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AI时代),急寻10位学前儿童,一起探寻回归“人类”的幼儿自然教育

栏目:网络教育  时间:2023-03-31
手机版

  我们一起? 探寻适合儿童的教育

  

  未来社会将是一个基于人工智能不断发展和充满未知的世界,最近人工智能产品ChatGPT的爆火已经充分体现。

  而针对当下的教育,当前最需要的是培养儿童应对未知世界的能力——创造力。

  根据梦创公益教育创新项目需要,现邀请一批城市志愿家庭,参与建立一个以培养儿童创造力(学前)为主的教育创新项目。

  项目简介

  基于梦创公益当前乡村幼儿教育创新项目推进及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现邀请一批城市志愿家庭(孩子在3-6岁),在机构项目老师培训基地后天研习院,参与学前儿童创造力培养项目研究(全日制幼儿园培养模式)。

  本幼儿教育项目是将儿童置身于真实生活场景中,将儿童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成长内容(比如身体协调能力,大小肌肉发展,听视触觉等感知力,团队协作和逻辑思维能力等等),结合类似于PBL项目制学习、统整课程、STEAM等教育方式,让参与的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相应的学习成长。

  教育目标:以PYP全人教育培养目标为基础,让儿童的创造能力自然生长,最终目标是让孩子们成为能够终身成长的人。

  

  我们的课堂将遵从以培养儿童应对未来人工智能发展为核心原则,每周课程安排分别按体能锻炼、劳动教育、艺术教育、食物教育、创意手工、戏剧教育、自然体育等每日主题内容开展。在引导孩子们自主开展的各种主题活动中融入全人教育及儿童创造力培养相关内容。

  了解详细内容请仔细阅读下文。

  NUMBER

  1

  项目背景

  从前看科幻片,人们觉得里面那些具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只是存在于电影里。而最近类似人工智能产品ChatGPT的爆火,让我们不得不开始接受这个残酷的幻想可能正在演变成现实,并且深深地为之焦虑: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自己的工作......

  

  2016年第46届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度报告《工作的未来》(The Future of Jobs)指出,今天65%的小学生将在未来从事全新的职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未来社会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

  由于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未来社会职业基本可分为两类:程序性劳动和创造性劳动。

  程序性劳动一般只需要按照固定的流程熟练操作,衡量程序性劳动的基本标准是熟练性和精准率。

  

  创造性劳动则更多地需要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的参与,重在解决非常规性、跨领域以及非直接关联性问题,衡量创造性劳动的基本标准是创意的独特性和过程的能效比。

  

  而在今后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将有70%~80%的程序性劳动会被机器人代替,留给未来学生的职业,只剩下那些机器人无法替代的,需要创新能力、非常规思维和综合运用各种技能的创造性劳动岗位。

  最近两个月人工智能ChatGPT持续爆火,学生们用得不亦乐乎(89%的美国大学生已经在用ChatGPT写作业),造成学校不得不围追堵截(很多高校禁止学生使用ChatGPT)。这种情况的出现,以至于让人有种整个教育系统都会被颠覆的感觉。

  之前很多人觉得人工智能替代大部分简单重复的工作,还只是科幻小说的情节现在已成现实。

  2023年1月18日,工信部、教育部、公安部等十七部门印发

  《“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

  。该方案聚焦农业、建筑、商业社区服务、养老等10大应用重点领域,突破100种以上机器人创新应用技术及解决方案,推广200个以上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创新应用模式和显著应用成效的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

  以上内容已充分说明,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大量程序性劳动,将会被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的机器人替代。

  现在不得不让大量关注教育的人(家长、教师)产生焦虑,现在的孩子该接受怎样的教育才能胜任未来人工智能社会的需要......

  未来依托人工智能发展的社会是不断充满未知的世界,对于人才的需求就是创造力,当前教育最需要的是培养儿童应对未知世界的能力——创造力。

  未来社会,对于学生的教育定位也将跳出以学科知识传授、记忆和熟练输出为主的传统方式,转向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素养,即创造力和想象力、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沟通与合作、公民权利与义务等。

  

  主题学习、项目学习等更为贴近学生现实生活,指向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将成为常态。

  创造力培养必须基于真实生活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而人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遵从一个重要原则:知识来源于生活,作为学习者的人最终也是要回到生活。

  当下国内主要以知识学习为主的应试教育方式,往往忽视了教育与生活(实践)相关联的重要性。基于真实生活的教育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

  2015年在清华大学钱颖一对话埃隆·马斯克活动现场,清华大学朱邦芬教授向马斯克提出:因为对于技术创新来说物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物理对学生来说学起来难度很大。现在中国的一些教育专家希望这方面教育部对学生减负,你对减少高中的物理课程你的看法是怎么样呢?

  埃隆·马斯克认为这里面最大的问题是教学方法不大对,一般就是教一些公式,需要背一些公式,背这个,背那个。这些公式代表什么,实际当中是怎么利用的,怎么运用的,事实上这个公式表达或者描述现实的情况并没有传达给学生。例如我们要了解内燃机的工作原理,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它拆开查看每个零部件,然后再组装起来…

  通过上面的内容大家可以感受马斯克所谈问题的一个重点,那就是我们这些年的教育一直在让学习者远离生活(实践),离开了生活自然就很难理解与生活(实践)的知识。这也是为什么当下的学校教育,不断培养出各种高分低能“人才”的主要原因。

  另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埃隆·马斯克觉得是要教给大家怎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怎么使用这些工具。而这方面教育内容实际就是创造力培养,也是未来基于人工智能社会的人才需要。

  尽管当前国内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及教育研究机构都在大力倡导教育创新(探究式、协作式、项目制教学推广),但是由于在绝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自身成长过程受应试教育影响过深,广大家长们又依然是应试教育思维的大环境下,真正能满足儿童创造力培养的机会少之又少。

  梦创公益在十六年的教育公益项目实施中,一直立足于儿童创造力培养的探索实践。从2015年开始,借助偏远农村地区教育环境优势(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政策支持),在国内一批知名教育专家支持下,实施了以培养未来创新型教师为主的“教育创新(儿童创造力)研习生培养计划”。

  通过16年的乡村支教行动与8年的教育创新研习生项目经验积累,让我们对儿童创造力培养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

  为了将梦创公益基于乡村儿童创造力培养的教育创新项目成果进一步推广,现继续邀请城市志愿家庭,在梦创公益教育创新研究基地“后天研习院”开设以培养儿童(学前创造力为主的教育研究项目。

  希望我们这次幼儿教育创新探索能满足一部分城市家长诉求的同时,也能将机构的乡村教育创新项目走得更加深远。

  2

  NUMBER

  教育理念

  让儿童学会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

  具体目标,以PYP全人教育培养目标为基础,让儿童的创造能力自然生长,最终目标是让孩子们成为能够终身成长的人。

  

  说明:当前培养儿童创造力固然非常重要,但前提得先帮他们建立好一个良好的“三观”。通俗点说就是“三观”要正,要让孩子先成为“人”,一个具备优秀品质的人,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能力提升培养。

  同样是培养有能力的人,培养出“希特勒”,还是培养出“马斯克”,这是有本质区别的。

  NUMBER

  3

  项目特点

  未来社会将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成为不可逆的事实,但是再强大的人工智能也只是服务人类的工具,人类需要做好的是如何善用好这类工具,而不是被工具所左右。能把握好这一点,我们就无需担心人工智能会消灭“人类”了。

  如何让当下的孩子具备善用这些工具的能力呢?

  我们的做法就是让儿童回到真实的生活,在他们认识生活和学会生活的基础上,通过对真实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不断培养出他们能创造工具和运用工具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里面有个重点,就是要让孩子认识生活、学会生活。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你做任何事,但不能替代你感受生活。如果生活都被别人(数字人)替代了,那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具体做法了解以下内容:

  01

  立足真实生活

  在立足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基础上,我们遵循儿童的一切创造能力,将来源于对现实生活中所遇到问题的解决过程这一发展规律。

  一切传统与现代所需的教学内容(游戏、运动、艺术、手工、科技……)都将融入解决真实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

  

  

  

  尽一切可能让孩子在真实的生活中,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的创造能力自然生长出来。

  在这里没有专门的校工等后勤人员,所有事务都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由老师带领孩子一起参与解决。桌子坏了自己修,厨具坏了自己修,电灯坏了自己修,空调坏了自己修,屋顶坏了自己修,汽车坏了自己修,水管坏了自己修……

  带班老师利用废旧木材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亲手制作“创意厨房”标识。

  孩子们自己解决个人的衣食住行,维护环境卫生、负责院内事物整理,和老师一起进行废物改造……

  尽一切可能让孩子在真实的生活中,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的创造能力自然生长出来。

  

  

  

  

  幼儿班小朋友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分类垃圾桶,设置附近景区未开发入口并定期清理。

  儿童的成长除了家庭和校园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就是了解社会。

  我们还将利用自身社会资源,不定期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去参与各种社会体验。以此让孩子们能获得更多的真实社会体验感受。

  

  

  

  组织亲子家庭现场体验汽车制造过程

  02

  大主题、多场景融合式教学

  本项目通过将儿童置身于真实生活场景中,把儿童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成长内容(比如身体协调能力,大小肌肉发展,听视触觉等感知力,团队协作和逻辑思维能力等等),结合类似于PBL项目制学习、统整课程、STEAM等教育方式,以大主题、多场景融合的方式开展相关教学活动。

  以此充分挖掘儿童的主动性,让参与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相应的学习成长。

  课程将遵从以培养儿童应对未来人工智能发展为核心原则,每周课程安排分别按体能锻炼、劳动教育、艺术教育、食物教育、创意手工、戏剧教育、自然体育等每日主题内容开展。在引导孩子们自主开展的各种主题活动中融入全人教育及儿童创造力培养相关内容。

  

  通常情况以周为基本单位进行主题活动设计。每周课程都尽可能根据上周学生参与活动时的兴趣点,再综合本周各种环境因素后设计成一个大的主题(每天活动都相关联)。

  这样做的用意:尽可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总是有机会得到老师的支持,也能感受到自己的状态始终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尊重。

  

  

  

  幼儿班小朋友制作纸花前往岳麓山祭拜抗日英烈。

  03

  食物教育为课程核心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最基本需求,而吃饭这件事是每天都要发生的行为,食物教育将作为本教育创新项目的核心课程内容。

  基于儿童食品安全保障前提下,每天午餐由孩子们与老师共同参与制作。从煮饭、洗菜、切菜、炒菜到餐后厨房清理,全部由孩子们共同参与完成。

  另外,为孩子们预留充足的种养殖场地。孩子们可以亲自参与各种蔬菜瓜果,从育种、种植、养护、收获,到最后成为餐桌上的食物整个过程体验。

  

  

  

  以此让孩子们在养成自食其力生活习惯的过程中,全方位培养孩子们的饮食卫生、身体感官、肢体协调、审美意识、逻辑思维、统筹规划、社交礼仪、团队协作、尊重自然等综合能力及习惯养成。

  04

  教师、儿童与家长共成长

  所有项目老师白天参与儿童相关活动课程实施,当天晚上对全天的活动实施状况进行集中总结分析,以便为第二天的活动安排做进一步完善。

  周六上午项目老师们对本周活动内容进行集中回顾总结(家长可参与)。然后根据本周观察到儿童的兴趣点,结合下周综合情况进行相应的活动主题讨论安排。

  周六下午项目老师根据课程设计需要继续进行相关学习准备。

  周日晚上项目老师集中例会上将正式确定下周的活动主题。

  

  第一期项目老师在进行后天研习院门牌制作

  另外,所有参与项目的老师自身也将在平时的教学工作和生活中,尽一切可能从行为风格、饮食习惯、仪容仪表等方面做到对儿童的示范作用,本着一个原则——希望孩子做到的老师也要做到。

  孩子的成长除了老师的陪伴与支持外,更离不开家长的陪伴支持。为了让家长具备孩子不断成长需要的陪伴能力,我们将借助后天研习院这个教育创新交流中心资源优势,为家长们专门建立一个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空间。

  除了家长们可以旁听每周项目老师的教学总结外,还随时根据教学情况邀请家长参加家长讲堂和室内外亲子活动。另外,家长还有机会参与由众多国内外知名教育专家和一线名师为梦创公益教育创新研习生开展师资的培训课程。

  

  

  

  知名儿童教育专家孙莉莉在后天研习院,为家长做《在焦虑的世界里养育不焦虑的孩子》讲座。

  05

  共建儿童成长空间

  除了匹配合适的活动课程外,基于自然环境打造的儿童成长空间将是我们教育创新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恰当的环境设置,不仅能让孩子完成创造力所需的感知力体系建立,还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借以引导孩子主动探索周围的世界。

  后天研习院地处长沙市岳麓山下的桃花村,周边森林、青山、池塘,动植物等课程资源丰富。

  

  森林环绕中的后天研习院

  场地开阔可以减少对孩子活动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以食物教育为例,100多平米的种养殖场地、80平米的大厨房可以为孩子提供足够的课程空间),更利于各种教育活动的开展。

  

  

  

  

  最重要的一点,基于真实场景生活教育的需要,孩子们自身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都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设计、建造和维护。

  老师们自己动手做研习院门牌

  前期我们不会为孩子建造现成的儿童空间,而是把各种功能(游戏、运动、艺术、木工、科技、午休)场地预留出来,在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参与的前提下,一起打造属于孩子们自己的成长空间,以此在培养他们创造能力的同时建立相应的归属感。

  

  由带班老师在儿童教育专家指导下设计的儿童空间规划图

  06

  项目师资力量

  利用教育创新研习生项目优势,选派极度热衷于儿童教育创新探索的项目老师,在国内外知名教育专家指导下参与带班工作。

  为保证课程实施效果和及时关注到每一位儿童的需要,项目初期配备不少于3名专职带班教师。

  核心团队成员组成:

上一篇:打造水产领域科创高地,建在“塘头”的渔业研究院在南沙启用
下一篇:《网络主播行为规范》解读

最近更新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