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为何顺利登陆海南岛,毛主席赞扬:冯白驹本事大、贡献也大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3-04-02
手机版

  1950年3月初,为阻止解放军强渡海南,海南岛防卫司令薛岳开始以攻代防,出动海、空军向雷州半岛沿海地区进行轰炸袭扰,封锁琼州海峡的航路,破坏解放军的海练备战,禁止船只出入海南岛。

  同时,集中了五个师的兵力,“围剿"岛上冯白驹的琼崖纵队,迫使其远离海岸线,以断绝解放军登陆作战的内应。

  许多海南岛人不知道薛岳是何人,但没有不知道冯白驹的。

  这位出身于琼山县农民家庭的知识分子自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就在琼岛开展武装斗争,几起几落,坚韧不拔,成为一个地区革命的领袖式人物。

  1930年1月,他接任琼崖特委书记后,从海南岛革命斗争的实际出发,把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红军独立师和颁布土地法令当作首要任务。

  

  当年的8月,红军便已发展到了14个连1300多人。

  然而,党内左倾冒险主义者强令琼崖红军“夺取海口”,一下就葬送了琼岛的大好形势,红军独立师几乎全军覆灭。

  冯白驹带领仅存的26人钻进母瑞山,钻木取火,野菜充饥,坚定地等待着革命的新契机。八个多月后,这26人突围下山,如同火种,再度燎原。

  冯白驹让国民党头痛,日本人也拿他没办法。抗战胜利那年,他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已占全岛面积的三分之一,部队也发展到了7000多人,另外还有不脱产的反攻预备队员9000多人。

  此后的一年里,琼崖纵队向岛上的国民党军队连续发起秋、春、夏攻势,歼敌8000多人。

  面对薛岳的“围剿",冯白驹一面率部反击,一面准备迎接大军渡海。

  

  从专员公署到各区、乡都成立了支前委员会,在全岛发起“一元钱一斗米”征募运动,两个多月内筹集了40万元“解放公债”和5万多石粮食,组织了6万多人的支前队伍;

  琼崖纵队还征集了170多艘帆船,组织起400多名船工,打破薛岳严密的海峡封锁,分批驶往雷州半岛,交给渡海部队使用。

  同时,海南岛党组织抽调30多名富有经验的军政干部,秘密往返于琼岛和大陆之间,随时向渡海部队报告岛上的敌情变化和全岛港口、海岸的水文气象资料,为登陆部队领航。

  海南防卫总司令部的兵力原本有限,再抽调五个师“围剿”琼崖纵队,便捉襟见肘,使琼岛两侧防御顿显薄弱。

  第15兵团瞅准这一有利时机,决定趁着还是北风的季节,立即开始实施偷渡计划。

  

  但偷渡以投入多大兵力为宜,让邓华很是费了一番脑筋。两个军各过去一个排或一个连,登陆时难以撕开敌人防线;各过去一个团,会不会目标太大,过早暴露?

  战火熏陶出的这批解放军将领到1950年代已经非常成熟了,他们游刃有余地把握战争,将胜利的航船推向彼岸。

  邓华与赖传珠、洪学智等最后研究决定,两军各以一个加强营的兵力夜航琼州海峡,争取拂晓时完成向海南岛东西两侧的偷渡。

  这一决定的正确性在随后开始的渡海作战中得到了充分论证。

  首渡任务交给了第40军。

  军长韩先楚指定第118师参谋长苟在松率领以第352团1营为主组成的799人的加强营,分乘13艘木帆船,从雷州半岛西南灯楼角起渡。

  

  此行将向西南方向夜航360里,预计拂晓前在海南岛西海岸脩县的白马井附近登陆,由琼崖纵队接应突破敌海岸防御阵地,尔后挺进五指山根据地,准备接应主力强渡。

  3月5日傍晚,东北风漫向海峡,又逢退潮,正是扬帆西渡的大好时机。

  部队迅速登船,营部号手小赵站在船头吹响了出发的号音,各连军号随即回应。号声里,13艘战船同时扬帆起锚,以基准船为前导,成箭形战斗队形向海峡深处疾驶而去。

  第118师参谋长苟在松、营长陈永康和琼崖纵队郭科长在居中的指挥船上;第352团团长罗绍福随3连1排前进;教导员张仲先率基准船,为船队领航。

  在夜色的掩护下,船队借助强劲的东北风,到午夜时分便航行了200多里,进入主流海区。

  这一天是阴历正月十七,云朵疾驰的天空月光朦胧,海面上一片粼粼波光。

  

  坐在基准船头观察的张仲先忽然感到哗哗作响躁动了大半夜的海渐渐地平静下来,船温柔地晃悠着像只摇篮。

  他的心一下便揪紧了,连忙掏出块手帕抖了抖,果然手帕纹丝不动一一风停了。

  风是帆船的动力。没有了风,整个船队都漂泊不进。

  琼崖纵队派来的老领航员判断,像船队出发时那样的风势要等到第二天的下午才有可能再来。

  此时船队刚刚绕过临高角,离登陆点还有100多里的航程,而船上又没有任何现成的代动力设备,先遣渡海营陷入困境。

  “不要急。”张仲先大声喊道:“大家都动动脑子,看看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船速问题。”

  

  苟在松

  1连连长毕德玉说:“教导员,我看只能凭我们这身力气,用桨划船。”

  这一说提醒了老兵王忠:“我们有桨。”说着,他便跳进船舱,抱出几块补船用的木板和撑船的竹篙。

  战士们围上来用刺刀劈铁锹砍,不多会儿就钉了10多把船桨。

  指挥船发出“强行前进”的红色信号,毕德玉赶紧将战士们分成两班,轮流替换着划桨。

  船队缓慢却坚定地前进着。

  由于临时做的桨太粗糙,不大功夫,大家的手心都磨出了血泡,汗水也湿透了身上的军装。

  但在这关键时刻,谁也不顾自己的手了,大家从挎包上摘下毛巾,往手上一缠,又迅速操起了船桨。

  

  战士们满手血泡地划到离登陆点还有70多里的海域时,太阳跳出了东方的海平线。

  船队完全暴露了,各船纷纷采取应急措施,脱下军装伪装成渔民。

  上午9时许,船队靠近琼岛西北海岸线时,四架敌机飞临船队上空,11艘敌帆船也成三路队形迎面驶来。

  指挥船立即命令各船做好战斗准备,大胆地将船靠上去,与敌帆船混在一起;如果敌船开火,就集中火力攻其中路,夺道强行登陆。

  于是,各船纷纷加速向敌船群里插,敌我双方搅成一团,弄得敌机和岸炮都不敢贸然射击。敌船便诡诈地在船头插起小红旗,以便向低空盘旋的敌机指示目标。

  苟在松参谋长一眼就识破敌人的伎俩,马上命令各船也在船头插上小红旗。

  

  过了一会儿,看到敌船又换成小白旗,便令各船也改插小白旗。敌机一圈又一圈地贴着海面飞,始终分不清敌我,最后只好飞走。

  船队行至午后、抵近登陆点附近的海面时已完全暴露。敌机和敌舰一起岀动,用猛烈的火力拦阻。

  但这时基准船离岸不过百十米,已经能看清水底的沙石了,张仲先命令涉水抢滩登陆。毕德玉连长高举匣子枪,第一个跳入海里,老兵王忠擎着红旗紧随其后。

  对于打惯陆战的解放军来说,只要两脚一落地,渡海作战的胜利就攥住了一多半。

  当先遣营全部登陆,向敌人滩头阵地猛扑时,张仲先扫了手表一眼:13时40分。他记下了这个历史性的时刻。

  在琼崖纵队的接应配合下,一个多小时后,先遣营以仅伤亡50人的代价撕破“伯陵防线”,转移到五指山区。

  

  五天后的一个急风卷浪的上午,第43军第128师的一个千人加强营在与海峡风雨搏斗了一夜之后,也在琼东北的鹿马岭、赤水港附近安全登陆。

  该营仅用了半个小时便突破敌滩头阵地,与前来接应的琼崖纵队独立团会师。

  得知40和43军两支队伍偷渡海南岛成功后,员在莫斯科的毛主席赞叹道:“冯白驹本事大、贡献也大。”

  举报/反馈

上一篇:第31届梅花奖来了!5月将有15朵“梅花”在广州精彩绽放
下一篇:老农办丧事遇到暴雨,一老人路过:会出大官,几十年后果然应验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