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开展个体的理想信念教育,高校应遵循哪些原则?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3-03-27
手机版

  网络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渗透于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在享受网络便利性的同时,许多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冗杂的碎片化信息不能实现全面监管,一些不利于社会稳定、国家治理的言论迅速扩散。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出现偏颇,增加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难度。

  

  以往传统化、单一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不足以应对这种情况,高校必须充分利用自身融合网络信息和搭建网络教育平台的优势,在网络环境下大力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

  网络环境下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原则

  网络环境下,开展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首先要明确的是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作为教育工作的主基调,以确保教育工作完成既定目标、达成既定效果。主要原则包括理论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导向性原则、分众性原则。

  坚持理论性原则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遵循理论性原则,即教育要建立在科学化、逻辑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理论基础上,不可根据某个人、单位、部门的意志随意进行。

  

  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本身就有极强的理论性属性,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依据。如果违背了理论性原则,教育工作就如浮萍一般,没有根基,经不起社会现实的实践考验。

  在中国社会,必须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等内容的理论灌输,使大学生充分认可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正确性、先进性。

  把科学理论内化为潜在意识,外化为行为准则。从而帮助大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内心理想信念,自觉用马克思主义观念看待事物发展变化,积极应对外界环境的干扰因素。

  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的理想和社会的理想相结合,从容、自信地走好人生每一步,担负起家庭、社会、历史、时代的责任。

  

  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在五花八门的诱惑下保持清醒,始终坚持理论性原则,把理论作为理想信念教育任何时候都要抓紧的准绳,确保教育工作实效。

  坚持实践性原则

  务虚的真实目标是务实,在务实中蓄能。“务实”和“务虚”二者是相互支持、促进的关系。不难理解为:实践产生理论需求,理论需求又为实践服务。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不仅是单纯的理论问题,还会面临许多现实挑战,在此领域的专家、学者、教师、学生等在摸索求实的过程中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原则。

  实践原则的贯彻与否,直接影响到其它原则的执行。没有实践支撑,理论就失去了可信度和持续更新的推力。

  

  正确的理想信念,是从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现实条件中得到综合的理解,也来自于对人民群众的深切感情,在社会实践中,它具有指导和提供精神动力的功能。

  再加上网络环境这一背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被赋予了新角度、新内容、新方法,其可行性分析、教育效果检验等都需要在实践性原则下进行。

  坚持导向性原则

  导向型原则的定义是指在实施道德教育时,要在理论指导下明确方向,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互联网信息量庞大,内容有真有假、有正有误,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分辨能力,极易被错误、虚假的内容引导,背离理想信念教育目标和社会发展要求。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进行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要以教学目的为导向和依据,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以确保教育始终能引导正确的价值导向。

  

  即确保教育能帮助大学生坚定政治立场、政治信仰,树立与社会理想信念契合的价值观,构建良好政治生态。

  坚持分众性原则

  分众化这一名词,是传播学中的概念,是指根据用户不同年龄层次、文化背景、心理承受能力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媒介传播。

  落实到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分众化原则实际上就是为了更好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针对大学生知识需求的多样性、个性特点的差异性等。

  将网络环境下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教育方式进行精细划分的原则,使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更贴近于大学生的现实需要。

  具体举例:大学生具有个体身心发展差异,刚刚入学的新学生和即将进入社会的毕业生,对理想信念的定义和坚定程度不是一致的,放在一起教育是不科学、不合理的。

  

  应根据他们当前阶段最直接的现实需求、理想信念教育体系构建情况、个性和兴趣差异,分层次、分批次、分内容地进行主题鲜明、内容鲜活的针对性、个性化教育,并及时帮助他们查摆修正、打实夯牢。

  此外,网络本身就会基于大数据统计基础,根据用户的年龄、阶级、兴趣、个性、习惯、职业等因素向用户进行信息推送,用户接收并消化这些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自身理想信念体系,这也是分众化原则的体现。

  总的来说,分众化原则推动网络环境下的理想信念教育向精准化、信息化、定制化的方向发展。

  结论

  大学生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是国家发展的生力军。高校作为教育和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阵地,顺应网络时代发展趋势,融合高校信息资源和网络平台。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鼓励大学生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结合,帮助大学生早日成长成才,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光荣历史使命。

  高校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在遵循理论性、实践性、导向性和分众性等明确指导原则的基础上开展。

  第一,通过网络主流媒体正面宣传,明确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正确方向。在把握好央视网、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对理想信念正面宣传作用的同时,发挥学习强国、新时代e支部等学习软件的作用。

  

  第二,利用网络红色文化资源,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榜样力量。建设网络红色资源信息库,开发精品化教育课程。

  第三,强化高校公众号平台,培育大学生远大理想信念情怀。明确高校公众号基本调性,丰富公众号宣传内容和形式,构建公众号管理监督体系。

  第四,加强网络自媒体规范运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追求。打造高校网络自媒体品牌,提升教师运用自媒体能力,强化自媒体监督管理机制。

  研究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详细阐述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挑战及目前面临挑战的具体原因。

  

  最后,结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所面临的挑战,重点提出了解决对策。但是受限于本人研究水平,再加上伴随网络环境和教育这两大领域的发展,论文相关研究会不断提出新要求、新内容,论文研究肯定仍有不足之处。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本人仍会继续关注这一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继续深挖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争取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举报/反馈

上一篇:威海市环翠区教育和体育局2023年引进优秀毕业生公告15445
下一篇:教育不只是学业成绩,在培养幼儿中的主要工作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