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周亚夫军细柳》:发现他犯了三大错误,难怪他要绝食而亡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3-02-06
手机版

  在中学时,我们都学过《周亚夫军细柳》这个故事,周亚夫作为一个有原则的将军形像出现,老师也不忘记教导我们要学习周亚夫做一个有原则的人,而老师却没有说周亚夫的原则让他的结局有多惨。

  《史记》说:“勃为人木强敦厚,高祖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周勃并没有什么文化,当丞相时也没有什么大的功绩,最的功能就是站对了队伍,但却凭着高情商笑到了最后,周亚夫是绛侯周勃的儿子,而他的儿子周亚夫却恰恰相反,拿着一手好牌,打出了一个稀烂的人生。

  史记记载,汉文帝在临终前对汉景帝说:“既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这话的意思是,周亚夫是一个能力很能强将领,但不到万不得已,不要重用他。

  

  周亚夫到底做了什么,能让汉文帝说出这样的话呢?从《周亚夫军细柳》这个故事就可以窥见一二。

  周亚夫是周勃的次子,他的哥哥周胜之娶了公主,但二人夫妻感情不好,周胜之不明不白的死了,于是阴差阳错地成了周勃爵位的继承人,被封为条侯。

  公元前158年,匈奴犯境,各军营都整日操练,准备防御敌,汉文帝前往各营视查工作,在霸上、棘门军营时,这两个军营都以天子礼仪接待,而到了周亚夫的细柳营时,结果却完全不同了。皇帝车队到了军营门口时,却被守门的人通知,将军令曰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言下之意是,这是在军队,我们只听将军的,不知听子的,按古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逻辑,这天下都是天子的,天子的话都敢不听了,你们是想造反吗?一个守门的都敢当众不给皇帝面子,作为老大的周亚夫又会怎样呢?

  

  还逼着皇帝派使节前往军营通报,这是第一次当众给皇帝难堪,好不容易进了军营后,又被士兵斥责: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周亚夫作为军营的最高领导人,不仅没有主动出来迎接大领导,反而还是让领导去他办公室找他,这样的架子,即使在没有尊卑的现代社会,相信也没几个人敢干出这么大胆的事。而周亚夫就干了,汉文帝到了将军帅帐后,只见周亚夫一身甲胄在身,立在帐篷前等汉文帝,见了皇帝只是作了个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这一场阅兵中,细柳营的士兵个个军纪严明,士气饱满,作为一个将领,周亚夫的带兵效果是非常好的,但作为一个臣子,周亚夫的情商就太低了。

  

  从汉文帝来到细柳营到帅帐,周亚夫至少犯了三个大错,传递了一个致命信息,同时也决定他早晚会被皇家所不容的结果。两次士兵斥责汉文帝在军中违规,说明整个军营中都只听周亚夫的而无视天子。周亚夫没有主动出营迎接,而是让汉文帝来找他,说明周亚夫也认为在军营中,一切都应该以他的规则来,即使你是天子,你也不能违反规定。

  这三个错误,都准确无误的传递了一个信息,周亚夫目中无人,此人治军能力强,有着非常强的号召力,如果给他更多的兵权,很可能产生天子指挥不动军队的可能,如果他有造反之心,将会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敌人。

  此时,汉文帝得出了一个结论:周亚夫是好将军,但绝对不是一个听话的好臣子,原则性太强,太自我以中心,不懂变通。

  所以汉文帝在临终前说:此人不可重用。

  在现代管理学上,将一个人的从能力、态度上分为四个维度:有能力,有态度的人,重用!有能力,没态度的人,慎用!没能力,有态度的人,培养使用!没能力,没态度的人,不用!周亚夫的父亲周勃就是个没能力,但是有态度的人,所以即使他在当丞相时,也仅仅是勉强合格,但仍然能稳稳地坐牢丞相之位的原因。

  

  而周亚夫就完全相反,他属于有能力,但没态度的人,这种人无论在哪里,都是最招人烦的,领导最看重的便是态度问题,正所谓:“做不做的好是能力问题,但做不做是态度问题“,显然周亚夫就犯了态度错。周亚夫的坚持自己的原则事件,不止军细柳这一件事,在官场上,他先是在七国之乱时,狠狠得罪到了梁王,同时还得罪了汉景帝,再次不给皇帝面子。

  尽管平定七国之乱时,周亚夫立下了大功,在论功行赏时,周亚夫被封为丞相,这其实是明升暗贬,剥夺了他的军权,若此时,周亚夫有一点情商,他应该能明确的感觉出来,自己已经在汉景帝那里挂上号了,要小心了。而他当了丞相后,又经常和汉景帝意见不统一,老与皇帝唱反调,先是在废除太子刘荣事件上,周亚夫坚决反对。

  接下来,又在汉景王封王皇后哥哥为侯这事上以”非有功不能封侯“为由,坚持反对。汉景帝想拉拢匈奴,把投降过来的五个人封为侯,周亚夫反对,结果汉景帝这一次并没有听他的,还是封了侯,周亚夫却以生病为由辞职。

  

  这种啥事都要参合,而又啥事都要坚持原则的丞相,汉景帝自然难以容他,于是,刻意摆了一次宴席对周亚夫进行警告,而周亚夫完全没看出其中的门道,最终枉送了性命。

  汉景帝刻意摆酒请客,而周亚夫的桌上只摆了一块没有切的肉,而且没有筷子。

  顷之,景帝居禁中,召条侯,赐食。独置大胾,无切肉,又不置櫡。

  给肉不给筷子,汉景帝的意思已经非常明确了,肉是我给你的,我也可以不给你,如果你要吃,就用手抓。言下之意是,你的一切荣誉都是我给的,你如果不听话,我可以将一切都收回。而周亚夫完全没有明白汉景帝的用意。

  条侯心不平,顾谓尚席取櫡。景帝视而笑曰:“此不足君所乎?”条侯免冠谢。上起,条侯因趋出。景帝以目送之,曰:“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这一场宴席成了周亚夫的催命符,一句:”此人不能留“便已经注定了周亚夫必死的结局。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周亚夫让儿子周阳为自己准备一些陪葬品,周阳相着父亲征战一生,死后肯定希望与甲胄为伍,于是便找人做了500甲胄,根据汉朝的法律,私藏甲胄等于造反罪。

  廷尉问他说:“君侯欲反耶?”周亚夫说:“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耶?”吏曰:“君侯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

  周亚夫真的想造反吗,并没有,审问廷尉的词就可以看出,这是强行给他安罪名。最终周亚夫“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

  

  从周亚夫的一生来看,三年后封侯,再八年为将相,地位显贵,位极人臣,但九年后却会活活饿死”。从周亚夫的行为处事来看,周亚夫的结局是一种必然,汉景帝也算给了他最后的尊严。在职场上,领导是最没有安全的,他怕手下的人没有能力,但更怕手下的人太有能力而又不能驾驭,周亚夫就是这一种人,他的能力让他位极人臣,但他的态度却让他从高台跌落。

上一篇: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落户光谷,朱松纯任首席科学家
下一篇:原创这所大学被称为“工科类的母校” 院校分身遍布全国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