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绿美云南生态画卷 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3-06-08
手机版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云南,拥有除海洋、沙漠外的所有生态系统类型,是中国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

  

  “中国·红河蝴蝶谷”集中羽化的箭环蝶(5月24日摄)。新华网 陈晓阳 摄

  5月20日至6月10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马鞍底乡“中国·红河蝴蝶谷”迎来了2023年蝴蝶大爆发的生物奇观。

  生生不息 与蝶共舞共存共荣

  每年5月下旬开始,在马鞍底乡境内的“中国·红河蝴蝶谷”,数以亿计的箭环蝶呈爆发状破茧成蝶,形成罕见的蝴蝶集中羽化生物活动景观。据金平县文化和旅游局蝴蝶谷博物馆馆长杨镇文介绍,主要爆发的蝴蝶品种是箭环蝶,它的寄主植物——中华大节竹在马鞍底乡有大面积分布,可以满足4亿只箭环蝶的生存需要,这是马鞍底乡比云南其他地方更有条件让蝴蝶大规模爆发的原因。蝴蝶集中羽化最佳观赏时间将一直持续至6月25日前后。

  

  马鞍底乡拉登瀑布群(5月25日摄)。新华网 陈晓阳 摄

  据了解,蝴蝶爆发的景观,在全世界只有两处可见,一处在墨西哥,另外一处就在红河州。红河蝴蝶谷满足“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环境多样性”及“景观多样性”4个生物多样性特征,保存着完整的季风常绿阔叶林等多种植被类型,有适合蝶类生存的基础生态环境,蝶类的物种资源非常丰富,这也是形成该地区蝴蝶种类繁多、聚集爆发的重要原因。

  据生物保护专家、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科研所所长喻智勇介绍,金平县是世界上蝴蝶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这里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森林资源丰富,具有特殊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森林,在这些自然条件的作用下,金平县成为中国唯一、世界罕见的生物多样性集聚区。

  

  金平县文化和旅游局蝴蝶谷博物馆(5月25日摄)。新华网 陈晓阳 摄

  在蝴蝶爆发观测点,土著蝴蝶品种箭环蝶幼虫大量集中化蛹后羽化成蝶,上亿只箭环蝶在树林间、小溪旁、山林小路上聚集,漫天飞舞,让人叹为观止。

  绿色发展 擦亮生物多样性名片

  “蝴蝶是生物多样性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物种,是生物多样性环境的一个指示物种。蝴蝶处于食物链低端,其他昆虫、鸟类、兽类等会以蝴蝶为食,每年蝴蝶的爆发,实际上也给其他生物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这也是马鞍底乡成千上亿只蝴蝶所作的贡献。”杨镇文介绍,蝴蝶作为生物多样性的指示物种,对生存环境要求较为苛刻。

  

  云南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收容救护中心收容的斑头鸺鹠幼崽(资料图)。金平县委宣传部供图

  为更好地保护“中国·红河蝴蝶谷”的蝴蝶资源,为蝴蝶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金平县加大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2012年,金平县出台了《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马鞍底蝴蝶谷保护管理条例》,禁止在保护区内擅自改变水资源、水环境自然状态,禁止有喷洒农药、乱砍滥伐林木、毁林开垦、乱挖滥采竹笋等威胁蝴蝶赖以生存的寄主植物、蜜源植物的行为。同时,当地相关部门加大对游客和当地群众的宣传力度,引导大家共同守护好蝴蝶赖以生存的生态家园,形成人人爱蝶、护蝶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金平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守住自然生态安全屏障,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除丰富的蝴蝶资源外,金平县其他动植物资源也十分多样,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0%,西北部是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长着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红豆杉、桫椤、福建柏、鸡毛松、鹅掌楸、红花木莲等珍贵植物。在茂密的原始森林里生长着多种名贵兰花、药材、草果、香菌、木耳、白生、竹笋、蕨类等野生植物,生物多样性保存极为完整;生活着国家一、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巨蜥、蟒蛇、眼镜蛇、蜂猴、穿山甲、凹甲绿龟、岩羊、麂子、白鹇等野生动物,珍禽异兽种类繁多。

  成效显著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5月22日,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球主场活动在昆明举行。云南省委书记王宁在活动上指出,近年来,云南认真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全省发展大局,大力实施保护修复工程,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制度,深入开展绿美云南建设,坚决守护好七彩云南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马鞍底乡蓝天白云、绿水青山(5月25日摄)。新华网 陈晓阳 摄

  红河州作为云南省两大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之一、云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重点地区之一,是云南生物种质基因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红河州自然保护地体系日趋完善,典型地带性生态系统类型在自然保护地内得到有效保护,森林面积、森林蓄积、森林覆盖率等指标大幅增加,湿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不断改善,退化生态系统得到修复,石漠化、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减少,生物物种保护体系不断完善。(新华社 记者赵普凡 陈晓阳)

  举报/反馈

上一篇:初一零基础英语怎么补救?看完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下一篇:安徽芜湖探索智慧农业 让种地不再“为难”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