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区:改善民生 绘就加速上行\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0-12-30
手机版

对一座城市而言,只有把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发展才有强大而厚实的根基。梳理陕西省西安高新区的发展脉络,会清晰地看到一条加速上行的曲线,这条曲线就是改善民生的“幸福曲线”。

守初心、担使命。建区29年来,高新区在致力于经济发展同时,始终把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最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尤其是托管以来,高新区深入实施城乡一体“十个一”工程,加快推进城乡一体融合进程,在教育、医疗、人居环境、交通等民生保障举措取得重要进展,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让生活在高新区的百姓共享首善区建设成果。

建学校增学位 力促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

托管雁塔、长安、鄠邑、周至十二个镇街后,高新辖区107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各级各类学校增至240所,在校学生约11.2万人、教师9867人,高新教育进入2.0版,一跃成为全市教育大区。为此,高新区迅速实施建设教育强市先行示范区“1346计划”、发布“名校+”工程实施方案,新建、改扩建学校,推出了一系列得力措施,教育发展持续迈入快车道。

2019年7月底,高新区启动了总投资约134亿元,可增加70260个学位的50所新建、87所维修提升学校建设项目,并将于2020年8月全部建成投用,进一步保障区内群众的入学需求。

有了学校,如何解决教育一体化、均衡化发展问题?2019年8月28日,高新区发布《西安高新区“名校+”工程实施方案》,采取“一长多校”和“结对提升”两种模式,科学认定“名校”和“+校”,结对组建“名校+”,努力实现区域内学校“名校+”工程全覆盖。随即在9月的开学季,高新第一学校——东大中心学校“名校+”教育联合体等多个“名校+”教联体挂牌成立,“名校+”全覆盖在高新区正式落地。

“三年建成教育强市建设先行示范区!”就在群众为高新区改扩建学校、实施“名校+”点赞喝彩的同时,高新区又印发了《实施“1346 计划”争当教育强市建设先行示范区行动方案》,力争在2019—2021年,通过党建引领、基础设施建设、教师队伍提升、均衡发展推进、品牌特色打造、管理改革创新六大工程,全面推进教育基础改善、均衡发展和品质提升。

“西安高新区对教育的重视令人感动,以后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了。”现今,提及高新教育,不少学生家长都由衷地发出这样的赞叹。

提升城市品质 把民生工程建到群众心坎上

“过去一年,身边变化最大的是什么?”这个问题让西安高新区的居民来回答,想必不少人会说:“环境越来越美、设施越来越齐全、高新区越来越时尚……”

在过去的2019年,高新区以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保护为标准,在城市规划指引下,结合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功能完善,全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产城融合的绿色生态首善区,把民生工程建到了群众心坎上。

走进西安高新区,目之所及皆是花红柳绿,郁郁葱葱,令人美不胜收。按照“绿色之城、花园之城、生态之城”的目标,高新区以新建绿道及公园绿地广场为骨架,以道路街角绿地为载体,完成太白南路与木塔A路街角口袋公园、紫薇田园都市街角口袋公园、高科尚都东侧口袋公园、天谷六路北侧街角绿地广场以及天谷六路南侧街角绿地广场等多处公园绿地的建设,群众身心健康和日常休闲在这里得到满足。

2019年,高新区建成沣河梁家滩运动公园,并于当年10月1日正式开放;集水廊道、景观道、运动绿道、文化廊道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级复合生态绿廊——沣惠绿道建成并举办第三届高新城市跑……不管是散步、跑步或是运动,或是在绿道旁的城市驿站小憩一会,都能让群众有不一样的体验;首创奥特莱斯、益田·假日里、7-ELEVEn等商超陆续开业,群众出了小区就能看电影、逛商城、泡书店的梦想已然实现。

医疗卫生是保障改善民生的有力抓手。随着国际康复医学中心科研项目的建设完工、国际医学中心项目的投入运营、枫林绿洲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投用……高新区医疗卫生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医疗资源的统筹规划不断完善,在全力打造15分钟医疗服务圈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优质医疗资源开始向乡村覆盖,上下联动、衔接互补、城乡一体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已成为指日可待的现实。

完善路网布局 公交通到镇街群众家门口

托管12个镇街以后,高新区规划面积达到1079平方公里。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发展,打造更完善、更便捷的交通路网体系,打通“断头路”、建设“四好农村路”就成为西安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2018年8月26日,高新区吹响打通断头路攻坚战的冲锋号。“科技六路贯通通车、高新路南延伸段贯通通车……”短短数月的奋战后捷报频传,打通138条断头路、改造4座危桥如期完成任务,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一条条通往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一座座百姓的连心桥,体现出高新铁军的勇气和担当,以及全力破解区域发展和人民生活难题的信心和决心。

2019年9月29日,高新区又启动了总投资88亿元的电力设施及交通基础配套项目。其中,交通基础配套项目投资约62.9亿元,包括总长165公里涉及秦渡、草堂等9个镇(街)44个行政村的117条“四好农村路”和总长55.2公里,涉及44条道路、1条管网改造、9座新建桥梁及1座维修加固桥梁的市政道路新建项目。

路网建设如火如荼,公交车开到家门口的梦想也近在眼前。过去的2019年,高新区11条“村村通公交”线路肩负使命、踏上征程,外出、回家在家门口就能上下车的出行方式,引起镇街群众齐声点赞。“一条条马路宽又平,坐上公交好出行。”在不久的将来,高新区还将陆续开通10条城乡客运线路,确保区内行政村500米站点覆盖率100%。

天蓝水绿山青 区域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天蓝了,水清了,空气清新了,生活惬意了……这是高新区居民对近几年生态环境变化的直接感受。

2019年,高新区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62天,较上年增加38天,PM2.5浓度下降10%。据了解,过去的一年,高新区全力打好“青山、蓝天、碧水、净土”四场保卫战,叫响做实“生态环境就是最大的民生、最大的招商资源、最大的政绩”,着力打造“绿色高新、花园高新、生态高新”,不断加强空气质量、水生态环境、秦岭生态环境等工作,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全力将高新区打造成生态环境首善区。

2019年,高新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挂牌成立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执法局,构建起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三级监管网格,“智慧秦保”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坚持“铁腕铁规”治理,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62天、较上年增加38天、PM2.5浓度下降10%。同时,高新区还深入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推进户厕改造,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水边、云上、林间”三大生态廊道加速建设,新增绿地面积 83.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 48%。

“高新之美,美在依山傍水。”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这一年,高新区科学谋划,合力攻坚,全面打响碧水保卫战,深入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工程。截污减排治污水、“一河一策”保清水、河湖连通引活水、河长湖长管住水……西安高新区打出系列“组合拳”,全面提升区内河湖水质,扎实推动水生态环境不断向好。

沣河、潏河、太平河等高新区主要河流出区断面水质均达到Ⅳ类,全区历史性剿灭Ⅴ类和劣Ⅴ类水,河流水质有了明显改善。“水清、河畅、堤固、岸绿、景美”目标正在逐一实现,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已成为高新区的“标配”。

发达的科技产业、宜人的生态环境、优良的城市品质……现今,高新区已成为最具活力创新、最富魅力、民生幸福感最强的地区之一,在这片宜业宜居的创新沃土上,经济提速,民生开花,首善区硕果惠及千万家,甜蜜的笑容绽放在更多群众脸上。未来,高新区将持续为人民群众打造更舒适的居住条件和更优美的人居环境,用奋斗发声、用实践作答,书写出更有温度和厚度的民生答卷和发展篇章。

上一篇:西安外事学院43个本科专业全面热招,最后一天,抓紧时间!
下一篇:凭借“AI+名师”双优势 尚德机构荣获“年度职业教育机构”称号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