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曾考48分的新西兰华裔学生,是这样考上美国藤校的……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0-03-21
手机版

2020新年的第三天,在奥克兰Newmarket中文先驱报社的会客室,伴随着窗外呼啸的风声,我采访了Oliver Zou——一名在新西兰土生土长的华裔Kiwi,也是美国藤校之一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年级新生。

在他考上藤校之前获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他在King’s College上12年级时拿到了NCEA英文、体育和地理奖学金;13年级时为新西兰赢得过一枚国际奥林匹克经济学竞赛金奖奖牌;剑桥国际考试中,他的 8 个科目都获得了A的好成绩;拿到过Otago大学颁发的35000纽币Academics Excellence奖学金,获得过PWC颁发的7000纽币带薪实习奖学金;因击剑比赛获得所在年龄组全国冠军,代表新西兰参加了2018英联邦青年击剑锦标赛……

可是,谁又能想到或者相信,就在两三年前,他还只是一个学业平平的普通学生,甚至,追溯到6年多前,当时上7年级的他,英语考试只得了48分,离及格线差一大截!

他到底是如何转败为胜,仅仅通过两三年的努力就获得了今天的成绩,迈上了旁人难以企及的新台阶的呢?

以下是Oliver当天接受采访时坦诚的诸多心得,相信能给望子成龙的家长和渴盼成功的学生一些有益的启发。

01

失败不要紧

但人生要有奋斗目标

七年级那次英语考试惨败,一半的题目都做错了,我是有些不高兴的,毕竟考得太差了,但是,我并没有特别在意。那时候学习抓得不紧,我课余时间打打羽毛球,下下国际象棋,后来又开始练击剑,过得比较轻松。

其实,课外活动我当时也不是很专注,小时候妈妈要我打乒乓球、练游泳、弹钢琴,

没学多久我就陆陆续续都放弃了

兴趣爱好和学习,我都觉得无所谓,好像没有什么是自己心里想要的。从初中到高中前三年,我的课业成绩一般,自己也没有急得不行。

12年级是我人生的分水岭,那一年我的改变非常大,也

突然感觉到“时不我待”的压力

——因为我有了一个清晰的奋斗目标:考到美国去,要考美国最好的大学。这个目标11年级就出现在了我脑海里,一开始朦朦胧胧,后来越来越明确,让我在高中的最后两年激励自己时时全力以赴。

为什么想去美国?一是因为姐姐,我有个大三岁多的姐姐,她在美国一所很好的大学上学,我想考得比姐姐更好;

二来我从身边的同学、老师那里听到了一些美国大学的信息,我对那里优质的高等教育心生向往。“考美国最好的大学”这个想法,从最初萌芽到成为我的奋斗目标,对我意义重大。

这是我认定的事情,所以我会百分之百地投入进去,想办法实现它。就像从小到大接触过的那些体育运动,

我坚持到现在的只有击剑,这是我自己喜欢的项目

我觉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自己制定的目标能最大地激发我内在的动力,一旦成功了也能给我极大的满足感。

我现在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校击剑队的队员,代表学校参加各种比赛,这种经历让我很有成就感,我也从中受益匪浅。

02

天分固然重要

进步的关键是要有策略

人们喜欢给那些在学校表现很好的学生贴上“聪明”的标签,似乎这就解释了一切。

在高中的最后两年,大家都夸我“聪明”,好像我生来就是这样。但是我知道,我之前学习成绩都比较一般,我算不上特别聪明。

我的很多朋友情况和我相似,他们的成绩都很好,所以人们也说他们“聪明”,但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不同——我们认为任何人都可以做到同样的事情。

心理学家、宾夕法尼亚大学著名教授安吉拉·达克沃斯博士发表过一项研究,追踪了不同学生的许多特质,她发现

智商和成绩之间的相关性非常弱。

高中最后两年成绩能突飞猛进,我觉得主要源于我

采用了有效的学习技巧和策略。

七年级那次英语考试没考好,其实都是因为那个时候我

不会学习,也不会考试

。我觉得,从本质上讲,没有“聪明”的学生,

只有有好的学习方法的学生

,他们可以用更少的时间学习更多的东西,在考试中取得更高的分数。

12-13年级,我并没有增加太多用在学习上的时间,也没有熬夜或起很早去读书,我的作息时间和过去差不多。而且那时我经常要参加击剑训练,也会到处去比赛,这些时间是节省不下来的。

平时我还喜欢和朋友一起玩,参加一些有意思的活动。最后两年课程比较多,平均到每门学科的时间都是有限的。

我发现如果再像以前那样轻松地学习的话,恐怕很难实现“考上美国最好大学”的目标,我必须高效地使用有限的时间:

要在固定的时间内做尽量多的题,看尽量多的书,脑子要专注,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的目的不是要把时间花完,而是要把知识学进去。

还有,

要主动学习

。一些同学学习时花很多时间看笔记,背诵老师讲的要点,我认为这是被动学习。

要真正学透知识,还要争取主动。要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把学到的知识都消化了,

最好的方法是多练习

比如数学题,公式公理背得再熟,也不如动手解出一道应用题,举一反三、熟能生巧,在练习的过程中对理论的理解会更深更透。

再比如地理历史类的内容,多问几个表象之下的“为什么”,能提高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让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也更能形成个人的看法和观点。

还有经济学,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真正理解那些概念,理解学科背后的动机,而不是仅仅记住一些知识点。归根结底,经济学是一门旨在解决问题的科学,你必须学会思考,而不是死记硬背。

另外,不要局限于眼前的学科,不妨多涉猎一些学校接触不到的内容。

我从小就非常喜欢看书

,从百科全书到小说,各种书都看。

King’s College开设的科目很丰富,我后来学的课程远远超出剑桥国际考试的要求,包括数学、英语文学、英语语言、全球视野、思维能力、化学、生物、拉丁语、经济、商业、体育学和地理等。

还有,我当时也对计算机科学非常感兴趣,但是学校讲得比较浅显,我就上网去学,去了解什么是人工智能、程序,这开阔了我的视野,也开启了我对未来个人发展的一些设想。

03

不要放弃自己

不妨乐观面对困难

不要因为一次或几次的失败就否定自己。看看当年的我,英语考试只得了48分,我并没有因为英语不好或者其他方面表现平平而放弃,我相信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来改变现状。

我认为

相信自己能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个天才,那么当你遇到无法解决的事情时,你会感到绝望;如果你相信无论你的天分如何,你都可以通过努力取得进步,那你就会有勇气面对任何挑战。

而且,不管是对学习、工作还是生活,

不妨积极一些

。之前就有某个心理学研究课题,选取了两种人群,一群人自我评价比较低,觉得自己学什么都慢,学不好,另一群人则相对积极,虽然学得也不快,但是愿意努力。

前一种人总在逃避,不采取行动,所以进步慢,后一种人敢于面对困难,往往能解决问题。

就学习来说,如果能享受学习的过程那当然再好不过了,但是现实往往比较骨感。有时候你会比较幸运,不喜欢哪门课就可以干脆不选它。但是,有时候,为了你未来的职业道路,你可能不得不选择某些你讨厌的课程,这个时候就要重新审视你的未来目标并激励自己。

首先搞清楚为什么这门课非上不可,如果你喜欢某个职业,而这门课又非常必要,那么它就是你要翻越的高山,你要说服自己接受它,因为它将指引你实现自己未来的目标,开拓渴望的职业生涯。

04

世界很大

要给自己创造成长的机会

去年我高中毕业,收到了布朗大学、杜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最后我选择了宾大,因为它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商学院,还有很多跨学科的学习机会,也有双学位课程。

在我感兴趣的商科和计算机科学领域,宾大有一些非常优秀的校友,比如埃隆?马斯克和沃伦?巴菲特。

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规定,学生要在入学一年后才申报专业,而且可以换专业。目前我还没有申报专业,对我来说,这很神奇,因为我在这一年可以选自己喜欢的各种科目,比如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等,我有了更多选择的自由。

高中的时候,我是相对比较内向的,话不多。上大学以后,接触的人多了,身边也有很多优秀的老师和同学,在与人交往方面我变得更主动了。

到了美国,我也发现那里很特别,硅谷、华尔街……那么多顶尖的公司,各种学习成长的机会,让我眼界大开。

我想用大学四年的时间去多看、多学,充实自己;毕业后可能先留在美国工作两三年,让自己快速成长;之后也许会去别的国家、地区,毕竟世界很大,不是光有新西兰、美国,我想多走出去接触一下。

我的职业理想是成为一名企业家,并拥有自己的企业“独角兽”,当然,这可能发生在我20多岁到50多岁的任何时候。但这并不是我的人生目的,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享受每一步,享受其中的乐趣。

·END·

有啥好料好事好吃好玩好喝……

她全知道

上一篇:俗语“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古人的忠告,中年人值得一看
下一篇:农村62岁大爷集市上做小生意,半天卖52元钱,儿女孝顺很满足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