验班,以此带动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提升。

  (2)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促进专业内涵发展

  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立足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优化和重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引导教师利用优质课程资源,探究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研究性教学等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推进科教和产教融合,打造一流育人平台

  加强校企或科研单位合作,强化科教产教协同育人,建设校企科教或产教协同育人基地。申建跨境电商与现代物流特色行业学院,构建“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新机制,多方共建人才培养创新平台,将行业学院打造成国内一流的跨境电商与现代物流行业创新应用型行业人才培养基地、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示范基地。

  (四)跟其他学院相比,管理学院在育人强校方面有哪些特殊之处?学院在这些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管理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从党团教育、特色文化、科学管理、精准服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心理教育、媒体宣传等方面,探索构建“八位一体”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1)特殊之处

  一是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学院辅导员共荣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成绩位列学校前列;

  二是党团建设特色鲜明。“明德先锋”微信平台获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明德先锋微党校”被评为基层党建创新品牌项目;

  三是创新创业成绩突出。成功孵化创业项目累计10余个,荣获“互联网+”、“挑战杯”等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国家级奖项33项、省级奖项80余项;学风建设稳步推进。学生学习习惯、课堂学习、纪律意识等稳步向好;

  四是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学院积极打造“明德”系列校园文化活动,获得省、校级荣誉近百项;

  五是实践育人注重实效。开展主题鲜明的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荣获省志愿服务大赛铜奖2项,社会实践校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2项;

  六是资助育人体系完善。建立健全“奖、贷、助、补、勤、减、免”的学生资助体系,做到各项资助公正、公平、公开;

  七是心理健康科学引导。“心语小屋”获学校首批“示范性二级心理辅导站”、学生李梦瑶获“全国百佳心理委员”称号;

  八是就业考研逐步提高。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考研率提高至近20%,就业质量更是显著提升。

  (2)具体措施

  学院着力围绕学风建设和双创教育狠抓育人内涵工程。

  一是构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打造“学在管院”学生工作品牌,将学业规划、考研指导贯穿大学生涯全过程。

  通过制定实施《管理学院2022年学风建设年实施方案》《管理学院学风建设四年计划(2022-2025年)》,完善《管理学院学生课堂考勤管理办法》,优化《管理学院本科生班主任工作与考核细则》《管理学院毕业生考研工作指导及奖励方案》,切实发挥导师和班主任的作用,营造浓厚的考研学习氛围。

  二是打造“向党学双创”四位一体育人工程品牌项目。

  通过成立管理学院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委员会、设立《管理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专项)》、建立“电商创研社”“物流研习社”“工商联合实训社”“财会学社”学生双创社团、完善《管理学院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奖励办法》等措施,构建学生双创教育的全专业学科竞赛体系,实现专业竞赛学生参赛比率、层次以及获奖数量实现新突破。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持续提升就业质量、专业达成度和创业层次。积极开拓就业渠道,助力学生充分就业、更高质量就业,提高学生就业满意度。

  (五)管理学院学科建设成效如何?围绕学校“双一流”创建、“12357新时代筑峰工程”和内涵发展“八大战略”,学院下一步将采取哪些举措?

  1、学科建设成效

  一是学科方向特色鲜明。依托学校粮食产后全产业链学科群,围绕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等问题,形成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粮食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两大学科特色。聚焦理论前沿,承担“我国粮食网上交易的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等国家级课题18项,“面向电子商务的信用机理研究”等12项成果获省部级科研奖励。面向粮食行业,提出轴辐式粮食物流网络的协同机制,构建基于情景的粮食应急调度决策模型,用于国家储备粮布局的辅助决策。

  二是团队建设成效显著。围绕特色学科方向,已经形成大数据与管理决策、粮食现代物流管理2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柔性引进学科知名专家高闯教授,汇聚了教育部电子商务教指委委员、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管专家、河南省学术带头人等一大批专家、教授和中青年学科骨干,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软科学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实现了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的突破,大大提升了学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是学科平台支撑有力。建有中国粮食物流研究培训中心、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联合实验室等重要支撑平台,建有大数据与管理决策等5个河南省教学科研创新团队,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2、下步计划

  (1)实施“一流学科”融入工程

  学院将继续依托马来西亚管理与科学大学食品技术服务联合培养博士项目,通过博士生招生、培养、论文评审等过程,在师资队伍培育、高水平科研成果等方面融入“一流学科”方向。主动对接“一流学科”方向,依托学院科研团队,聚焦现代粮食仓储物流与装备研究领域,打造高水平科研成果,强力支撑双一流学科建设。做好食品安全治理研究领域,在科学研究与社会培训等方面支撑“双一流”学科。

  (2)实施交叉学科推进工程

  紧跟国家和河南省“十四五”规划,注重优化学科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学校一流学科的总体布局和研发布局,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支持河南工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开展的重要基础研究和未来技术研究,强化自由探索和应用研发带动,加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强化重大科技计划原创导向,对原创性课题开通项目申报、评审“绿色”通道,探索实行基础研究长周期评价。

  (3)扎实推进社会服务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聚焦国家和河南省“十四五”期间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管理问题,以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构建电商、物流、财会、人资、创新和数字经济新动能、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为导向,围绕乡村振兴、农村电商、冷链物流、食品安全治理、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公司财务与治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成立跨境电商与现代物流研究院,打造河南特色高端智库,设立科技金融研究中心、财务审计大数据应用研究所;组建和参加粮食供应链创新与发展联盟、河南创新联盟、河南会计学术联盟,推动粮食、物流、电商、大数据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融合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

  (4)实施开放办学战略

  积极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持续优化研究生培养之路。修订4个管理类留学研究生培养方案,进一步规范留学生毕业论文流程和要求,提升留学生培养质量;定期召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会议,进一步健全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管理机制,顺利推进马来西亚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并进一步完善留学生培养方案。

  

  往期回顾

  

  “变阳”你别怕!钟南山院士这样说!!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筑峰访谈录】马克思主义学院

  

  今天15:00,钟南山院士全国高校抗疫大讲堂开讲!

  来 源 / 管理学院

  统 筹 / 张效利 韩? 玉

  监 制 / 符建华 张? 玥

  责 编 / 郭妍汝 董? 臻

  编 辑 / 林梦蝶

  觉得精彩,不如点个“在看”

上一篇:井边湾心理:心理学看不见的人
下一篇:2023山西统招选调招录600人!

最近更新学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