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儿-关于春节的作文1700字

手机版
栏目:初三作文  字数:1700字

“这年味一年不如一年浓咯。”妈妈的这句话不经意的溜进了我的耳朵,带着我的思绪飞回了十几年前小时候那会儿的过年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十几年前那会,好像喝完一碗甜甜的腊八粥之后都在为过年而做准备,抹布扫帚将带着这年霉运的旧尘一扫而去,小手拉大手一块儿在街上买年货,大街的摊位上挂满了闪着红灯的大灯笼、漂亮精细的纸窗花和散发着墨汁味的对联,小巷的店铺里头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糕点酥饼、五颜六色糖果蜜饯和香气诱人的油炸坚果。暮色微醉,无论你是在冰天雪地的北方,还是在乍暖还寒的南方,各地的街灯像星星般亮起,烟花声鞭炮声也不约而同地欢喜起来,年节在团圆饭碗筷的叮咚声中开始了,吃过年饭后,坐在摆满零食的电视前等待着每年都如约而至的春晚。这,是过年,是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大观园里张灯结彩,在凤姐的那一声声“老祖宗新年好!”中拉开过年了序幕;宋庆龄带着孩子们喜爱的糖果点心来到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团,给孩子们一次甜蜜的偷袭;在热闹的五猖会开始前鲁迅上窜下跳地催促着家仆赶紧搬货,好一会去逛庙会。这,是过年,是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古人将年味酿成一壶好酒,团圆之时与亲朋好友痛饮一杯,将年味拌进肉菜中,包成饺子阖家欢乐之时同享美味;小时候将年味藏在期待已久的新衣裳里,塞进了鼓鼓的压岁红包里,又从鞭炮声与烟花声里蹦出来,最后全部都融入了那一桌丰盛佳肴的年夜饭中。这,是过年,是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但,不知是何时起,过年的仪式感越来越弱,童年对过年那份日日夜夜的期盼渐行渐远,看春晚只是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习惯,手机里刷着复制粘贴了无数遍的祝福语,过年更愿意和朋友一块出游或者干脆来一盘游戏,过年更是变成了一次可以放长假的节日而已。

有人说,是时代的发展将传统逼死了,我们告别了资源短缺的那个贫困时代,如今的我们乘坐着科技快车穿梭在新时代的各个角落里。一件新衣裳,不必过年时再穿;一顿大餐,不必等到过年在吃;一瓶好酒,不必等过年再喝,过年的仪式感是属于上个时代的幸福与快乐。老一辈的人开始惋惜传统气氛慢慢淡化,新一代人也已经厌倦了老套的过年方式,大扫除算是保留了点仪式感的存在,但相比享受这个感觉更像是枯燥无味的将房子清理得一尘不染,这一来二去这年味自然变得越来越淡。

在我看来,与其说年味变得越来越淡,倒不如说是我们慢慢长大了,学习到的东西越来越多,要顾及的东西越来越多,已经不能像儿时那样只享受无忧无虑的快乐了。除了长大后味蕾已经对一些食物不再感兴趣,还有自打我们上小学开始,连我们几年级都记不清的亲戚们就会开始问我们的成绩和班级排名,我们仿佛可以预测到未来,等出来工作以后亲戚会问工资多少,什么时候结婚,等结婚以后会问什么时候生孩子……于是我们开始恐惧面对过年时,来自七大姑大大姨的各种“拷问”,对许多人来说,过年仿佛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但与其埋怨那些种种,不如好好坐下来和长辈谈谈心,与长辈沟通并不是像想象中那么难。春节最伟大之处,并不是它有多么盛大,而是在于家庭中亲情的力量,它大过于任何事物,无论是身处穷乡僻囊还是身处灯红酒绿的都市,都要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回家过年,无论是什么都阻挡不了中国人回家过年的脚步。有人担心国外的圣诞节、情人节会淡化我们对传统节日的固守,但当过年前的春运,站在机场、码头、车站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往家的方向蹦去,就可以知道那种渴望回家的心汇聚起来是怎样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

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时代,时代的进步让我们的精神粮食也丰富起来,传承与创新是发展这个方向的两个方面,是同时进行时的。过去我们用竹筒制成的鞭炮俗称“爆竹”,如今我们有了更加环保的电子炮保留了爆竹声中一岁除的习俗;过去磕头鞠躬的礼节,如今用微信、微博、短信都可以成为祝福的载体;过去大家要围成一圈吃年夜饭,如今大家一起在外看个电影,一张全家福同样可以把快乐幸福定格。

“非新无以进,非旧无以守”,过年不是为了唤醒童年的记忆而去搞形式主义,正如冯翼才所说:“‘’年味’并不是物质的丰盛,而应该是文化的丰盛。”过年的习俗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时代的推动下习俗也可以因时而变,与时俱进。过年,是中国人集体的记忆而不是集体的动作。

变的是过年习俗的形式,不变的是追求那份情感慰籍和追求团圆的心。

过年,是中国人的集体回忆。

作文话题: 1700字 春节 过年 集体 时代 习俗 越来越 记忆 丰盛 一年 中国福利会

上一篇作文:我爱祖国-爱国作文600字
下一篇作文:秋天来了-初三随笔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