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之子的逆天操作:大人认为的疯狂,在孩子不过想以为常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0-02-29
手机版

  只做深入浅出的文娱。

  深撩可加关。公号看剑,不剑不散。

  看过《言叶之庭》和《秒速5厘米》的同学,都不会忘记新海诚对雨和雪细致入微的描画,真实到变成了另一种真实,即美。

  雨在现实中并不讨喜,雪在消融后让人骂上几句阴冷。

  但这都不妨碍在艺术中,成为最亮眼的意象。

  在《言》和《秒5》中,新海诚倾泻的是青春期的懵懂和无力,所以那些美作壁纸的画面足以让人有窒息的危险。

  少男少女对这种危险是毫不畏惧的。

  老树新花六月雪

  本以为,雨和雪,在新海诚的旧作中已经用尽其力,登峰造极了,谁料想,这个有着足控的不老少年,还是玩出了新花样。

  不再是各种场景各种视角下的雨丝雨线雨幕,不再是动中显静的漫天落雪,悄无声息,只留一列火车暂停在茫茫旷野,一排车灯温暖离人心,不再是樱花如雪人独立,等待复等待。

  如果说以前的画面过于阴柔,切中女生的审美。那么如今的《天气之子》呈现给我们更多的是刚烈。

  《天气之子》继承了《你的名字》里面的寻求元素,不再坐等。

  这股刚烈从画面开始渲染,直到和人物严丝合缝地融合在了一起。

  是暴风雨!是噼里啪啦;是雨后雪,似有诡异;是逆天夺爱,无法无天,just for you!

  青春期激烈的荷尔蒙,在《你的名字》和《天气之子》中被渐渐燃爆!

  于是,我们看到,倾斜的甲板、少年的离家、新楼对锈楼;我们看到,暴雨如注、晴天成了插曲、汪洋强暴东京、看到了新海诚对张爱玲笔下的倾城之恋的一种超越……

  “一座城的颠覆成全了白范间的爱情。”

  张爱玲在小说中庆幸的是战争搓合了爱情;而在《天气之子》里,完全是少年的洪荒之力在与天斗。

  情节硬伤?还是举重若轻?

  对雨和雪,新海诚已经在之前交够功课了,这部电影不形成加分项,观众即使没有审美疲劳也不会有惊艳之感。但画面,在这部电影里,很新海诚,是在及格线上的。

  对画面的精雕细刻,才让新海诚有了“壁纸狂魔”的绰号。如果再讲好故事,那就是完美。

  个人认为,故事讲的最好的是《言叶之庭》,铺垫做得充分,时机把握的刚好,冲突来临时人物的情绪酝酿到了最高点,合情合理,给人很大的反差和回味。

  《秒速5厘米》胜在情绪和氛围的营造,不疾不缓,完全是用男主的内心在观察整个世界,因此画面全然都是主观的色彩。

  《你的名字》的情节是两个时空的双线结构,像村上春树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一样,双线并进,偶有缠绕,最后汇合成一股力量,激荡心扉。

  而在《天气之子》里,这些情节上的技巧基本都消失了,男主帆高的离家原因是故意留白?如果是,意义又在哪里?

  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也是写一个离家少年,但远比这个要深刻,化用了俄底浦斯王的悲剧故事,讲述了一个有弑父情绪的男孩如何成长,回归社会的故事。

  因为是单线结构,所以整个故事显有轻微拖沓。

  老板圭介的角色,其实可以再拓展出另一条社会层面的线索,增加少年美好与现实残酷的张力,但没有,这个角色的设定下文会有提及,暂且不表;

  晴女阳菜的设定,牵连到了灵魂、彼岸、神话、大自然,这些可以大做文章。

  其实,国产动漫《大鱼海棠》在这方面做得还是很用力的,但野心太大,最后有些烂尾,收不回来了。

  也就是说,《天气之子》可以加一条彼岸的线,这意味着整部电影的工作量要加大一倍,历时3年可能就要变成历时6年了。

  《千与千寻》也是两条线,但现实那条线,只是起个辅助说明,点到为止,故事基本上是在神话那条线来展开。

  宫崎峻将神话世界用了重笔,这也是一种处理方法,而且是“自找苦吃”,遂成经典。

  而新海诚,可能不想那么快变伟大,就选择了避重就轻,用些讨巧的办法,夹带自己中意的私货,不保证经典,但保证大卖。即可。

  想以为狂,习以为常

  整部电影中,值得一提的是圭介这个角色,与帆高有相同经历,但又市侩,完全社会化的一个形象。这个形象可以和男主形成一种强烈的冲突,但最后的“倒戈”又让人觉得三观易碎,人设不稳。

  新海诚在塑造人物上,不是狠角色,可能心里还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少年吧。

  也毕竟,面对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少年,情节处理起来不能完全社会化。

  因此,我们看到,《言叶之庭》的结局是默默的等待;《秒速5厘米》的最后是对青春无奈之痛的咂摸(不必求一个禁果)。这些结局是不违社会伦理,且有治愈作用的。

  但,新海诚终于要,求一个结果了。从《你的名字》里面的穿越时空,终成恋人,已经显出导演的意图。如果说穿越恋爱还太不现实,那这次的争夺晴女,则更接地气。

  新海诚在电影中用少年的纯粹和激情推动了一切不可能成为可能,在大人不许早恋、学习苦闷抑郁的大环境下,有勇气让少年不顾一切地突破社会规则,去做疯狂的事,这是对教育伦理的一种解构,略带一丝嘲讽的笑。

  过度高压后必是加倍的反弹,如何构建合乎人情的少年伦理观,是这部电影牵扯出来的一个社会话题。

  从这个角度来看,情节上的硬伤,也可忽略不计罢。

  深入撩,可加关。

  公号看剑,不剑不散!

上一篇:《速度与激情9》问题不断,新老更替,他成唯一中国演员?
下一篇:如何初步区分感冒、流感和新型肺炎?重视肺炎,不应恐惧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