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托儿所里的“江湖”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0-02-10
手机版



当下,虽然学前教育的不少教育理念都来自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如蒙台梭利、华德福等,但是美国的幼儿园或者托儿所究竟是怎么办的,很多人并不了解。其实在美国不少地区的热门学区,好的幼儿园乃至托儿所,甚至在你尚在谈恋爱时,就要去为未来的孩子报名排队了。

本文作者在美国的托儿所担任过校长助理,也许可以告诉你美国托儿所究竟是什么样的,而那些在托儿所里老师们用的技巧,你也可以在家里使用。

美国托儿所被称为“day care”,顾名思义,就是白天照顾孩子的地方,多是私人开办。托儿所分大班(2~3岁)、中班(1~2岁)和小班(1个月~1岁),每班大概15个孩子。老师和孩子的人数配比分别是大班1∶6,中班1∶5,小班1∶4,视具体情况而定。小小的托儿所,老师们承担的任务也并不轻松,而老师们甚至还有被家长起诉的各种风险。

■美国家长真是不省心,随时可能起诉老师

所谓托儿所,特别是小班老师,每天工作以照料孩子的吃喝拉撒和睡觉为主。小班孩子的家长每天早上送孩子来时,背包里少不了牛奶,少则1瓶多则3瓶。老师将牛奶放进冰箱,按规定时间在喂孩子前取出加热;不过,按照规定,热牛奶不能用微波炉,怕热得不均匀烫着孩子。常常会碰到几个孩子同时因为饿而哭闹起来,那种“大合唱”可真是令人无法欣赏。

下午,老师把孩子没喝完的奶交还给家长,或者取得家长同意保存在冰箱,第二天再喂。家长会将孩子的名字贴在奶瓶上,方便辨认。除了牛奶,家长还会为孩子准备辅食:酸奶、奶酪、水果、水果泥、蔬菜、蔬菜糊等。本地人家长常常准备黑面包、奶酪;墨西哥家长做豆子糊;亚洲家长种类更多,有中国家长的苹果泥,印度家长的咖喱米粉,还有各种面食糊糊、菜饭等。更有细心的妈妈,将每个蓝莓一切为二,让孩子用小手抓着吃。一次,我惊奇地看着一个尚未长牙齿的孩子,用牙床咯噔咯噔津津有味地咬着西兰花。每天下午,老师也要给来接孩子的家长反馈,告诉他们当天的食物孩子是否爱吃,有时老师也会建议家长做适当的食物调整。

托儿所的喂饭有规定,小班有个童车,每到喂饭时间,老师们挨个将孩子放上去,并将皮带扣好、围脖围好后才开始喂奶。孩子的辅助食物放在孩子面前,让他们自己用手抓着放进嘴里。但是,当一个孩子在吃饭,其他孩子在边上伸手来抢吃时,老师就会十分紧张,让人感觉是不是过于大惊小怪。原来,曾有一位律师家长通过孩子的排泄物,分辨出孩子吃了不是自己准备的食物而状告学校。

有吃喝就有拉撒,托儿所一般要求2至3小时换一次尿布。这也有详细的规定:将孩子放到换尿布的小床上后,为了安全起见,老师的一只手换尿布,另一只手一刻也不能离开孩子。换完尿布,还要按照规定抱起孩子,先为他洗手。因为孩子在换尿布时,小手会到处摸。为了卫生,每次用过的小床,也必须喷消毒剂,过2分钟后才可以擦干。

托儿所的睡觉时间也是固定的,上下午各一次。小班的半个教室用来放小床,每人一个小床。有的孩子一口气可以睡上2个多小时,而有些睡得时间短,半小时就醒了。一些是被其他孩子哭闹醒的。睡觉前,老师要帮幼儿更换尿布,让他们睡得舒服;有的家长会自带孩子的睡衣,老师要帮他们穿上。还有的家长自带玩具,孩子要听到自己家里玩的玩具的声音才会入睡,老师要记得将玩具开启。入睡也是各人不同,有的口含安抚奶嘴,一会就睡着了;而有些就不那么乖了,老师哼着歌哄着拍着,孩子还要拼命坐起来,大哭大闹,直至筋疲力尽才睡着。

■称职的老师要帮助孩子认知世界

中国的不少学龄前儿童背负着沉重的学习包袱。而在美国,则是针对某个年龄段孩子的特征,帮助其从体能、感情、社交和智力这四大方面来发展。主要帮助孩子发展大肌肉,和孩子进行感情交流,注重孩子之间社交能力的培养,以此开发孩子的智力。

大部分孩子的身体发育程序是从头到脚,从身体逐渐到四肢的。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是通过触觉、视觉、嗅觉和听觉等器官的感知,来获得经验、认识世界的。而获得这些经验,要靠那些持之以恒、有弹性、有同情心、有丰富创造力的照顾者 (比如家长和幼教工作者)为他们创造丰富而有规律的生活及学习环境。幼儿通过整个身体来获取知识,他们用手,比用耳朵学到更多的东西;通过动手,获取比动脑更多的知识。

他们通过触摸,比如把玩具放到嘴里尝试、大发脾气、咬人、踢人、大叫大闹等有目的地表达感情以发泄压力。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常常逗得老师们忍不住跟着笑出声来。但他们哭起来也毫不留情,有时因为怕生,有的肚子饿、没睡醒、想睡觉,还有是因为够不到自己的外套指着衣服哭……甚至会好几个孩子同时哭成一片。哭就是他们的语言。作为老师一定要及时分析孩子的哭声,读懂其真实的需求。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学校的教学理念就是尊重每个孩子不同的性格特点,帮助他们成长。比如,有的孩子举着玩具走路跌跌撞撞,眼睛直盯着前面,不管地板上是否有障碍物,这时老师就要防止孩子跌倒;而有的却非常谨慎,才走一步路就原地站停,那老师就要鼓励她,引导她自己完成后半段路程。

孩子们的认知能力是在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所以环境以及老师和孩子们之间的平和交往也被视为重要的环节。老师跟孩子说话时要蹲下来,眼睛和孩子在同一个平面上。每天问孩子的话也很典型,是成年人见面时常说的两句:“你今天感觉怎么样?”“你今天心情好吗?”

老师们都必须通过婴儿心肺复苏和急救认证。比如:发现窒息的婴儿,先检查其反应,敲击脚底并叫唤,接着如果有人在边上,请人打911电话。如果当时身边没有其他成年人,自己必须留在孩子边上,不能走开。接着,用5~10秒钟观察孩子的呼吸,如果呼吸不正常,只有喘气,马上开始做挤压人工呼吸:将婴儿头朝天,放在平地上,如果有衣物影响挤压,迅速去除衣物,露出胸膛;将两个手指放在胸膛正中,即乳线下方,用两个手指做30下挤压,要保持至少每分钟100下的频率,使劲快速挤压。1岁以下和1到8岁的挤压深度不同,1岁以下深度大概是1.5英寸,1到8岁深度大概是2英寸;等等。除模拟心脏复苏外,老师们还要学伤口包扎、骨折包扎等,过了关才能取得证书,而且证书每两年必须更新,一般是老师自费去政府认可的专门学校上课,或上有专业老师指导的课程才可以。

老师在尽心尽责看护孩子的同时,还要仔细观察他们对事物的反应并挑典型的事情拍照;利用孩子睡觉的时间,老师要用文字写出来,由学校负责人编辑打印,每季度出报纸给家长看。

■老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调解学生的纷争

托儿所的室内有图书区、玩具区、大型玩具区。比如滑梯,有的幼儿会爬上滑梯,手脚并用,但是爬到顶上,有的会害怕,不敢动,老师就要鼓励孩子想办法爬下来。一天,我看到一个女孩,爬上滑梯,停留了一会儿,似乎在思考怎样爬下去。老师在一边启发道:“你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下来?”只见她转了个身,慢慢倒退着,一只脚一个手地移动着挪下滑梯。老师在一边马上不失时机地表扬:“你想出了办法,真棒!”

在图书区,有的孩子取一本书,坐在垫子上,一本正经地翻书,一边看一边指着图画书里的动物跟老师比画,再去玩具区取这个动物,老师都要适时鼓励。小班还会请校外的音乐老师来上课,想参加的小朋友需另外收费。中班和大班的教学就开始有场景主题了。如果当天的主题是认识各种颜色的房子,老师会准备一些杂志,让孩子们说出屋子的颜色并说出式样和大小。碰到某个孩子的生日,老师会提前一天组织班里的孩子们自己动手做生日贺卡。到生日当天,搞个庆祝生日派对。节假日时,老师则发给孩子们小剪刀和胶水,让孩子们自由发挥想象力做节日装饰。比如在万圣节,老师们自己也要带眼罩,做些白色的小鬼等物品。

其实,与其说是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上课,不如说老师们的时间更多是用来解决孩子们的纷争。老师要及时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身体姿态,一旦明白孩子的情绪后,要用适当的语言和姿势接近他们,打开沟通话题,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和身体语言回应老师的评论。比如,当两个两岁的幼儿为争一辆玩具车打了起来,老师当然先要叫他们不准争抢,更不能打人。但对于两岁大的孩子,以这种方式来阻止哭闹,显然不太现实。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能理智地接受这种口头指令。老师必须先将两个孩子分开,抱起离得最近的孩子,阻止他们可能出现的互相伤害;然后再询问他们是否都想玩这个玩具车,得到肯定回答后,必须告诉他们:如果两个人争抢,就谁也玩不了。等他们平静下来,再和他们商量,等其中一个人玩好了,再轮换玩。同时,老师要及时再找一辆类似的玩具车,让另一个孩子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兴趣很广,注意力只能集中一会儿。转移注意力不失为调解孩子之间纠纷的好办法,这同样也可以用于家庭教育。

来源:教师博览(ID:jsblzzs)

(原载2016年1月15日《文汇报》、2016年5月《教师博览》文摘版)

上一篇:托儿所能不能重出“江湖”?教室摄像头是否侵犯隐私?
下一篇:羡慕!国外百年托儿所大变样,但价格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