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六一儿童节礼物:历时41年,安野光雅的9册“环球之旅”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1-05-30
手机版

文|弥小木

我选择去旅游,不是为了增长见识,而是为了迷路:因此,我发现了一个世界。——安野光雅

人们喜欢旅行的理由各有不同,旅行过后,在你的脑海中留下了什么?

国际绘本大师安野光雅,在一座森林里散步时,想要画一本关于“森林”的书,后来他创作了隐藏很多动物的《森林》。旅行,对于安野光雅,大概是有很深的体会。他想将旅行过的地方,展现在他的画笔之下,后来,有了《旅之绘本》的系列书。

我们为什么想去旅行?在旅行中,会有怎样的触动?看过安野光雅的《旅之绘本》,或许会有属于每个人自己的答案。


安野光雅的《旅之绘本》,第一册画的“中欧篇”,诞生于1977年,最后一册“瑞士篇”,出版于2018年。《旅之绘本》共9册,跨越了41年的时间。在这套《旅之绘本》中,跟着安野光雅走过的旅程,看他曾经看过的风景,里面穿插了很多的名画、著名建筑和文学作品等的内容。安野光雅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将走过的旅程,展现在这套《旅之绘本》中。

《旅之绘本》是安野光雅的代表作,曾获布拉迪斯拉发插画展金苹果奖等多项大奖。这套《旅之绘本》共9册,分别介绍的是中欧篇、意大利篇、英国篇、美国篇、西班牙篇、丹麦篇、中国篇、日本篇和瑞士篇。在《旅之绘本》中,跟着安野光雅的步伐,了解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

贴心的引导,看懂《旅之绘本》

刚拿到《旅之绘本》时,四年级的女儿,迫不及待拆开,可是,没翻几页就放下了。她边放边说着“这位作者的名字有点熟悉。”

这可是安野光雅的书啊,如果就这样放下,也就错过了一些很美好的东西。还好,看懂《旅之绘本》,有方法。

《旅之绘本》随书赠送了一份《导读手册》。《导读手册》中,介绍了安野光雅的成长经历,这部分内容,对了解安野光雅很有帮助。只有了解了作者,才能更深入地理解作品。《导读手册》中,还具体介绍了如何读《旅之绘本》,以及大人用怎样的方式,和孩子交流《旅之绘本》里丰富的内容。

《导读手册》中分享的阅读无字书方法,并不局限于阅读这套《旅之绘本》,也适用于阅读其他无字书。

除了《导读手册》,为了帮助读者读懂《旅之绘本》,《旅之绘本》的每一册,还附带安野光雅的手记和解说。手记部分,分享了安野光雅创作当册书的一些想法,解说则是对具体每一页图片的场景解释。

《旅之绘本》原本只有图片,并没有这些场景的解说。这些文字,是安野光雅后来加进去的内容。比如中欧篇,安野光雅完成于1977年,文字解说部分的时间记录是2009年,中间隔了32年。看着《旅之绘本》中的图片,再看安野光雅的手记与解说,对安野光雅又多了一份敬意。

有《导读手册》,有安野光雅本人的手记和解说,读懂《旅之绘本》还有第三重帮助。出版这套《旅之绘本》的爱心树编辑,还特别贴心地录制了解读视频。

在视频部分,包含了两份精彩的内容。一是由美术教育学博士房斐老师,做的精彩分享。他从孩子为什么需要美育的角度说起,分享让孩子学会读图的重要性,其中还讲到如何通过读绘本,去提升读图能力。以及在读《旅之绘本》的过程中,家长有哪些方法,可以和孩子做更好的互动。

视频的另一部分内容,是编辑老师对《旅之绘本》中的几册,单独拍了非常详细的解说。在这些解说里,有安野光雅没有提到的亮点。通过编辑的视频解读,对于读懂《旅之绘本》,有了另一个角度的理解。

一开始看不懂《旅之绘本》?没关系,有《导读手册》、有作者手记、有解读视频。这些内容,帮助阅读者看懂《旅之绘本》,诚意满满。

给孩子种下一颗看世界的种子

都说带孩子去旅行,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有家长,会给孩子精心设计旅行路线,提前做足准备,了解当地的人文风情。在旅途中,和孩子聊诗词、聊历史。挺佩服这样的家长,用这样的方式,带孩子去旅行,去增长见识、增加体验。

《别叫他宝贝,他是行者辛巴》这本书中,记录了一对热爱旅行的父母,带着3岁的儿子,进行20国环球旅行的经历。想必这样的旅行过程,会给孩子的童年,留下独属的亲子温暖,和不一样的视野。

自问做不到像他们那样的家长,即使带孩子出去,也没有做那么多的知识准备。结果就是,所谓的“旅行”,也只是“旅行”而已,“走马观花”的体验更多一些。遇见《旅之绘本》,有了很深的触动。

或许,可以先跟着《旅之绘本》,给孩子种下一颗看世界的种子。《旅之绘本》是安野光雅用了半生的时间创作。每一册的时间线:

  • 中欧篇 1977年
  • 英国篇 1981年
  • 美国篇 1983年
  • 西班牙篇 2003年
  • 丹麦篇 2004年
  • 中国篇 2009年
  • 日本篇 2013年
  • 瑞士篇 2018年

其中的意大利篇,只看到安野光雅对文字补充的年份记录在2006年。从第一册的1977年到最后一册的2018年,横跨41年。

在41年的时间里,哪怕是后面加进去的场景解说,对曾经走过的路,曾经看过的风景,想来安野光雅也是印象深刻的。《旅之绘本》里藏着很多的世界名画,这些名画,安野光雅用自己的画风,展现了不同的风格。比如《中国篇》的清明上河图:

那些当地著名的建筑,比如《意大利篇》中,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大教堂:

那些历史上的名人,比如《英国篇》里,坐在树下的牛顿:

那些文学作品,比如《丹麦篇》中的《猪倌》:

在《丹麦篇》中,孩子们会看到很多熟悉的童话故事。

旅行结束后,最终留在我们脑海里的,是相关的人与故事。每一处旅途,都有值得探索的内容。还没来得及去旅行那些国家的,不妨跟着《旅之绘本》,来一场“书中的环球之旅”,给孩子种下一颗看世界的种子。如果去过那些地方,不妨找找《旅之绘本》中,哪些场景是自己走过的,看看你眼中的风景和安野光雅眼中的,又有什么不同?

跟着《旅之绘本》,将生活节奏慢下来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做什么事都求快。专注求速度的路上,人开始变得浮躁、焦虑,很难再专注地去做一件事。

美国学前教育专家薇薇安·嘉辛·佩利,写过一本《共读绘本的一年》,在一年里,带着孩子们读书。记得当时看《共读绘本的一年》的时候,内心有一丝感动。有多久没有专注地做一件事了?总和孩子说“坚持”,可是对于“坚持”,作为大人的我们,又是如何做的?

遇见安野光雅的《旅之绘本》,想起《共读绘本的一年》。或许可以跟着安野光雅的脚步,在一年里,和孩子一起读《旅之绘本》。

一套《旅之绘本》能读一年吗?

别忘了,一套《旅之绘本》,安野光雅前后用了41年的时间。每一册,单独拎出来看,哪怕只是封面,都有很多要说的故事。比如 《中国篇》的封面:

安野光雅画的《中国篇》的封面,是过去的杭州、苏州、乌镇的场景。孩子总问我,小时候,我都做些什么,玩些什么。说起那时候的生活,孩子满脸向往,可是也只是提几句话,并未深入。看到《旅之绘本》的中国篇封面,熟悉的画面,童年的味道,回来了。

那些船只、那些房子、那幕戏台,那些劳作的人们……拿起《旅之绘本》的中国篇,看着封面,和孩子讲讲“妈妈的童年故事”,心中涌起的是温暖的感觉。那时我的童年,现在你的童年,那时的房子,现在的建筑,找找图片,对比着看,怕是聊不完的话题了。

这还只是《中国篇》的封面,里面的每一页,就像前面提到的,涉及的内容很多。有时出现名人,有时是名画,有时又是文学作品,这其中当然还少不了名胜古迹。就像阅读《建筑的故事》时的感受一样,每一幢建筑的背后,都有一个值得细说的故事。每一本好书,每一段旅途,都有值得深究的内容。

安野光雅将他看过的风景、故事、作品,以及人物,都藏在了《旅之绘本》里,让他们成为了画中的主角。所有的这些内容,只要愿意,都可以展开来细说。

一套《旅之绘本》,或许,花上1年,也还没读完。

无字书的《旅之绘本》,并不限阅读年龄,对于家有两娃的老母亲来说,同时和两个孩子一起阅读,也是合适的。

如果说,以上这些更多是大人作为引领者,带着孩子一起探索《旅之绘本》。那么孩子能从《旅之绘本》中,读到什么?

学会观察,锻炼表达

安野光雅的每一本童书,都是花了心思的。对于孩子来说,阅读《旅之绘本》,最直观的收获,就是练习观察。

小一点的孩子,可以直接描述看到的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可能发生了什么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有自己的思考与总结。因为这是一套无字书,并没有文字的限制,孩子表达得会更无压力一些。

有时候,绘本的文字,会限制孩子的表达。比如我家老二,如果一本绘本是有文字的,他一定要跟着文字,一字不错地叙述。这个过程,与其说“说”,还不如说是“背”。一旦卡壳,孩子就不愿再开口。可是这种状况,阅读无字书就不会。因为没有“文字”的限制,孩子的表达,显得更随意,也更有自信,他们会享受描述的过程。

之前和年龄不同的孩子,一起阅读同是无字书的《四季时光》,孩子们就自己观察到的画面,组织语言进行表达,现场很是热闹。看似随意,其中离不开孩子自己的观察和表达,这也是阅读无字书的乐趣之一啊。

安野光雅的《旅之绘本》中,每一页的内容,都很丰富。孩子就看到的图片,选择哪个点,选择怎么说,按照孩子的意愿都可以,这个过程是愉悦的。一次次的累积练习之后,才有后面流利表达的可能。孩子讲完《旅之绘本》的某个场景之后,可以将书放置一段时间,再次拿起书的时候,和孩子讲讲书中的故事。如果刚好是一部文学作品,和之前孩子编的故事联系起来,又是另一番阅读的味道。

如果是大一点的孩子,可以找一找每一册中,都出现了谁?那位重复出现的人,是谁?他的旅途路线是怎样的?每一册的开篇是怎样的?结尾是怎样的?大一点的孩子,可以更加主动地去阅读,去寻找藏在《旅之绘本》中的那些名人、童话故事等等。阅读《旅之绘本》,不仅孩子的观察力得到了提升,读过的作品,也有了重新梳理的机会。

一本好的无字书,或许能打开孩子看世界的开关。在《旅之绘本》中看过的图,了解到的作品、建筑、名人,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孩子会在他们的生活中,通过其他的途径遇见、想起,那又会激起怎样的触动与灵感?谁又知道呢?

安野光雅的热爱与用心

每每看安野光雅的作品,内心总是很感动。读《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安野光雅讲透数学的本质,让我重新认识了童书。《奇妙国》、《颠倒国》、《森林》,了解到原来童书的表现形式,可以如此奇妙。而《旅之绘本》,不仅让我重新认识“旅行”,也触动了内心的某个点。

安野光雅创作的《旅之绘本》,历时的时长,让人惊讶,一个人做一件事,居然能那么久。《旅之绘本》是沉甸甸的一套,承载着安野光雅沉甸甸的情感。看《中国篇》时,不明白为什么翻页顺序和其他册不一样,看了安野光雅的手记,似乎又明白了。

《旅之绘本》中的每一册中,都饱含着安野光雅对生活的热爱。安野光雅回忆起在22岁时,第一次参观美术馆,看到的莫奈、毕加索等名家的作品。无论过去多久,22岁时看过的画、具体摆放的位置,他都记得清清楚楚,因为那些内容,曾经带给他太多的感动。或许安野光雅将他对生活的感动,都融入了他的作品中,所以,每每读他的童书,也会被感动。

安野光雅用行动,向世人展示了,一个人是如何坚持初心的。也向人们展示了,如何将看过的内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是独属于安野光雅的输入与输出的方式。

安野光雅的输出方式,我们难以抵达,却可以学习他对生活的热爱、对一件事的坚持。一套《旅之绘本》,可读的内容,很多很多。如果是分享单独的一册,那又是很长很长的一篇文了。

不管是否热爱旅行,安野光雅的《旅之绘本》,都值得孩子们好好阅读。阅读的过程中,会提升观察能力,提高美商,扩大视野……如果愿意,完全可以更主动地去搜索资料。阅读完,其他不敢说,搜索能力,一定是噌噌噌地往上提了一个台阶。又或者,会对“旅行”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下一次,还能创作出,属于孩子自己的《旅之绘本》。

跟着安野光雅的《旅之绘本》,来一场深入的“纸上环球之旅”吧。也许,你也能像安野光雅一样,发现一个新的世界。

六一儿童节马上就要到了,不知道给孩子准备什么礼物?不如考虑下安野光雅的这套《旅之绘本》,可以陪伴孩子很久。

我是@弥小木,爱阅读,家有俩娃。欢迎关注,一起感受阅读的力量。

上一篇:澄城县多举措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
下一篇:千余岗位愿你“幼教梦”!快来郑州这场招聘会看看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