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消失的古民族——匈奴篇(十一)匈奴与奄蔡以及阿兰的关系

栏目:网络教育  时间:2023-03-24
手机版

  上期我们说到匈奴西迁到如今的新疆西部、哈萨克斯坦的南部,建立了悦般国。但是随着东方草原上鲜卑、柔然、高车(即丁零,北魏称其为高车)等民族的相继崛起,不得不再次踏上了西迁路,他们下一站到达的地方就是奄(读e)蔡。

  

  东汉初期的西域形势图

  神秘的奄蔡国

  关于匈奴建立悦般国以后的去向在中国的历书《北史·西域传》中有记载:“粟特国在葱岭之西,古之奄蔡,一名温那沙,居于大泽,在康居西北,去代一万六千里。先是,匈奴杀其王而有其国。至王忽倪已三世矣。”按照记载的描述,奄蔡国在康居的西北,即现在哈萨克斯坦的锡尔河下游、咸海西北到里海北部的草原上。但是此处所说的粟特国实际位置却在南部的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泽拉夫尚河流域,相当于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是其核心地域。

  粟特国的建立者是小月氏人康王一支,月氏被匈奴击败后西迁的被称为大月氏,留在甘肃青海的被称为小月氏。小月氏的康王部落居住在甘肃张掖的昭武城,后不堪匈奴的欺负西迁到中亚。由于故土难舍,所以以“昭武”为姓,繁衍出九支,建立了康、安、曹、石、米等九个小国,史称“昭武九姓”。昭武九姓和当地伊朗系土著融合发展成为粟特族(或粟戈)。粟特建立的小国一直依附于康居、大月氏、西突厥等大国。

  

  唐代粟特人形象的,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粟特人特别会做生意,从东汉至唐代一直活跃在丝绸之路,因为经济发达,所以文化也比较繁荣,粟特民族是中亚少数几个有文字的民族。他们经商往来于汉朝和罗马帝国之间,见多识广,帕米尔高原以西西域国家的历史多被粟特人记载。《北史》的作者李延寿父子对于奄蔡的情况也大多听自粟特商人口述。而每个人都喜欢将自己的国家描述的地域辽阔,因此李延寿才误以为奄蔡和粟特是一回事。除了粟特国不是奄蔡外,其他信息都是准确的。那么奄蔡究竟是怎样的国家呢?

  “奄蔡”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史书中。张骞是第一个知道奄蔡的中国人,他在第一次出访大宛、康居、大月氏时,就知道了康居西北有个游牧国家叫奄蔡。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中说:“奄蔡,在康居西北可二千里,行国,与康居大同俗,控弦者十余万,临大泽无涯,盖乃北海云。"这里的大泽指的就是里海。在同一篇列传中司马迁说到康居,说“(康居)与月氏大同俗”,而之前关于月氏司马迁也说“(大月氏) 与匈奴同俗”。

  

  奄蔡人生活过的地方:乌兹别克斯坦阿克图姆苏克角附近的咸海

  由此可见匈奴、大月氏、康居、奄蔡在文化习俗上是相似的,奄蔡应该是一个东方游牧民族,他们可能和康居有深厚的渊源,也许在战国时期就居住在泽拉夫尚河流域。到汉初时,奄蔡先后受大月氏、匈奴、乌孙的打压,从泽拉夫尚河流域越过锡尔河,迁到咸海以西的草原,因此习俗与康居相同,并且很长时间都是康居的属国。到汉武帝时期,奄蔡有军队10万人左右,在中亚算是一个较强的国家。

  到了西汉晚期,奄蔡被称为阖(hé)苏,《汉书·陈汤传》讲述到郅支单于称霸西域,在都赖水(今哈萨克斯坦南部塔拉斯河)修建了郅支城后“又遗使责阖苏、大宛诸国岁遗,不敢不予。”此处的阖苏就是指奄蔡。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认为“阖苏”比“奄蔡”更加与它的本来读音相符。到了东汉中期以后,奄蔡国又改名了,叫“阿兰聊国”。《后汉书·西域传》中介绍汉桓帝(132年-168年)时期的西域诸国时说道:“奄蔡国改名阿兰聊国,居地城属康居,土气温和,多桢松、白草,民俗衣服与康居同”。

  

  西汉末年的西域形势图

  奄蔡与阿兰的关系

  《后汉书》中并没有说明奄蔡为什么突然改名了,一个国家改名字,一般情况下必定是发生了改朝换代的大事,因此可能有外族人征服了奄蔡,国才被改名。纵观中国历史,每一次游牧民族的南下,都和地球小冰期气候变得寒冷有关,西汉末年气候开始恶化,在蒙古高原上连续发生了蝗灾、雪灾等严重的自然灾害,匈奴、鲜卑相继南下,那么居住在更北面的丁零族是否也南迁了,答案是肯定的。东汉丁零开始迁徙时,南面的鲜卑势头正盛,所以丁零的一支绕开鲜卑,向西南迁徙,到达阿尔泰山西北、天山西部,这部分人被称为西丁零。有专家认为是西丁零中的阿伦部向西迁移,灭掉了奄蔡国,统治了这个国家,因此奄蔡改名为阿兰聊或阿兰。

  

  伏尔加河流域阿兰人墓葬出土的汉式青铜镜,

  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对奄蔡的了解更加广泛,南朝刘宋时期的史学家裴松之在写《三国志》时,对于《魏略·西戎传》中所说的奄蔡国注引到:“北乌伊别国在康居北,又有柳国,又有严国,又有奄蔡国,一名阿兰,皆与康居同俗。西与大秦,东南与康居接。其国多名貂,畜牧逐水草,临水泽。故时羁属康居,今不属也。”这里裴松之第一次指出了奄蔡的具体位置,“西与大秦,东南与康居接”,此处的大秦就是罗马帝国,并且说此时奄蔡已经不是康居的属国,是独立的国家。

  

  阿兰人生活过的地方,俄罗斯伏尔加河

  阿兰国在西方历史中的表现

  虽然中国史料中对阿兰国的介绍不多,但在罗马帝国的史书中对阿兰国的介绍却比较详细。罗马帝国称阿兰人为“阿卡齐尔”。古希腊著名的学者托勒密(公元90年-168年)在《地理志》中认为阿兰是斯基泰人的一支,他们原来居住在伊毛斯山内侧的斯基泰亚的阿兰尼的山。伊毛斯山是罗马人对帕米尔高原的称呼,阿兰尼的山据专家研究可能是指天山。由此能够得到两国信息,即奄蔡人和阿兰人都来自天山一带,奄蔡人可能是土生土长在这里,西汉前迁往咸海西部;阿兰人可能就是东汉时期西丁零人中的一支,他们西进里海后征服原来的奄蔡国,建立了阿兰国。

  阿兰人和匈奴人一样彪悍,大约在东汉初期,奄蔡人迫于贵霜、北匈奴、康居人的压迫继续西迁的里海和黑海之间的南俄大草原上,征服斯基泰人中萨尔马提亚人,随后被阿兰人征服,建立了强大的阿兰游牧王国。他们经常南下劫掠安息帝国(西方称为帕提亚帝国)北部和罗马帝国东部。

  

  阿兰人生活过的地方,黑海北岸

  公元62年,阿兰人趁着罗马帝国和安息帝国争夺里海南岸的亚美尼亚统治权时,入侵亚美尼亚,大肆劫掠一番,满载而归。公元72年,阿兰人再次入侵安息帝国控制下的亚美尼亚和米底地区。公元1世纪的犹太人史学家约瑟夫斯在《犹太古史》中记载道“有阿兰骑兵在国王米特拉达梯身上套了个套索,要不是他立即用剑割断绳子,那玩意很快就会把他套走”,这是米底的国王差点被阿兰人俘虏的情景。

  公元92年,公元135年,阿兰人两度入侵罗马帝国的亚美尼亚和阿尔巴尼亚地区。彪悍的阿兰人右手持短矛,左手拿盾牌,左挡右刺,令手持长剑的罗马士兵无所适从。最要命的是阿兰人从匈奴人处学了会制造匈奴弓,这种弓长达120厘米,箭长80厘米,极具杀伤力。最后罗马人利用人数多的优势,才将阿兰人驱逐出境。

  

  阿兰人与古罗马人的战斗

  匈人的第一次出现

  但就是这样彪悍的阿兰人,却败在西迁的匈奴人手中。《北史·西域传》中的这条记载“匈奴杀其王而有其国。至王忽倪已三世矣”,是在公元445年北魏王朝击败鄯善,攻破焉耆城,从柔然手中夺回西域控制权后,悦般国派遣使者会见拓跋焘时,告诉拓跋焘北匈奴情况时说的。那个时候匈奴灭掉阿兰国已经经过了3代人,也就是60~75年前发生的事情,即公元370年至385年之间。虽然中国史书中没有记载这次战争的细节,但是罗马帝国的文献中记载了这次战争。

  同样是在托勒密的《地理志》中,征服阿兰的族群被称为“匈人”,古罗马人认为匈人来自东方的里海北岸。大约公元350,匈人闯入黑海北岸,同古罗马人看来如日中天的阿兰人起了冲突。阿兰人受罗马帝国的影响,利用战车阻挡匈人,但是在来去如风,强弓硬弩的匈人面前,战车早已过时。纵横东欧和西亚的阿兰人最终败给了更加彪悍的匈人,他们的国王也被匈人杀掉,剩下的阿兰人投降匈人。

  

  罗马帝国史书中被丑化的匈人战士

  《地理志》中记载的这些情景,似乎和《北史·西域传》中记载的北匈奴最后的情况相符,只是时间上有些勉强,公元350年离拓跋焘会见悦般使者的445年已经过去了95年,在古代早婚早育的时代,95年至少有5代人出生,这和“已三世”的说法有些勉强。

  现代对于匈奴和匈人是否是同一民族,还没有确凿的证据。不过从奄蔡人、阿兰人一步步从咸海西部迁徙到黑海北岸的历程来看,他们是受匈奴人的挤压才迁徙的。这个突然出现的匈人在以前的各国文献中都没有丝毫线索,因此他们应该和匈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那么匈人是否就是西迁的匈奴呢?请看下期阿提拉建立的匈人帝国与匈奴究竟是否有关。

上一篇:建筑围护结构修缮翻新材料技术研讨会(福州站)即将举行
下一篇:2023滁州学院第一批拟聘人员公示

最近更新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