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搬新家”数字“赋新能” 24万卷件册档案资料戴“芯”住新房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3-06-08
手机版

  “第一次使用自助查询系统,非常方便快捷,不到5分钟我就找到了刚毕业后工作的档案。”5月30日上午9时,市民王先生在市档案馆新馆,自主使用电子档案自助查询功能,查到了其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经历档案。

  电子档案自助查询是市档案馆新增的服务功能,按照国家级数字档案馆建设要求,新档案馆全面升级软硬件设施,于5月下旬投入使用。新馆查档服务大厅面积约200平方米,是原馆的6倍,设置了纸质档案查阅处、查阅接待处、休闲阅读等功能分区,为市民提供现代化服务场所和优质查档环境,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24万卷件册档案资料搬新家

  市档案馆位于沙市区园林路49号,现代化外观、富有文化内涵的装修,让这栋雅灰色建筑显得气派且庄重。新馆属于国家综合档案馆,占地面积9865平方米,其中档案库房面积4140平方米,馆藏档案数量可达50万卷以上。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于档案馆来说,搬迁是场硬仗,“粮草”就是珍贵且数量巨大的馆藏档案。今年1月以来,档案馆全体人员奋战25天,共搬迁384个单位近24万卷件册档案资料,确保了档案资料实体和信息绝对安全,圆满完成新馆搬迁工作任务。

  一份档案一份责任。市档案馆保存有建国前民国档案6660卷、建国后档案18.3万卷/件、资料3万册、照片档案2万张、实物档案2398件,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参考利用价值,是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新馆的搬迁使用,不仅解决了今后近20年档案接收移交保管问题,而且为全面发挥档案馆“五位一体”功能作用、服务荆州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

  戴“芯”管理档案更智能

  近年来,市民查阅人口普查、招工、职称等民生档案的需求越来越多。为进一步提升档案查阅质效,市档案馆坚持科技引领、强化数字赋能,全面加强数字档案馆创建工作。

  档案查阅中心现已建成数字档案馆,档案“收、存、管、用”每一个环节均实现系统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档案库房配备智能密集架、恒温恒湿一体机、净化消毒一体机等设备,能自动控制温湿度、PM2.5及二氧化碳浓度,确保库房环境稳定。

  为提升档案管理水平,馆内每卷档案还张贴了射频芯片(RFID电子标签),可对档案实体流通进行全程跟踪和定位管理,实现库房档案进出库安全管理。

  目前,馆藏档案已基本实现数字化,接待群众查档一般只需10分钟。

  去年,服务教育系统及医疗系统规范职工档案专审,市档案馆通过数字化平台集中查阅干部职工报到证、职称及工作相关档案资料,单日接待量最高达110人,数字化查询平台极大提高了查档效率。

  “跨馆联动”服务解民忧

  “在荆州能快速查到我早年在当阳上班的工作经历,补齐了7年工龄,少缴了3万元社保金,真是太方便啦!”市民刘先生非常感激市档案馆的暖心服务。

  原来,刘先生经常更换工作,丢失了曾在宜昌当阳市的工作档案,如不能找回档案,就要补缴7年的社保金。

  了解到刘先生的难处后,市档案馆工作人员立马通过省档案资源共享利用平台向当阳市档案馆发出查档申请,并通过电话沟通查档需求。不到15分钟,当阳市档案馆便通过平台将刘先生1982年至1988年的工作调令等电子档案副本传递至市档案馆,圆满解决了刘先生的困难。

  去年,市档案馆成功帮助154名群众解决跨地区查档问题,免除了市民查询档案异地奔波之苦。

  目前,市档案馆已搭建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湖北省档案资源共享平台及学籍档案“跨馆查档、异地出证”平台,并致力于扩大馆际交流服务范围,充分运用网络化、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上下联动、馆际联动的档案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群众跨区域查档需求。

  “到‘十四五’末,我们力争实现馆藏档案总量翻番,突破45万卷,将档案馆打造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谋略库、资源库。”市档案馆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挖档案资源,加强档案编研,切实保管好、利用好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并着力建设数字档案馆,有效对接数字荆州、智慧城市、智慧政务、数字乡村和各行业智慧发展,为荆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档案资源支撑。(记者 谭馨 通讯员 孙玉林)

  举报/反馈

上一篇:贵州遵义:“新雨”育新人
下一篇:燕郊北部科学城再添高标准教育配套 助力区域协同发展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