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特等奖,怎么来的?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3-09-15
手机版

  今年7月,由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杨瑞清领衔完成的“大情怀育人:扎根乡村40年的行知教育实验”项目获得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其在着力解决乡村学校生存问题、乡村教育公平问题、乡村儿童享受高质量教育问题等方面积累的丰厚经验,较好回答了乡村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规律问题。

  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紫君(紫金山观察微信号:njzjsgc)走进浦口区行知小学,感受这所学校42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漫漫“行知”路上,杨瑞清带领老师们不懈求索的画卷也徐徐展开……

  克服重重困难

  办一所叫“行知小学”的学校

  1978年,杨瑞清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中师生,进入南京晓庄师范学校学习。在晓庄师范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受陶行知精神思想的感召,杨瑞清把“回到乡村办一所行知小学”作为自己的愿望。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琦 摄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琦 摄1981年,临近毕业,杨瑞清与同学李亮一起手写了《关于试办“行知实验小学”的志愿书》,中师毕业后,他们被分配到了偏僻落后的原江浦县五里村小学任教,开启了自己的“行知路”。

  “当时学校只有两排平房,办学中遇到的最突出的困难就是穷,穷到天天要为课桌凳配不齐操心,穷到月月要为交一次十多块钱的电费发愁。”回想起办学初期的那段岁月,杨瑞清有些心酸,他说:”这些对我们来说还不是最难的,挑战最大的、差不多要压垮我们的是乡村学校留不住骨干教师。”

  作为乡村小学的校长,杨瑞清深知乡村学校要想发展好,师资队伍是关键,所以学校在培养教师方面下足了功夫。可是优秀教师一旦有机会,就会选择调到城里学校,或者转到条件更好的岗位去。“我们开过很多次欢送会,每一次心情都很矛盾,一边是祝福,一边是不舍。”杨瑞清说,这也让他清醒认识到,乡村教师只有加快成长,让教师成长的速度远远大于流动的速度,乡村学校才能有一支稳定优秀的教师队伍。他指导教师向实践学习、向书本学习。后来又实施“良师成长计划”,鼓励人人做良师。他把“教师好好学习,学生天天向上”这句话摆在学校的显眼位置,时刻提醒老师们加快成长。

  1985年,五里小学正式更名为行知小学,这是江苏省第一所以“行知”命名的学校。从五里小学到行知小学,名称的改变,学校走行知路的办学方向也更加明确。

  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才

  创造条件让他们开阔视野

  在行知小学的校园里,随处可以看到学校文化标识“陶花”,这是由一位毕业于行知小学的校友朱仁洲设计的。据其回忆,当年因学习成绩不好而自卑时,是杨瑞清老师的鼓励让他明确了人生方向。“你对色彩与线条那么敏感,可以往美术方向发展。”这位一度被视为“差生”的学生后来考上了大学,走上了艺术设计之路,如今已经成为大学副教授。

  杨瑞清和孩子们在一起。校方供图杨瑞清和孩子们在一起。校方供图在杨瑞清的眼中,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才,每个学生都是一颗星,他们彼此紧密地挨着,谁也不排挤谁,每颗星星都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杨瑞清说:“决不能只盯着考试,只看到分数。”

  学校教师葛德霞对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的教师培训记忆犹新。她说:

  当时,杨校长带着我和另外一位老师一起到艺莲苑赏荷。 杨校长把他对教育的理解形象地用荷花来比喻。 他说‘有的花开得早,有的花开得迟。 我们从来没见过哪个人对着含苞待放的花苞,骂它为什么到现在还不开,也没有见过哪个人因 为嫌花开得慢,动手干掰开花苞的蠢事。 可是,为什么我们对待学生就不能心平气和呢? 教育,要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 ’这段话让我第一次了解什么是‘花苞心态’。 也在多年工作中时时提醒自己,注重赏识每一个孩子,静待花开。

  为了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杨瑞清想尽一切办法创造条件带领学 生开阔眼界。 毕业多年的校友胡守川仍然记得,有一次学校举行航模表演,操场刚铺完黄土,高高低低的,并不具备航模起降条件。 但杨瑞清校长有的是办法,他带领师生手拉着手,组成几排人墙,用跺脚的方式把黄土踩平、踩实。 “现在看来是挺憨、挺不可思议的,但这招管用,成年以后,我常把这件小事视为学校带领我们开拓视野、塑造品格的一个缩影。 ”胡守川说。

  劳动教育是一块基石

  办起全省第一家研学实践基地

  受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教学做合一”思想的触动,杨瑞清不仅注重课堂的教学改革,还把教室延伸到了室外。

  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一年级新生齐聚行知广场举行拜陶师、诵陶歌活动。校方供图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一年级新生齐聚行知广场举行拜陶师、诵陶歌活动。校方供图 他认为,自然的、农村生活里的东西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为此,在前期探索基础上,1994年,行知小学盖起了180平米的食堂和两间浴室,创办了江苏省第一家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行知基地。

  在行知基地里,可以看到绿油油的红薯秧铺满田地,远处则是一片长势喜人的玉米。南京未成年人社会实践行知基地主任刘明祥介绍,学生们来到这里可以体验各种农业劳动,既可以翻地施肥,也可以采茶摘果,真正感受劳动价值,体验乡村生活。

  行知基地整合资源,开展“三农”研学课程。校方供图行知基地整合资源,开展“三农”研学课程。校方供图 为了整合更多资源,行知基地将目光转向更广阔的社会,现已构筑起以行知基地为大本营,半径2公里的核心资源区、半径5公里的拓展资源区、半径30公里的联络资源区,将社会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将教育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完善,基地已经开发形成了六大领域24个模块的100多项特色化精品化综合化课程体系,每年服务全市4万名中小学生。”刘明祥说。

  截至目前,累计有107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0多名师生来校开展文化交流学习活动。

  探索集团化办学

  未来还能更精彩

  2015年,已在行知小学校长岗位上奋斗整整30年的杨瑞清,主动申请卸下了小学校长的担子,开始了一项全新的探索一一集团化办学。他成了浦口区第一个教育集团——行知教育集团的总校长。

  浦口区行知中学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校方供图浦口区行知中学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校方供图集团的成员单位,除了行知小学,还有行知幼儿园、行知基地、行知中学,还特别纳入了距离学校4公里之外的高旺小学以及25公里外的石桥小学。两所学校都是典型的农村小学。继续探索农村学校怎么办、农村孩子怎么教,是杨瑞清的初心和愿望,此时已化为他的责任和担当。集团的成立,有效分享了行知小学30多年办学经验以及优质教育资源,带动两所学校走上了行知路。

  杨瑞清和孩子们在一起。校方供图杨瑞清和孩子们在一起。校方供图 在行知小学校园里,可以醒目地看到向守志老将军给学校的题字“还能更精彩”。

  杨瑞清也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他说:

  我今年已经60岁,作为教师的职业生涯到今年就结束了,接下来我要把自己42年办乡村教育的实践经验好好总结梳理,写成一本书,分享给大家。60岁前,我在这里盖房子,盖了很多房子,60岁以后盖不动了,但是我可以画图纸,图纸如果画得好,可以让更多人盖出好房子。

  浦口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局长吴峰说,杨瑞清42年的行知教 育实验做出了一个标本性的示范,为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未来浦口区将以行知教育实验成果推广为契机,构建“大情怀育人”体系,遴选一批实验学校,在学陶师陶、校园文化、内涵发展上作示范,不断提升育人质量,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样本,以此形成体制完善、特色鲜明、优质均衡、充满活力的浦口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样态,更好地服务乡村教育。

  (紫金山观察:南京日报社打造的南京第一时政公号)

  文:紫金山观察记者 钱红艳

上一篇:心怀热爱 躬耕不辍
下一篇:半年一次,长效高血压用药二期临床成功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