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帝武则天,取李唐而代之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3-03-24
手机版

  武媚娘

  武则天14岁时,被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李世民在位时,武则天在宫中曾为李世民驯马,马名狮子骢,骠壮任性,无人能将其驯服。武则天当时侍奉在侧,直言她可以将其驯服,先用铁鞭抽打、不服再用铁棍敲击、仍是不服再以匕首割断喉咙,李世民听后,颇为夸赞武则天的志气,但武则天一直未能得到李世民的宠爱,在宫中做了十二年的才人。

  唐太宗李世民晚年病重之时,武则天和太子李治建立了感情。公元649年,太宗李世民驾崩后,武则天依唐例与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入长安感业寺为尼,但她与新即位的唐高宗李治一直藕断丝连。

  公元650年,李治在为祭奠李世民周年忌日而入感业寺进香时,又与武则天相遇。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因无子而失宠的王皇后看在眼里,便主动向李治请求将武则天纳入宫中,企图以此打击她的情敌萧淑妃。李治早有此意,当即应允。

  公元651年,高宗李治的孝服期已满,武则天便再度被高宗召入宫,武则天入宫前便怀有身孕,入宫后不久便生下皇子李弘,迅速打败王皇后与萧淑妃,获得高宗李治的宠爱,不久后便被高宗封为二品昭仪。

  

  晋升皇后

  相传武则天在永徽五年(公元654年)生下长女安定思公主,公主出生一月,王皇后前来探望逗弄公主,武则天趁王皇后离开后将女儿掐死,并盖上被子掩饰,不久后高宗来时,打开被子一看才发现女儿已死,悲痛不已,询问侍从,侍从都说王皇后曾经来过,高宗大怒,认为是王皇后杀死了自己的女儿,并从此时开始有了废后的打算。(此事真假尚有争议,《旧唐书》和《唐会要》只记载了公主的暴卒,并未言明其死因)

  高宗李治废后一事为真,高宗即位后,朝中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高宗的帝王权力受到很大限制。公元652年,高宗就改立武则天为后一事召集大臣商议,遭到元老大臣们的强烈反对。所以也有一说高宗是想以“废王立武”一事重振皇权,以打击元老大臣势力。

  长孙无忌是高宗的舅父,褚遂良参与过太宗李世民很多军政大事的决策,被太宗视为“忠烈”之臣,高宗为改立皇后一事亲自前往长孙无忌府邸表明自己改立皇后的坚定态度,但都未能打动长孙无忌。而另外一位太宗临终前托付国事的辅政大臣李绩则是在高宗召集元老大臣商议时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假借身体抱恙,未曾参加议会。高宗见元老大臣们反对强烈,便想暂且作罢。

  公元655年,朝中陆续有中书舍人李义府、大臣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等支持高宗转立武则天为皇后,于是高宗再生废立之意。正好此时辅政大臣李绩表态说“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于是高宗决定,不再顾及其他元老大臣的态度,颁下诏书,先以阴谋下毒的罪名将王皇后和萧淑妃贬为庶人,然后再下诏将武则天封为皇后,同时将反对最为强烈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陆续贬官派往外地。

  此后,武则天得到了后宫最为尊崇的皇后之位,而对于高宗李治,同样打击了关陇元老大臣集团,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不再受元老大臣们的制约,朝内政务可以自行其是。

  

  帝后同朝

  公元660年起,高宗李治开始身体不适,经常头晕目眩,无法正常处理政事,于是便让素多智计,兼涉文史的皇后武则天协助处理朝政。武则天开始参与国家大事后,一方面排除异己,扫清政治道路上的障碍;一方面又组织力量,培植私人势力,为自己进一步掌权做准备。高宗想要实行自己的政令,时常都会被武则天所制,高宗不胜其忿。

  公元664年,宰相上官仪请求废后,高宗也因武则天慢慢有主导政局的趋势,深以为然,即命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未料计划被武则天得知,武则天向高宗申诉辩解,使高宗“羞缩不忍,复待之如初”,事情遂作罢,高宗担心武则天怨怒,因此哄骗她说:“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

  从此,每当高宗理政,武则天便“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生杀,决于其口”,而上官仪也因上书废后一事遭到武则天的忌恨。公元665年,武则天指使亲信诬陷上官仪图谋叛逆,不久后便将其下狱,与子嗣等人一同处死。

  公元674年,高宗在武则天的建议下使用天皇称号,武则天作为皇后则是称为天后,二者并称二圣。此时天后虽是掌握实权,但仍居于后台。武则天向高宗提出建言十二事,被高宗悉数采纳,下诏颁布施行。在武则天协助执政期间,宗教上以尊崇佛教为主,曾资助僧侣在洛阳龙门石窟历时三年雕刻成卢舍那大佛。

  

  公元675年,高宗李治所患的风眩症愈加严重,欲禅位给皇后,便与大臣们商议,准备让武则天摄政,因宰相郝处俊劝谏,这才暂时停议。武则天得知后,就召集了大批文人学士,大量修书,密令这批学者参决朝廷奏议,以分割宰相的权力。

  高宗晚年的健康状况不佳,而皇后武则天懂得文史,才能出众,政权由高宗向武则天手中转移的趋势逐步形成。公元683年,高宗病逝,临终遗诏太子李显于柩前即位,由中书令裴炎辅政,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天后(武则天)决定。

  临朝称制

  公元684年,太子李显即位,史称唐中宗,尊武则天为皇太后,中书令裴炎辅政,但政事皆取决于武则天。中宗李显重用韦皇后一氏外戚,试图组成自己的集团,与武则天抗衡,就在其想将韦皇后的父亲韦玄贞擢升为侍中(宰相职位)时,遭到宰相裴炎的反对。

  中宗大怒道,我为帝王,即使将天下都送给韦玄贞也无不可,更何况是一个侍中的职位。裴炎遂将此事汇报给皇太后武则天,武则天对中宗的言行大为恼火,于是将中宗贬为庐陵王,改立中宗之弟豫王李旦,史称唐睿宗,皇太后武则天仍临朝称制,主持朝政。

  此后,武则天改元光宅,改东都洛阳为神都(唐首都为长安,在唐高宗李治时颁布《建东都诏》,改洛阳为东都,实行两京制),同时令旗帜皆从金色,官服颜色、职省名称一并更改,改宫城名为太初宫。

  

  武则天废中宗李显后,元老大臣李绩之子李敬业以扶持庐陵王为号召,在扬州举兵,十多天内就聚合了十万部众。武则天当即以左玉钤大将军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率兵三十万前往征讨,将其击败,李敬业兵败自尽。

  公元686年,武则天还政于睿宗李旦,但睿宗知其并非出自诚心,于是“奉表固让”,武则天继续临朝称制。此后武则天下令制造铜匦(铜匣子)置于洛阳宫城前,分为延恩(献赋颂、谋求仕途者投之)、招谏(言朝政得失者投之)、伸冤(有冤者投之)、通玄(言天象灾变及军机秘计者投之)四匦,随时接纳天下表疏。此举广开言路,对稳定当时的朝政起了重大作用。

  与此同时,武则天为了监察宗室与大臣,规定任何人均可告密。凡属告密之人,臣下不得私自审讯,国家都会向其供给驿站车马和饮食,即使是农夫樵人,武则天都亲自接见,所告之事,如果符合武则天心意,就可破格升官。如果并非事实,亦不会问罪,于是四方告密者蜂起。

  其中生性残忍的索元礼、周兴、来俊臣、侯思止等人通过告密被授予掌管制狱的官职,形成“酷吏政治”,被告者一旦被投入此狱,酷吏们则使用各种酷刑审讯,能活着出狱的百无一二。随着告密之风的日益兴起,被酷吏严刑拷打致死的人日渐增多。于是“朝士人人自危,相见莫敢交言”,大臣们每次上朝前,都要和家人诀别。

  

  公元687年,武则天因酷吏诬告诛杀南安王李颖等李氏宗室,又鞭杀已故太子李贤之子(武则天被高宗召入宫后生下一子李弘,被立为太子,后来李弘猝死,武则天次子李贤继立为太子,因与武则天关系不和,又被武则天怀疑派人杀死深受信赖的术士明崇俨,被贬为庶人,后被逼自尽)。

  武则天大肆诛杀李氏宗室子弟的行为引起其余李氏诸王不安,公元688年,琅邪王李冲于博州举兵反叛,越王李贞起兵豫州以呼应,但不久后都被武则天派人平定,二王均身死。此后武则天想除尽李氏诸王,又命酷吏周兴等人展开审讯,逼迫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常乐公主等人自尽。

  女皇登基

  公元688年,武则天之侄武承嗣命人凿白石为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号称在洛水中发现,献给武则天,武则天大喜,为石取名为“天授圣图”。此后武则天加尊号为“圣母神皇”,并亲自拜洛水受图录。史载,武太后亲拜洛受图,为坛于洛水之北,中桥之左。皇太子皆从,内外文武在僚、蛮夷 酋长,各依方位而立。珍禽奇兽,并列于坛前。文物卤簿,自有唐已来,未有如此之盛者也。

  年底,僧人薛怀义奉武则天之令在洛阳建造的明堂落成,号“万象神宫”,明堂既成,又命薛怀义铸巨大雕像,雕像的小指也可以容纳数十人,于明堂北起五层高的天堂来收纳这个雕像,所花费用以万亿计,政府财政为之枯竭。

  公元690年,武则天在洛城殿对贡士亲发策问,是“殿试”之始。她虽以官位收买人心,但对不称职的人亦会加以罢黜;明察善断,故当时的人亦乐于为武则天效力。

  同年7月,东魏国寺僧人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称武则天是弥勒佛化身下凡,应作为天下主人,武则天下令将《大云经》四卷颁行天下,同时命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藏《大云经》,命僧人讲解,并将佛教的地位提高在道教之上。

  

  9月,诸多官民、宗戚、四夷首领、沙门、道士向武则天请求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此前被废黜的唐中宗,如今的庐陵王李旦亦自请赐姓武氏。不久后群臣再奏称“凤集上阳宫,赤雀见朝堂”,武则天方准所请,年已60余岁的武则天于九月九日登上则天门楼,大赦天下,改唐为周,改元天授,定都洛阳(即神都),以长安作为陪都,同时加尊号圣神皇帝,以李旦为皇太子,赐姓武氏。

  公元692年,武则天派人攻打争夺西域的吐蕃(唐太宗时下嫁文成公主给吐蕃国主松赞干布,在松赞干布逝世后,其子嗣垂涎唐丝绸之路的利益,遂攻唐安西四镇,与唐决裂),收复龟兹、疏勒、于阗、碎叶安西四镇,于龟兹再设安西都护府,对安西四镇再增兵三万,此后安西四镇安定,不复唐蕃在西域反复争夺的局面。

  

  公元693年正月,武则天在万象神宫亲自主持祭典,自制宫廷乐舞《神宫大乐》,选用舞者九百人。同年,西突厥拥立阿史那俀子为可汗,联合吐蕃入侵武周;而东突厥被太宗李世民平灭后,在半个世纪以来东突厥各部基本上稳定,后来因单于大都护府下属突厥酋长反叛,被唐军击败后投降被杀,东突厥再度反叛,称后突厥,拥立原东突厥颉利可汗族人默啜为可汗,率众入侵;室韦部落亦是反叛武周。

  公元694年正月,武则天派兵平定室韦叛乱;2月,再击败吐蕃、西突厥联军。四夷酋长用铜铁铸造天枢,立于端门外,铭纪武则天功德,黜唐颂周。公元695年,武则天派兵攻打后突厥,默啜可汗遣使投降并归附武周,被册封为归国公。

  公元696年,营州中的契丹人松漠都督李尽忠、归诚州刺史孙万荣举兵造反,攻陷营州,十日兵至数万,进围檀州,被击退,武则天再派人率兵征讨,但中契丹埋伏而大败。公元697年,武则天再命人讨伐孙万荣等,将其击败诛杀。

  公元698年,武则天的之侄武承嗣、武三思等人谋求为太子,几次使人对武则天说:“自古天子没有以异姓当做继承人的。”武则天犹豫不定之时,宰相狄仁杰劝导武则天说:“姑侄之于母子,哪个比较亲近呢?陛下立儿子,那么千秋万岁后,会在太庙中作为祖先祭拜;立侄子,那么从未听说侄子当了天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庙。”

  同时,狄仁杰劝武则天召回庐陵王李显,武则天思量过后,将李显秘密接回洛阳,朝中大臣得知后纷纷请求立李显为太子,武则天也因此认识到人心所向的是李唐宗室,如果再一意孤行,就会有丧失人心的危险,于是最终还是将李显立为太子。

  

  神龙政变

  武则天在解决了继承人的问题之后,志得意满,加上年龄增长,开始耽于享乐,豢养面首,大修宫殿、佛寺。其中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年少美姿容,常敷朱粉、衣着华丽,而此时的武则天已是暮年,不能长时间上朝,便将张氏兄弟作为耳目,代其宣告国事的处理方案。

  张氏兄弟逐渐借武则天之名插手朝政,不仅陷害宰相魏元忠,将其贬官(狄仁杰已去世)与大臣结怨,也使得武则天有意将皇位回归李唐,传位太子李显的形势发生变化,武则天与李显的母子关系,武则天与朝中大臣的君臣关系逐渐紧张。

  公元705年正月,武则天病重,在迎仙宫集仙殿卧床不起,只有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侍侧。新任宰相张柬之联合大臣、禁军统领等人,佯称张氏兄弟谋反,发动政变,率禁军数百人冲入宫城,杀死张氏兄弟,随后包围集仙殿,要求武则天退位,史称神龙政变。武则天只得禅位于太子李显,自己徙居上阳宫。

  李显复位后,率百官到上阳宫观风殿问武则天起居,此后每十日一往,又尊号其为“则天大圣皇帝”,武周政权至此结束,李唐政权复辟,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等皆复旧制,洛阳再由神都改为东都。

  据记载,晚年的武则天“善自粉饰,虽子孙在侧,不觉其衰老”,等到退位后,却不再梳妆打扮,面容憔悴,李显有一次前往问候,为此而大惊。武则天哭泣道:“我把你接回神都,自然是要把天下托付于你,而五贼(参与神龙政变的五位大臣)却贪求事功,把我惊动到这里。”李显听后,悲泣不已,跪地“拜谢死罪”。

  12月,武则天在上阳宫的仙居殿病逝,与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留无字碑。

上一篇:第七师一二四团天泉润红番茄制品有限公司1500D/T全套生产线搬迁、安装、检修、
下一篇:高质量发展看山西国企:闻风而动 聚势赋能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