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让无数读者意犹未尽!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3-03-24
手机版

  今日推荐:《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作者:李一鸣。搜索书名开始观看吧~

  

  -----精选段落-----

  第三章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

  楚庄王在相国孙叔敖的辅助下,国力强盛,雄心勃勃,欲问鼎中原。因此楚、晋之间必有一战。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因为郑国对自己的态度摇摆不定,出兵围攻郑国都城政(今河南新郑)。晋景公派主政至卿荀林父率上、中、下三军救郑。听到郑国已归降楚国,晋军内部开始出现分歧,上军主帅士会主张退兵,中军副帅先彀主张继续作战,若中途而退,霸主晋国将颜面扫地。楚庄王原想降郑后退兵,后在宠臣伍参的建议下,趁晋军内部意见分歧之际,出兵击晋。结果晋军大败。

  此战奠定了楚庄王称霸中原的基业。

  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

  历史进入春秋以后,原先西周实行的井田制崩溃,牛耕和农具普及,生产力得到大发展,私有土地增多。这些私有田产是不纳税的,而且在自家的土地上干活很有干劲,收成大大提高。可这样一来,不纳税的土地越来越多,而诸侯或贵族控制下的公田,却由于歉收等原因,赋税收入大减。各国的统治者们不乐意了,为了增加自己的赋税收入,诸侯们想了个办法——进行赋税制度改革。

  前594年(鲁宣公十五年),鲁国实行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即“初税亩”。鲁国承认土地私有,无论是公田还是私田,一律按亩纳税,税率为亩产量的十分之一。

  继鲁国之后,楚、郑、秦等国也都进行了类似的赋税改革。至此,土地私有制取代了土地公有制,一种新的封建土地关系形成。

  公元前589年鞍之战

  春秋时期,晋、齐两国争霸,晋国战败以后,霸势渐衰,齐国开始不把晋国放在眼里。

  公元前589年,齐顷公一面远交楚国,一面攻伐自己的近邻鲁国。鲁国的盟国卫国派孙良夫、石稷、宁相、向禽率军援助鲁国,结果为齐军所败。鲁、卫两国向晋国求援,晋国派大军出击齐军,晋、齐两国大战于鞍(今山东济南)。齐顷公亲自挂帅出战,他的手下逄丑父作战也很英勇,但最终不敌晋军,齐军大败。晋军主将郤克乘胜追击,齐顷公和逄丑父在战车上互换了位置,侥幸下车脱逃回国,逄丑父被误认为是齐国国君而被俘。两国之间的战后谈判在讨价还价中展开:齐国向晋国求和休战。晋国不许,要求齐顷公将其母萧同叔子送到晋国来当人质,还要把田间阡陌改为东西向,因为晋国在齐国的西边,这样便于晋国日后出兵攻打齐国。这样带有侮辱性的“灭国”条件,齐国当然不肯接受,据理力争。最终晋国答应,齐国归还侵占鲁、卫两国的土地,战事消停。

  通过鞍之战,齐国想代替晋国的设想未能实现,但是齐顷公振兴政治,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公元前579年第一次弭兵之会

  所谓“弭兵”,即消除兵祸,控制军备。春秋时期,弭兵之会共进行两次,两次发起者都为宋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宋国地处晋、吴、齐、楚等国的交通要道,但凡列国发生战争,身处其间的宋国必然遭殃,因此其渴望和平的诉求最为强烈。

  公元前591年至公元前580年,晋、楚两国为了争夺中原霸主的地位打得不可开交,而宋国夹在两国之间,成了主战场。然而,晋、楚两大国旗鼓相当,谁也没有能力将对方制服。经过十余年交战,双方都疲惫不堪。

  公元前584年,楚国人钟仪被郑国俘虏,郑国将楚俘献给了晋国。公元前582年,晋景公有意释放楚俘钟仪,楚共王遂借此良机,派遣公子辰至晋,以示停战修好之意。夹在楚晋之间的宋国,早已苦不堪言,渴望休兵和平,宋国大夫华元得知两国均有停战之意,遂积极奔走,力促和平。

  公元前579年,晋、楚两国宣布休兵罢战,在宋国西门外订立盟约,史称“宋西门之盟”。此为第一次弭兵之会。

  这次得来不易的和平并没有维持太久,仅4年之后,楚国就背弃盟约,出兵攻打郑、卫。晋国一看楚国架势,于是联合吴国一起对付楚国,晋、楚两国再次燃起战火,在鄢陵刀兵相见,第一次弭兵之会就这样宣告破产。从长远来看,此次弭兵之会的意义在于开启了中国召开和平会议的先河。

  公元前575年鄢陵之战

  晋、楚为争夺中原霸权开展的又一次大战。

  公元前575年,楚人诱使郑国叛晋归楚。晋厉公率师伐郑,楚共王前来救郑,两军相遇于郑国的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六月二十九日晨,楚军突袭晋军,想在齐、鲁、宋、卫等国援兵到来之前,速战速决。晋厉公确定了作战方略,首先分出一部分兵力,攻破楚军之中力量薄弱的左军和右军,然后集中兵力攻打楚国的王牌军“中军”。战争从清晨持续到夜幕降临,楚军大败,楚共王带着被射伤的眼睛退兵。

  晋、楚前后经历了三次大型会战。此战之后,楚国失去争夺中原霸权的实力。而晋国虽然霸权在握,但对周边国家的控制力也相应削弱了。

  公元前562年鲁三分公室

  鲁三分公室是一个很长的故事。

  公元前693年,鲁桓公死于齐国,其长子即位,是为鲁庄公。桓公次子庆父、三子叔牙、四子成季辅政,三家卿大夫分别是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其后人史称“三桓”。由此奏响了三分公室甚至四分公室的序曲。

  “三桓”分别以费邑(今山东费县)、成(今山东宁阳东北)、郈(今山东东平东南)为封邑,他们在各自的封邑内修筑城池,积累实力。

  公元前627年,鲁僖公去世,其子文公即位。在鲁僖公、文公时期,鲁僖公的兄弟东门襄仲权势日炽。文公死后,东门襄仲杀了文公的嫡长子,而立庶子俀,是为鲁宣公。从宣公时期开始,鲁国公室卑而私家强,进入东门氏专权的时期。

  此时,孟孙氏、叔孙氏分别与东门氏发生冲突,实力大削,而季孙氏则采取了亲东门氏的策略,实力得到了保存。

  举报/反馈

上一篇:桐乡拼多多代运营公司|拼多多网店托管
下一篇:艺术设计留学推荐信怎么写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