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栏目:义务教育  时间:2022-10-23
手机版

  动态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动态资讯

  >>

  新闻快递

  >>

  正文

  新闻快递

  通知公告

  热点信息

  摘要:教育公平和质量是当前最受诟病的话题之一,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成为我国教育的痛点。本文作者首先提出了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城乡办学条件方面的差距、教育资源及教师素质等方面,进而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原因;其他造成教育不平衡的原因还包括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以及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等。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需从加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谋求教育资源的均衡配制、强化学校管理、提升教师素质等方面加强管理和改革。

  关键词:义务教育 发展 不平衡 原因与对策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以公平为基础的社会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公平有助于提高效率、维护社会政策秩序。然而教育公平和质量是目前社会最受诟病的话题之一,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成为我国教育的痛点。

  一、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与校之间在教育发展方面呈现出的不均衡、不协调性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山区学校与城区学校之间、与发达地区学校之间的差距更为明显。从发展不平衡的角度看,我国三大地带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呈现出东部发展水平大于中部发展水平,中部发展水平大于西部发展水平的格局。其中,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以及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在三项增长指标上的差距仍然

  很大。

  (1)城乡之间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在原有的计划经济体下,我国逐渐形成了“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在这种价值取向的主导下,国家政策优先满足发展发达地区和城市居民的利益,这就直接拉大了城乡的差距。近几年,我国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也有所加强,但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生均预算内事业费以及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等方面城乡义务教育还存在巨大差距。

  (2)办学条件方面的差距。城镇学校的办学条件已基本达到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发达地区学校即更为优越,城区学校和发达地区学校高标准的教学楼,运动场馆、有高标准的实验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以及舒适的学生公寓。而乡村学校,尤其是贫困山区学校连最起码的办学条件都不具备,这些学校教室紧缺,无实验室、图书室,更就谈不上有体育场、馆和学生公寓,相当一部分乡村学校仅凭简陋的教室,简陋的宿舍,简陋的食堂来办学。就办学条件而言,特别是就校舍、场地质量来看,可谓是天壤之别。

  (3)教育资源的差距。教育资源包括软件与硬件,软件主要指的是师资力量,硬件主要指的是学校基础建设,在许多发达地区,很多学校无论是在软件还是硬件上已经向现代化一流学校迈进,尤其是学校信息化建设已基本完成,而在一些不发达地区,很多学校却还在为各方面条件基本达标而努力,根本谈不上任何信息化建设。

  (4)师资方面的差距。城镇学校有充足且优秀的教师数量;而乡村学校则教师编制少,教师数量缺额,并且综合素质不高,专业知识功底不扎实,从而导致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与城区学校的教育质量存在较大差距。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教育教学能力不强、优秀教师短缺等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还占统治地位,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根本原因

  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实施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内部主导因素、外部控制因素等。

  1.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区域广阔,各地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各地区教育投入的差别,地区经济条件好的可以加大教育的投资,以更多的资金办学。同时,在不少地方教育机会的竞争成为家庭经济实力的竞争。如,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可以花重金,让孩子到师资、教学条件好的学校择校学习;而经济拮据的家庭,只好让孩子到条件一般甚至很差的学校就近入学。尤其在农村,孩子辍学现象非常严重,其均与经济有关:有的是家庭贫困无力支付学费,连一般学校也上不起,甚至十几岁的孩子便需要出外打工以养家还有一些在学业成绩上有资格升学深造的学生,纯粹由于经济原因而失去了上学机会。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原因。

  2.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我国义务教育投资和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近几年来,许多地区为打造窗口学校、示范学校,对个别学校投入大量资金人力,人为的造成学校差别.重点学校由于在福利待遇上的优厚,吸 引了大量的名师,一进一出,造成重点学校与普通校师资力量差距越来越大。于是重点学校、示范学校越 办越好,师资力量越来越雄厚,也因此被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所追捧和青睐。得到的优秀生源也越来越 多。而普通学校却越办越弱,师资流失,生源减少。

  3.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目前,社会对学生的评价机制不健全,产生了名校出高材生、名企用名校生的片面认识和基本事实。 求学者为了将来有个优越的生活环境,办学者看重既得利益。国家的教育改革实施力度不深入和干预机制不完善,使得不合理的需求有了市场运作的空间。另外,各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差异,也是造成义务教育不均衡的一个主要原因。各校由于发展历程不同,办学理念不同,校长管理方式不同,造成了在管理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

  三、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策略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的核心更应该是公民受教育的机会平等,是人民按需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平与均衡。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解决义务教育阶段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 一)加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根本。

  1.改变教育在各级政府绩效考核中的方式和权重.要解决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关键在于各级政府 领导的转变观念,不要再把自己辖区内的升学率,看做自己的政绩加以炫耀。下级政府大都会以上级政府的考核目标为指挥棒,如果上级政府把义务教育均衡性摆在优先考核的位置并严格执行,或者实行一票否决制度,义务教育一定会均衡发展起来的。

  2.确立均衡的义务教育投入机制。这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教育资源的投入应以学生数为 标准,而学生数的确立则应以学校的办学场地、设施、教师数等为基准。同一区域内的学校硬件设施基本相同,同时要加强薄弱学校的硬件建设。还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缩小城乡差别,让农村学校有条件 能发展起来、提高农村地区、边远地区办学条件和水平。

  3.建立省级统筹的教育经费保障方式。当下教育经费的管理是以县级为主的管理方式,而各地区发展 很不平衡,这就决定了在义务教育投入上的不均衡性。所以,应该建立省级统筹方式,建立省级义务教育基金,专款专用,保证各地的均衡投入。同时要建立学校帐户制、教师帐户制和学生帐户制。学校经费、 教师工资、学生经费直接由省级部门打到对应帐户,避免层层截留和挪用。

  (二)谋求教育资源的均衡配制

  1、优化城乡校网布局。要按照"优化布局、创建名校、扩大规模、提高水平"的要求,科学调整学校布局,优化配置教育资源。要按城市发展规划、人口分布情况和未来生源数的测算,合理调整教育布局规划。要通过资源整合、加快建设,使优化教育资源的过程成为促进学校均衡发展、优质发展的过程,让处于各层次的学校在动态发展过程中实现高位平衡,形成与新一轮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相协调、结构完善、规模适度、功能齐全的优质高效校网布局。

  2、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制定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有关标准,使每所中小学校的教育在发展中有章可循,也可以约束政府部门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使每所中小学校都能拥有大体均等的物质条件和师资队伍条件,从而在义务教育领域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3、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要在摸清底子的基础上,制定薄弱学校改造规划,分期分批地逐步实施。积极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创建工作,并逐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要建设好农村寄宿制学校,保证寄宿制学校的经费,切实解决好学生的住宿、饮食问题,强化学校安全工作,提高寄宿管理水平。

  4、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借助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最大的社会效益,实现区域内、区域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广阔平台。要加强宣传和政策规范,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认识;要加大教育信息技术的硬件投入,保证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顺利实施;要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

  5、强化教育督导。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双高普九"、"对县督导"、"党政主要领导抓教育工作督导考核"的督导评估体系,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情况,纳入干部的政绩考核内容。

  6、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一是构建教师队伍生力军。积极引进一些有志于教育事业的优秀青年人到教育队伍,并让他们迅速成熟起来,成为教育事业的生力军。二是构建开放灵活的农村教师终身教育体系,不断提高广大农村教师的综合素质。三是完善教师交流机制。建立骨干教师柔性流动机制,制度性地推动优质师资向相对薄弱学校流动,逐步实现区域师资的有机融合和均衡配置。要逐步建立城市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同时要建立、健全农村教师到城市学习进修制度。四是组建优秀教师为主的名师讲师团,实施"名师带徒"工程,实现先进理念共享融、优秀资源共用、有效成果同享。

  (三)、强化学校管理,提升教师素质。

  1.建立合理的学校评价体系。义务教育阶段,衡量学校和教师好 坏应当着重看学校和教师培养了多少的合格人才,而不是看学校和教师培养了多少的升学人才。政府教育部门应该从政策上解决这个标准问题。

  2.实行集中办学机制。合理规划区域内学校布局,把办学条件差,生源差的一些学校有计划的合并, 根据人口多少,集中办几所教育资源基本相同的大学校。这既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又有利于解决 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3.建立标准化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应该规定一个标准化学校的要求,包括场地、设施、 设备、教师 等资源配置的标准。如果区域内各校都标准化了,教师无论身处哪所学校,都能获得一样的条件和发展, 学生无论在哪所学校都能获得良好的学习,也就没择校的必要了。

  4.创办一批特色学校。要鼓励学校从自身实际出发,挖掘潜力,进行规划与设计,塑造学校文化与个性,创建特色学校,从而实现义务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在政策上淡化学校等级评估,强化学校特色评估,鼓励学校在办学规范化的基础上向个性化发展。

  5.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第一、大力开展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的教师培训工作。第二、加强教师培训体系建设。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安排和组织教师培训,充分发挥教学教研室的"研、训、管"的作用。第三、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围绕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存在的重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创新培训模式,坚持因地制宜、以校为本、注重实效的原则,大力开展校本培训。

  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础、实现社会公平的起点。国家办教育需要理性规划,教育工作者需要理性负责;接受教育需要理性对待,评价教育需要理性思考。在今后的工作中,各级政府要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推动教育公平法制化,积极推进政策引导,促进教育资源合理分配,加大力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科学规划和监管,以高科技手段服务教育资源共享,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公平体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志民 重点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国际教育与交流 2018.6

  2.米庆安 马艳 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发展问题对策研究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10.18

  3.旭东英 邢顺林 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对策研究 西藏大学学报 2011.4

上一篇:义务教育具有哪些特征
下一篇:企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最近更新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