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区特殊教育中心孙美琴:愿化作一束光 照亮他们前行之路

栏目:教育平台  时间:2023-03-27
手机版

  原标题:即墨区特殊教育中心孙美琴:愿化作一束光 照亮他们前行之路

  在特殊教育的讲台上,青岛市即墨区特殊教育中心教师孙美琴已经站了6年。面对特殊教育的种种困难,她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孙美琴的故事是一个缩影,如今,越来越多教师投身特殊教育事业,用爱与责任托起特殊孩子的梦想和希望。

  “嘎吱——”推开门,一名女老师缓缓地走上讲台。只见她讲课时,眼含笑意,抑扬顿挫。

  在特殊教育的讲台上,孙美琴已经站了6年。作为即墨区特殊教育中心中的一名教师,从学校教课到上门授课,她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成为孩子们心中的“指路明灯”。

  “从事特殊教育,不为‘桃李满天下’的硕果,我和我的学生之间,是梦想相伴、相暖相依。”孙美琴说。

  初次站上讲台的一幕,依然历历在目。“走进课堂,鸦雀无声。孩子们齐刷刷地抬起头、望向我,有的还乖乖地把小手放在背后,眼睛忽闪着,就像星星似的,清澈而明亮,仿佛在说,‘我们都准备好啦’。”孙美琴心头热乎乎的,“老师的肩膀很单薄,却扛着学生们的未来与希望。”

  2017年,孙美琴进入即墨区特殊教育中心,负责特殊儿童的语文教学。正常孩子教两三遍就会的拼音,她却需要花费10倍甚至更多的时间、耐心去教。孙美琴想尽招数,从最简单的“a—o—e”到组词造句,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步提升。

  从教6年,孙美琴一直在思考,如何打开学生心灵的窗口,让“折翼天使”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这个看似简单的目标,孩子们要用数年来学习,从一年级进校开始,每一个孩子都要努力尝试学习和生活中所需的各项技能。

  为了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孙美琴会经常让他们多做简单的事情,比如装扮教室、打扫卫生等。让他们对生活中的小细节、小常识牢记于心,进入社会后才更加适应。孙美琴介绍,和特教的孩子们沟通时,她特别注意肢体动作和表情控制,有时候会刻意放大口型、手势等,让孩子们更易理解其中含义。

  除了在学校教导以外,孙美琴和同事们还经常组织“送教上门”服务。面对不能出门的特殊儿童,孙美琴主动请缨,不放弃任何一个“折翼天使”。

  孙美琴的教学方式得到同事、学生家长的认可。“孙老师对工作兢兢业业,专研教学;在工作上能做到帮、带、教;并且非常熟悉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家庭情况,有爱心,有耐心,能做到因材施教。”即墨区特殊教育中心负责人说。

  “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享受教育的权利,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更需要老师、家长及社会的关爱。”孙美琴介绍,她发现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更想读书,学习对他们而言,不单是知识和生活技能的获取,更多的是与这个社会沟通的桥梁。

  即墨区特殊教育学校采取十五年一贯制教学模式,大大减少了师生间的流动性,使这群特殊孩子的成长更具连贯性。孙美琴介绍,为了让残疾学生更加适应社会大环境,学校在保证国家规定的一般性课程质量和数量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具有特色和亮点的“大生活教育”课程体系。“大生活教育”课程体系,分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三段:每段的课程都包括专门的大生活教育课程、与生活相关的生活习惯养成教育和职业技能课程等。

  将特殊教育普惠发展落到实处,全面提高特教质量,孙美琴的故事是一个缩影。自1959年建校,2013年9月搬迁至现址,即墨区特殊教育中心送教规模逐年增加,学校设有学前康复、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三个学段,现有1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32人,在编教职工63人。

  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单位”“青岛市四星级阳光校园”“青岛市文明校园”“青岛市示范家长学校”“青岛市高水平现代化学校”“青岛市特殊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青岛市残疾人之家”“即墨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获得“即墨区教体局年度综合考核先进单位”和“即墨区群众满意度工作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

上一篇:生为本 课堂“质为上”
下一篇:国内最好的雅思机构排名

最近更新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