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课程目标和学习目标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2-12-01
手机版

  季浏

  课程目标的确立基于核心素养

  推荐语

  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核心素养下的学习目标设计是大家关注的问题。不妨从已经发表的文献中对目标的定位、原则、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能带领大家对核心素养下的学习目标有关内容有所借鉴。

  核心素养指引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核心素养的具体化,二者之间呈现出相互联系的关系。其中,课程目标是指期望学生通过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达到的结果。实际上,这个结果意味着对学生核心素养形成水平的期望。《课程标准(2022年版)》基于3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提出3点课程目标。基于运动能力核心素养,提出的课程目标是“掌握与运用体能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在此基础上又描述了具体的目标。运动能力方面的目标期望通过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喜爱运动、参与运动、懂得运动。基于健康行为核心素养,提出的课程目标是“学会运用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又描述了具体的目标。健康行为方面的目标期望通过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健康意义、掌握健康技能、学会健康生活。基于体育品德核心素养提出的课程目标是“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在此基础上还描述了更加具体的目标。体育品德方面的目标期望通过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弘扬体育精神,养成体育品格,遵守体育道德。3个课程目标是有机联系的整体,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进行教学。学生达到了课程目标就是形成了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课程目标,是针对全国的学校提出的总体目标。各校和体育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课程目标,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将课程目标进一步细化为水平教学计划学习目标、学年教学计划学习目标、学期教学计划学习目标、单元教学计划学习目标、课时教学计划学习目标。越是“下位”的教学计划,学生的学习目标就越具体明确和具有可操作性。但需要强调的是,不管哪个层面的教学计划,其学习目标都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3个方面。

  祝兴军

  课堂学习目标设置的原则与构成

  设置原则

  1.?应突出核心素养的发展重点

  《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设计教学计划时,应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有机地融合在教学设计中,并细化为不同教学阶段的具体学习目标,通过选择和组合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促进学习目标的整体实现,帮助学生形成体育与健康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

  因此,课堂学习目标必须涵盖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并且要突出发展体能、运用技能、提高运动认知;锻炼习惯、情绪调控、适应能力;积极进取、遵守规则、社会责任感等核心素养目标发展重点。

  2.应具有清晰的目标层级

  学习目标包括学科课程目标、水平(学段)学习目标、单元(模块)学习目标、课堂学习目标,这是一个相互衔接、层级清晰的目标体系,所有目标最终依托于课堂学习目标的实现。因此,设置学习目标要考虑同一内容前后课时的目标衔接,要在达成上层目标的基础上实现本层级目标,体现不同学段学生的目标差异性。

  3.应符合学生发展实际

  教师应对学生技能运用、体能发展、运动认知水平和健康行为、体育品德表现等进行认真分析和评估,在此基础上设置课堂学习目标。目标设置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和适宜的难度,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必要时可根据学情适时修订改进,以保证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

  4.应明确具体、可观测评价

  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练习达到的预期结果,设置课堂学习目标,应明确、具体、难度适宜、可观测、可评价,尤其是运动技能学习的目标,应清晰描述学生通过学练后,能够在具体条件下将所学动作完成的程度。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方面的目标也要做出清晰具体的描述。如,学生如何看待比赛胜负,调控情绪;如何在学练活动中勇于挑战、积极进取;如何遵守比赛规则,对待对手与裁判等。

  (二)构成要素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运动技能和发展体能的学练过程,学练过程包含学生的练习内容、学练情境及学练活动中的运动行为表现等,因此,学习目标应由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练习内容及情境所表达的学练条件、学生在学练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运动行为3个基本要素构成(见表1)。

  

  祝兴军

  目标设置建议

  《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依据课标、地方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始终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将其贯彻在教学过程中,并结合所教运动项目特点,科学设置学习目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根据目前课堂学习目标设置存在的问题,依据《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的课程目标、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及其发展重点,参考以往课堂学习目标的常见分类方法,体育课堂学习目标设置应当遵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分别围绕每个方面的发展重点来设置课堂学习目标。

  (一)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重点是发展体能、运用技能和提高运动认知。其中,学习运动技能和发展体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载体,也是体育教学的侧重点;运动认知则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对项目特征、规则、要领、方法及其他相关知识的知晓、理解、应用,是一个日积月累的学习和提高过程。可以说,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离不开运动能力目标的实现。

  运动能力目标对应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参加与组织体育展示和比赛活动,显著提高体能与运动技能水平;掌握科学锻炼方法,养成良好锻炼习惯,掌握基本健康技能等课程目标发展内容。运动能力目标的内容表述主要是学生参与课堂学、练、赛活动的行为表现及学练后应达到的掌握程度。

  如,《足球—脚内侧传接球》中,学习目标设置为能说出脚内侧传接球支撑脚位置和踢球腿用力顺序,了解脚内侧传接球在足球比赛中的作用;能通过脚内侧传接球练习,70%的学生2人距离10m能够连续传接球6次以上不失误,30%学生完成距离5m连续传球;能积极参与课堂体能练习,发展速度、协调和下肢力量。

  又如,在《轻器械健身操及体能练习》一课中,运动能力目标可设置为能说出轻器械健身操的动作名称,知晓健身操的锻炼价值;80%以上的学生能在音乐的节奏下展示轻器械健身操动作,20%的学生能够在同伴的帮助下完成动作;能积极参与课堂体能练习,发展力量、协调、柔靭和平衡能力。

  (二)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的发展重点是培养锻炼习惯、提高情绪调控和适应能力。学生只有经过足够次数和时间的运动参与,才会产生运动兴趣,养成锻炼习惯,才会在剧烈运动情境中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才能直面困难和挫折,有效调控情绪,学会人际交往。健康行为目标对应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校内外的体育锻炼,掌握科学锻炼方法,养成良好锻炼习惯;情绪稳定、乐观开朗,善于交往与合作,适应环境能力强等课程目标发展内容:健康行为目标表述主要指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尤其是锻炼习惯、情绪反应、人际交往中的行为表现。

  如,《足球脚内侧传接球》中,健康行为学习目标可设置为积极参与脚内侧传接球技能学练,体验传接球的成功乐趣;体育课上具有安全意识及良好习惯。

  又如,《轻器械健身操及体能练习》一课,健康行为学习目标可设定为积极参与课堂各种练习和比赛,能较快适应教师安排的练习分组,完成练习任务,与同伴友好相处,合作学练。

  (三)体育品德

  积极进取、遵守规则和社会责任感是体育品德的发展重点:学生只有在竞赛规则的约束下,在胜负未料的激烈竞赛中,才能激发强烈的进取心和挑战精神,才能促使学生形成遵守规则的意识,才能在关键时刻勇于担当责任=体育品德目标对应学生能够主动克服困难,具有顽强勇敢、积极进取、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行为等课程目标发展内容。体育品德目标表述主要是学生在体育竞赛及其相关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运动行为。如,《足球—脚内侧传接球》中,体育品德学习目标可设置为在体能练习中勇于挑战自我极限;在比赛中能团结协作、尊重对手、遵守规则、服从裁判,能够正确对待比赛输赢。又如,《轻器械健身操及体能练习》一课,体育品德学习目标可设定为在集体展示活动中表现出积极进取、遵守规则的意识与行为,有较强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常见的体育学习目标的表述方法有行为主义目标表述法、格朗伦的内外结合目标表述法、艾思纳的表现性目标表述法。其中,行为主义目标表述法是行为主义提出的目标编写模式,是指用可观察和测量的行为来表述的目标,主要适用于认知、运动技能和体能领域目标的表述;格朗伦的内外结合目标表述法是将内部心理过程和外显行为结合起来的表述方法,主要适用于情感领域目标的表述;艾思纳的表现性目标表述法是专门针对情感领域目标提出的,要求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但不精确规定每个学生应从这些活动中习得什么,这种目标只能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具体化的一种补充,不能单独使用。

  行为主义目标表述法是应用最广的方法,目前学习目标的表述也大都是采用行为主义目标表述模式。

  行为主义认为一个规范、明确的学习目标表述应包含四个要素:行为主体(Audience)、行为活动(Behavior)、情境或条件(Condition)、表现程度(Degree)。因此,行为主义目标表述法也简称为ABCD法。其中,四大要素的具体内容如下: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学习目标所预期和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因此,规范的学习目标开头应该是“学生……”事实上,在表述学习目标时行为主体一般略去不写,但目标表述的方式仍应较明确地体现出学生是行为完成的主体,如(学生)能说出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要领。

  常见的错误写法有:“让学生学会……”“发展学生……”这样的学习目标出现了的行为主体错误,即把教师当作行为主体。行为活动是指用以说明学生在学习后应获得怎样的知识和技能,态度会有何变化等,要用可观察、可测量的术语——行为动词,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在表述学习目标时,应尽可能选用那些意义明确、易于观察的行为动词,并采用动宾结构。即,使用“说出”“列举” “做出”等具体行为动词,再加上说明学习内容的宾语,如“(能)说出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能)做出行进间运球的动作”等。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主要说明学生在何种情境或条件下完成指定的操作。体育教学中对行为条件的表述常用的有以下三种:一是提供信息或提示,如“利用垫子和身体,创编钻山洞的游戏”;二是时间限制,如“在一节课中学会三种以上的跳跃动作”;三是完成行为的情景,如“在课堂交流时,能表达出在活动中取得的进步”。表现程度是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表现程度一般采用定量的指标或标准,如“至少学会三种抛、掷轻物体的方法”。

  体育学习目标的设计流程初期,在设计指向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时,可以按照如下流程来进行编制。等对学习目标的设计过程掌握熟练后,可依据个人能力适当删减部分环节,以使目标设计过程更加高效。

  (一)明确学习目标的使用对象

  在设计学习目标前,首先应明确学习目标的使用对象是学生,学习目标是学生学的目标而非教师教的目标。教师应始终围绕发展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需求,力争做到眼中看着学生、心里装着学生、脑中想着学生。

  (二)根据课程标准、学情、学习资源初步编制学习目标

  在设计学习目标时,首先应深刻理解课程标准中与主题相匹配的内容,准确把握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维度。其次要充分把握学情,教师可运用访谈法、调查法、课堂观察法综合了解学生学情。此外,还要用好学习资源,如教材、校内外课程资源等,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运动知识与技能。教师基于课程标准、学情、学习资源,围绕本课学习主题,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四个学习目标维度进行目标编制。

  (三)规范学习目标的语言表述

  对初步编制好的学习目标进行系统加工,按照规范的语法格式叙写学习目标。一般而言,一条学习目标往往针对一个核心概念学习。常采用行为主义法对学习目标进行表述,即“行为主体+行为活动+情境或条件+表现程度”。

  (四)检验、评定并不断完善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学习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应在后续设计评价任务和学习活动过程中不断地修订,并在课堂中不断地检验、评定与完善。因为,我们制定的原目标可能会在实践中呈现定位过高或过低等现象,可能会激发学生的消极心态。在修订学习目标时宜选取脚手架形式,使学生逐步达成学习目标。

  

  

上一篇:新东方直播火出圈,腾讯精准减持,退市压力下,教育类公司积极自救
下一篇:大学最热门专业排行榜:未来10大热门专业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