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侃而谈:说说老工厂“托儿所”,现在的你是“托儿所”毕业的么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0-01-13
手机版

“托儿所”是用于专门照顾和培养婴幼儿生活能力的地方,也指公共场所中因父母不在而由受过训练的服务人员临时照顾孩子们的房间或地方。

 

北京第三棉纺织厂幼儿园

幼儿圆是有一定的年龄范围的,也要有一定的教学计划.而托儿所则没有上面所说的那些东西.

托儿所主要是托管幼儿,以保育为主,只要孩子有吃,有睡,平安的来平安的走托儿所的任务就完成了,所以托儿所的人员一般工资不会高,要求学历也低,有点带小孩的经验就可以了,说白了跟保姆性质差不多,托管的小孩以三岁前为主。

 

午睡中的孩子

以前,不少工厂都自己开办有托儿所、幼儿园。70年代的北京第三棉纺织厂是一家大型纺织企业,70%的职工都是女工。为了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工厂建起了两栋两层楼的房子,开办了托儿所幼儿园

 

系上小围嘴吃饭

生了小孩的女工,度过了五十六天的产假后,就可以把小孩送到工厂的托儿所。托儿所接收五十六天到三岁半的小孩,三岁半到六岁半的孩子就可以进幼儿园。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包括保育员、炊事员和育儿老师)的工资和其他一些开支,都是由工厂的福利费中支出。因此,幼儿园收费低廉,人人都能上得起。

幼儿园每天都有早操或者是户外运动。小时候做广播体操的你,是不是就这个样子?

 

托儿所的广播操

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幼儿园老师还会教给他们唱歌、跳舞、画画、计算、写字、手工等。这就相当于现在的兴趣班,当然所有这些都是免费的。

托儿所的诞生:

中国的托儿所,生来就有着别样的意味。设立托儿所,是为了“解放妇女”。

民国时期,高官夫人们十分热衷于妇女运动。她们推动成立妇女指导委员会,进而推进托儿所的设立,一方面援助、救济处于战时社会的妇女,一方面又从她们那里征发抗战所需的人力资源及物资。言下之意,国家设立托儿所帮你带孩子,妇女们便可以义无反顾地参加生产,支持抗战。

 

宋美龄 看望孩子

1938年,宋美龄在机关刊物《妇女新运》上主张,为了让妇女们有余暇从事抗战工作,要创办托儿所、公共食堂来减轻她们的家庭负担。随后,国统区各地陆续设立了不少托儿所,收容难民、工人家庭,以及士兵家属的幼儿。

与此同时,在中共领导下的苏区和陕甘宁边区,也开设了托儿所。在边区大大小小的托儿所中,最著名的是1940年在延安设立的“洛杉矶托儿所”。这个托儿所因感念洛杉矶友人的馈赠而改名,许多红二代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岁月。

据统计,在解放前,全国一共有托儿所119个,按类型分劳工托儿所、职业妇女托儿所、工厂托儿所和农村托儿所等,但尚未形成规模。

托儿所的使命在建国后得到了升华。“为了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动广大妇女参加生产活动,具有极大的意义”,而照看孩子就是妇女参加社会建设的绊脚石。当时,天津统一橡胶厂一些女工,因为家离工厂路途遥远,女工们利用午休时间回家哺乳,常常“人在厂里,心在家里”。

因此,在建国初期,托儿所的数量得到快速增长。1951年7月,全国各地设在工厂、机关、学校、街道、农村的托儿所已有7681个,收托儿童95748名,较解放前增加了363倍。

 

那时的孩子很幸福,玩的游戏也很简单

大跃进时期,妇女就业又迎来一个运动高潮。“妇女什么都能干,什么都干得好”,在城市,女职工要参与技术革新;在农村,妇女要参加“夺高产”运动,劈山引水、修筑大坝、修建水库、深翻土地。公社普遍建立了公共食堂、托儿所、幼儿园等集体福利机构。

当然,一阵风来得快,去得也快。1958年,全国幼儿园、托儿所总数增加了43倍多,但到1962年又收缩到只比1957年高出30%左右。受波动最大是农村,有人调侃,“幼儿园,一阵风,先是喜来后是空”。

生活在21世纪的人最好不要怀念过去,当时绝大多数托儿所、幼儿园都很简陋。河南省鲁山县“红旗人民公社”,1958年全公社办了223个托儿所,收托婴幼儿2000余名。但这些托儿所条件如何?“平时挤在一些小房间里,天热时在树下,农忙时再搬到田间的树下”。文革时期,建国十七年来建立的学前教育方针被全盘否定。托儿所的生活制度、体育活动,甚至是饭后用餐巾擦嘴和漱口,都被当作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受到批判。不少托儿所、幼儿园院舍场地被占用,惨遭解散,园长遭到批斗,保育员也被迫改行。这些对于一辈子都生活在不确定里的中国人来说是很常见的。

托儿所,体制内才有的福利

历经曲折,托儿所在80年代又重新步入正轨。这一时期托儿所的设立,延续了1956年以来对托儿所、幼儿园的规定。收三岁以下幼儿为托儿所,收三至六岁幼儿为幼儿园。在制订教育计划、规章制度方面,托儿所归卫生部领导,幼儿园归教育部领导。

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托儿所、幼儿园没有严格的划分。尤其是在农村,只有条件好的公社,才专门设置托儿所和幼儿园。而幼儿园,一直以来也有“托班”、“小小班”的存在,招收3岁以下的幼儿,80年代乃至90年代早期出生的人应该对此会有印象。

 

在吃饭

此外,托儿所具体的管理单位复杂程度,也超出了普通人能理解的范畴。在城市,各种类型托幼机

构的经费开支、人事管理、房屋设备等,由教育行政部门、厂矿、机关、部队、学校、群众、私人等主办单位负责管理;而在农村,则提倡由农业合作社举办托幼机构。

也就是说,一直以来托儿所都分属于不同部门管理,譬如厂矿托儿所由厂矿行政指导,街道托儿所属于街道办事处管理。

 

孩子们在学唱儿歌

不同的管理部门,意味着举办经费上的天差地别。教育行政部门直属的托儿所,属公办性质,直接享受财政拨款。这些“公办园”、“教办园”,由于经费充足,往往成为当地的示范托儿所。

而国家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附属的托儿所,经费开支纳入单位预算,并不需要自负盈亏。一家老小都在体制内的职工家庭,能享受价格低廉的托儿服务。除了托儿所、幼儿园,一些大型国企还设有食堂、澡堂、电影院、理发店……这些都属于普惠性的职工福利。

 

那时的托儿所,一间教室即可

遍地开花的体制内托儿所,当然不是给普通人上的。对于城市里非体制内的普通家庭来说,他们只能把孩子送到附近的街道托儿所、家庭托儿所,而且还要自掏腰包。民办托儿所的工作人员,大多只有小学、初中学历,幼师毕业的老师少之又少,过去的大多数托儿所,都不是优质的代名词。托儿所的阿姨只是看护孩子,别丢,能吃饱饭,能睡觉,能快乐的玩耍就行,父母下班就能来接。她们也就能顺利下班了。

 

在托儿所玩耍的孩子

本人很幸运,从小在母亲工厂的托儿所呆过,又转到街道的幼儿园,然后进入小学学前班。印象中母亲工厂托儿所所有孩子都在东北大炕上玩耍,房子外面有转椅和跷跷板。

 

托儿所标配——转椅

你对你念过的托儿所还有印象么?请在下方留言,说说你对托儿所的回忆,感谢您的支持,请关注。

上一篇:早教机构接连关门 无资质“托儿所”究竟有多少?该如何管起来?
下一篇:“托儿所”来了!收费从几千元到上万元 从业人员素质受关注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