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下半场,拼的不是学历,不是能力,而是思考力

栏目:学历教育  时间:2021-06-21
手机版

有一句话说的很对,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不是学历,不是智商,甚至不是能力,而是思维方式的差距。尤其是职场上,拥有不同思维的人,即使在同一家公司上班,在同一个职位上干活,拥有同样的情况,几年之后,一定会有很大的差距。
如果你留心观察,你会发现职场上有这样两种人,一种人喜欢说算了,差不多就行了,我再试也是这种情况,别白费精力了;而另一种人则喜欢说,我再试试,我再努力努力,看看情况;这两种人就是拥有不同思维的人,《终身成长》把这两不同的思维称为:固定思维和成长思维。
《终身成长》作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她通过研究,发现了获得成功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能力和天赋,而是思维模式。她在本书中就介绍了两种思维模式,就是我们前面说到的固定思维和成长思维。
01什么是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两种思维模式的不同表现在应对成功和失败,成绩与挑战的时候的两种基本心态。
固定型思维模式认为人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是需要证明的。比如在面对一个新的任务的时候,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会选择逃避,因为他觉得此刻的能力胜任不了这份工作。但是他又为了不表现出自己的能力很差,因为他觉得能力是需要证明的嘛,所以他不会以自己能力不行直接拒绝这份工作,而是以别的理由推迟,比如手头上还有别的工作,自己不舒服等等,总之只要不接手新的任务,就没有办法证明自己不行,这就是典型的固定思维。
而成长型思维则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情。同样的,在面对一份新的任务的时候,成长型思维的人会告诉自己,虽然我现在可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但是我可以学习,可以向别人请教,我只是对这个领域不熟悉,但是不代表我能力不行。在成长型思维人眼里,能力是可以学习的,是可以提高的。
02为什么固定思维的人不利于我们的发展,而成长型思维的人会让我们突破自我?
固定思维的人认为智力是不变的,为了证明我们不笨,我们倾向于不接受挑战,因为不尝试就不会又失败。所以,当领导说你准备一下在员工会上发言,好好的表现一下自己,为了不让自己出丑,你会拒绝;当领导说,有一个大客户需要你跟一下,你会选择不接受,因为你怕自己搞砸,所以会让你不接受新的挑战,在职场上总是原地踏步,这对于你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自我保护,放弃要比显示自己难堪,要容易的多。
固定思维的人还认为努力是不会有结果的,笨的人才会努力,聪明的人总是很容易就得到想要的一切,自己努力不会有结果还有可能让自己变得看起来比较“蠢”。此外,固定型思维的人对待别人批评的时候,往往看重的是别人的态度和否定。所以当别人批评的时候,总是很消极,甚至抵触。
所以,固定思维的人很早就选择了放弃,停滞不前,老早就放弃了他们可以取得成功的潜力,缴械投降,而这种思维会成为恶性循环,让他们无法行动,更无法取得成功。
而成长型思维的人则正好相反,他们认为智力和能力是可以提高的,所以他们总是喜欢挑战,在这他们看来这是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机会。即使是面对挫折,他们也会坚持不懈,不轻言放弃,而是分析原因,认为方法总比困难多。他们对待批评的态度也不同,他们也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但是他们会从批评中听取有效的信息,来修正自己的行为,所以他们总是更容易取得成功。
03为什么固定思维如此根深蒂固?
思维模式的产生受很多因素影响,但是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他人的影响,二是自我心理的需求,怎么理解,我们讲两个故事。
先说他人的影响,其实这里面包含社会的刻板影响和他人评价的影响。
大家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聪明懒惰的兔子和笨拙努力的乌龟赛跑,结果因为兔子的疏忽,被笨拙努力的乌龟赢了比赛。这个故事的本意是教育我们努力很重要,但是这并不是一个正能量的故事,因为这个故事的潜台词是聪明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要不是聪明的人疏忽,乌龟再努力也白搭,这其实就把努力降低了一个层次,只有不聪明的人才努力。
想一想你周围的大人在夸小孩子的时候,总是在说你好聪明啊,而很少有人说你好努力啊,这就在我们的心理造成了这样的一个印象:努力是笨的人才干的事,我这么聪明不需要努力。所以,你在老板、同事夸你努力的时候,心里才不舒服,夸我努力,是不是再说我不聪明?
固定思维模式的产生,一方面就是因为社会一些价值观的潜移默化,他人的评价对我们造成的影响。
第二个是缘于我们自己心里安全感的需要。改变对于固定思维的人之所以很困难,是因为固定思维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这么说有些绕口,比如说你在工作上取得了一点成就,领导和同事很器重你,把你尊称为专家。也就是把你架上了一个神坛上,你很享受,为了不让自己从神坛上下来,不失去这个称呼,继续赢得同事的尊敬和内心的满足,你选择了不接受新的挑战,因为不接受就意味着不会犯错,那么这个专家也就一直存在。
04那如何养成成长思维?
固定思维会让我们暂时的生活在安全氛围,但是这种安全是假象,是我们把自己限制在了一个圈,自我封闭了。只有养成成长型思维,用正确的思维模式看待问题,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终身成长的人,也才能完成人生目标。
那如何养成成长型思维?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的是,每一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两种思维,也就是说某一方面你可能是固定型思维,但是另一方面你可能就是成长型思维。比如,你很讨厌在员工大会上发言,你觉得你胜任不了这个发言的工作,你会出丑,但是你很乐意接受不同类型的工作,你觉得你可以。这就是不同的思维模式表现的不同方面。
其次,当你意识到你在某一方面有固定思维模式的时候,可以尝试用你的成长型思维模式思考这个问题。比如,你不喜欢发言,你想一想是什么原因导致你觉得这方面能力不行?是小时候在班上发言没准备好,被同学耻笑了?还是说爸爸妈妈一直再说你是个很乖巧努力的孩子,只不过有点害羞不喜欢说话影响到了你?找出原因后,用成长型思维去想,与人沟通是一个不能改变的能力吗?那为了提高沟通能力,你可以做哪些改变呢?
第三,为自己的改变制定一个可实行的计划。
确定好目标以后,要为自己的改变制定一个目标,制定一个具体可实行的计划。什么叫做具体可实行的计划。因为我们总是害怕失败,害怕被打上努力也无用的标签,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将大目标分解,分解成一个个可实现的小计划,以这种小计划的完成来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来提高自己的成就感。
小到什么程度呢?
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准备做什么?就是要考虑具体的细节,这样才能有利于你去行动,这样也会提高你的成功的概率。
比如,你讨厌在职场会上发言,你可以把这个目标分解,从大会上面对一群人发言,分解到在小班会上给几个人发言,再分解到自己给自己发言,这样让自己先适应这种环境,适应自己说出话的感觉。
你就可以这样说,明天下午下班的时候,我需要在会议上里给自己发言十分钟,主题是,如何更好地写一份文案?那为了这个发言,你需要准备什么,等等,这就是小的具体的计划细节,因为具体,你会在脑海中预演,因为不是那么难,那么行动的几率就会增大,当你迈出了第一步,你会发现,发言其实也并不难。
最后,需要我们不断尝试新的策略,找到具体可行的适合自己的方法。
成长型思维需要我们从非强即弱,非黑即白的思维中走出来,结果并不能说明什么,把我们的注意力放在如何取得目标的方法上。在这期间,需要我们不断尝试不同的有效的策略,不断地反馈分析,总结计划和实际的差距,在做调整。这是一个很复杂甚至是有一些漫长的过程,在我们寻找到正确的方法之前我们可能需要不断地尝试,就好像爱迪生在发明出电灯之前尝试了1000多种材料一样,再找到正确的方法之前,需要我们不断地尝试,而反馈和分析,总结是必须的。
柳比歇夫,熟悉时间管理的人都知道他,他记录时间长达56年,没有一天间断过,而且完成了很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生完成70部著作,在生物学、昆虫学、农业、科学等领域都有很大成就,而且他并不是一个科学怪物,他给别人回信1250张打字稿,而且生活很丰富,所以他的一生被称为奇特的一生。
说柳比歇夫这个人,是说为什么他的时间管理总是有效,而我们总是列了一段时间的计划就会打会原型,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分析,没有反馈,没有尝试不同的方法,去寻找我们的计划和实际产生差异的原因。所以我们总是坚持一段时间就放弃了。
寻找积极有效的策略去不断进行尝试,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一步,这一步找到了,才能进行刻意练习。否则方法是错误的,练习再多也无用。当然,我们总是可以从自己的反馈上,从别人的经验中,甚至从别人的批评中很快找到有效的策略,所以这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所以,当别人批评你的时候,不用太在意别人的态度和语气,听他为什么批评你,这也是一种反馈的方式。
养成成长型思维,不断努力学习和工作,你会发现其实很多困难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顽固;拥有成长型思维,在职场上不断升级打怪,你会发现,你正在成为梦想中的样子。

上一篇:趁年轻,提升学历,对未来的自己投资
下一篇:在职研究生“学位or学历”,哪个更重要?

最近更新学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