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一:几个欺骗性最大的“健康教育”,必须揭露

栏目:健康教育  时间:2020-02-04
手机版


胡大一的办公室



健康教育姓什么?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给出了答案:

1.答案:

姓“公”,不姓“钱”!健康教育最最重要的是坚守住传播知识的公益性,处处保护患者利益,一切为了人民健康。

2.“姓钱”的“健康教育”是谋财害命!

(1)张悟本,李一之流打着健康旗号,散布“伪科学”

骗取大量钱财,伤害了人民健康。这种江湖骗子相对好识别,热闹一阵,也就烟消云散了。

(2)讲健康是假,卖“保健品”是真。

我看一些电视的健康教育节目,不管请的专家讲什么内容,节目从头到尾时时穿插“保健品”广告,节目主持人说到健康问题上,不时忘词,说起穿播的“保健品”广告,那个顺溜。这是“钱”的来源啊!

有一次,我去东北讲健康,听众都是老年人,到会场了解到这是个常态活动,每半月到1个月都有活动,目标听众都是退休的附近社区老人,我还没开讲,一位白发老人站起来,大声质疑,“先别开讲,先说说,今天要卖什么保健品?”老百姓被骗怕了。

(3)钱骗到手,就走人,一茬茬地骗。

纳豆胶囊火一阵,接着卖一氧化氮,近来最火的是三七和辅酶Q10。下一轮卖什么?还不好预测。

三七在中药是有效的,辅酶Q10也不是假药,问题是它们在做过支架,搭过桥,患过心肌梗死,已有心力衰竭患者中不是主要的治疗药物,最多起到辅助作用。不能用纳豆胶囊和三七粉替代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我有次在北京义诊,看到几位做过支架的老年患者,担心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副作用,又看纳豆胶囊说明书上鼓吹抗血栓疗效比阿司匹林好,没有出血副作用,于是就把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停了,买了一年的纳豆胶囊,其中一位换药后发生了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因为前降支近端支架内发生了血栓。

这些骗子利用了老百姓害怕“是药三分毒”的心理,兜售未必没有毒,却肯定无效或疗效不确实,不充的“保健品”或“假药”,不但骗走了老人的退休金,还误导患者停掉了防止发生心肌梗死或心脏猝死的重要的治疗药物。

(4)欺骗性最大,危害最大的是头戴专家学者帽的人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神话高成本生物医学治疗技术,包括尚不成熟,存在明显缺陷的技术,同时把病说的很恐怖可怕。

技术很神奇+疾病很可怕,两头夹击,诱导式倒逼患者接受过度检查,过度医疗。

体检不是看你的具体情况精心选项,而是“相相面”看你口袋里有多少钱,把很多目前根本不成熟,临床意义不大,甚至制造混乱,给患者带来更多紧张焦虑、抑郁的信息。例如基因筛查,常规查氯吡格雷的基因多态性,血脂一查就是七项,实际临床有意义的通常仅四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十万人民币的豪华体检不是坑人吗?办这种事的人,口头讲爱人民,实际最爱人民币。

冠状动脉狭窄到了70%必须支架,不支随时心肌梗死或猝死!室性早搏比房室早搏危险,可恶化成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心脏骤停,猝死,室性早搏过了多少数就必须射频消融。动态心电图(Holter)发现夜间睡眠期间长间歇,最早说1.8秒,之后逐渐延长至2秒,3秒......必须安起搏器,不安起搏器,没准哪一夜一觉就醒不过来了。心房颤动要及早消融,不早手术,就是在等心力衰竭。他汀一定要先用某家企业的他汀,并且要用大剂量,一直用到不能耐受,出现毒副作用,才允许联合用药。

这些传播的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的过度医疗“定律”,张悟本,李一......肯定没那个水平能说的出来,能说的这么有实效。这都是医学专家,专科医生,专科医院才有“水平”把“过度医疗”,虹吸患者,增加手术量,名利双收,增加医院毛收入的这些“姓钱”的“健康教育”做的如此深入人心。

(5)打着专家的旗号,编造虚假伪科学信息,谋取暴利。

“送书卖药”:前几年,社会上广泛流传“吃菜养心”的一本书,出版社和书号经查对都是假的。盗用我的名字编造书的序言,连我做主委的学会都编错了,把中华心血管病分会写成中华心脑血管病学会。以送书为诱饵,卖“蔬菜胶囊”,一次卖一年为一疗程,“吃菜养心”说的没错,多吃丰富多样的蔬菜就是了,为什么要吃胶囊,一骗就骗了两年左右。犯法的成本太低,维权的成本高,而且道路曲折,钱骗到手了,人也早跑了。

卖“天曲”,有绝招:卖者先编了个动人故事,“天曲”是红曲发酵的产品,不同于血脂康,“天曲”随杨立伟上过宇宙,疗效神奇。厂家印发一本广泛免费赠送的书,50页中42页是我多年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全科医师杂志,中国医刊等刊物发表的文章和我的科普书中段落,后都是有关他汀类药物研究和预防动脉硬化的知识,书的最后8页才“图穷匕首见”,“画龙点睛”吹天曲。还把这种推销转广告从门缝塞进我母亲家里。很多老年人上当受骗,每年2万多元人民币,自费吃“天曲”,实际上,其效果远远不如血脂康,而血脂康可在医保报销。

最痛恨盗用我的名字,做药品商标,在各种报纸做广告,推销药品,欺骗患者。

让我非常气愤的是“心舒宝胶囊”的恶作剧,我从未用过一粒“心舒宝”,也不知道它有什么效果,药企公开在药盒包装上在我根本不知情的情况下,用我的名字做商标,还利用我的名义在多家报纸做促销广告,我治疗多年的患者朋友都上了当,受了骗,不断有人打电话询问,把药盒寄给我或直接送到我门诊核实。


3.骗的就是期盼健康、舍得花钱保健康的广大群众。

一些丧心病狂的骗子,打着健康教育旗号,散布伪科学,骗取钱财,政府应逐步加大立法执法力度,打击这种谋财害命行为,对媒体也要有监管机制。同时要大力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提高广大群众和患者识别骗子的能力。实际上,一个时段,各种媒体集中传播的“保健品”基本上都是“水货”。

4、再次提醒您:

保健品,即使是真的,也不能替代药物!长期服用保健品要随时注意身体状况,现实中不乏因为滥用保健品而致病的人。


上一篇:马后炮观世界:健康教育要尽快纳入国民基础教育范畴
下一篇:特殊人群防控指南之一——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