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折射 “地球也要抖三抖”蛮干文化,片中有三大蛮干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0-02-29
手机版

  清朝末年,国家送一批留学生到日本留洋,意图振兴中国的国防。这里面就有后来大名鼎鼎的邓世昌。

  二十一世纪初,中国送一批电影导演到好莱坞学习,意图振兴中国的商业电影。

  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就像中国送足球运动员到足球强国去学习一样。

  郭帆与刘慈欣

  现在成果初见成效。2014年,中国导演郭帆参加了到派拉蒙公司的第二期交流学习,他与宁浩是同一期的,算是“黄埔同班同学”,所以宁浩拍摄《疯狂的外星人》的时候,就顺手把自己用过的太空舱借给了郭帆拍《流浪地球》。

  郭帆之前只拍过两部电影,都是小成本的现实题材电影,但到好莱坞学习回来之后,他开始了大手笔营建,制造了好莱坞电影里司空见惯的品种——科幻片《流浪地球》。

  这种勇气与探索的确是振兴中国电影的一个极大的好事。

  但电影毕竟是电影,用不着用政治正确来为电影套上名头,它不过是一项娱乐的项目。我们有些人陷入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世界是非白即黑的,你夸这部电影,就是五毛,你说这个电影的不足,你就是黑子。

  我觉得都不是对一部电影的正确的态度。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的背景究竟是怎样出现的?为什么它的大胆的想象,好莱坞从来不敢涉足?

  为什么中国人要玩就玩大的,敢把地球搬走?好莱坞为什么就没有这样的勇气?

  我们现在看到一个牵强附会的解释,说中国人有故乡情结,所以逃亡的时候,要把自己的地球带走。

  连刘慈欣现在也在大家的不断提醒与启发下,幡然醒悟,认识到,自己当年写这个小说的目的,潜意识里也是表达了中国人的恋乡情结。

  是不是如此?

  我觉得并不这么简单。

  其实,我倒觉得,《流浪地球》反映了中国人骨子里最喜欢做的“地球也要抖三抖”的蛮干文化。

  首先,我们必须看到,刘慈欣在写《流浪地球》的时候,他就是带着一种坏坏的笑来写的,他完全是用一种调侃的、荒诞的、不正不经的口吻与心态来写这篇小说的。

  对于刘慈欣小说里为什么总给人一种强烈的充实感,我之前总结过他有一个基本的三板斧。这就是:

  1、 科幻核心,越来越向荒诞派倾斜,它给人的感觉是“匪夷所思”。

  2、 现实问题,越来越向悲剧味倾斜,它给人的感觉是“人生况味”。

  3、 叙述技巧,越来越向逆向性倾斜,它给人的感觉是“悬疑惊悚”。

  关于刘慈欣小说设置中的逆向性特点,我们在《三体》中可以看到作者屡试不爽地重复使用, 比如叶文洁走到了自己的反面,正是她惹来了“三体人”对地球的进攻;章北海看起来是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但正是他隐藏了自己的悲观主义情结,执行了逃亡主义,他其实就相当于一个汪精卫式的人物,但在迎战三体人的战争中却因为保留了实力而成了英雄。

  在小说《流浪地球》原著中,流亡的地球中曾经发生过一次暴动,暴动的原因是太阳没有爆炸,民众怀疑政府,从而揭竿而起,发起了带领地球重返故乡行动。这一段触目惊心的描写,正是刘慈欣对现实人类社会的一种深刻的认知,如果用我们孔夫子的一句话来形容的话,这就叫“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当让民众用脚与手投票的话,往往会偏离正轨。

  你不能说刘慈欣会同意这样的历史规律,但他在小说里用文学形象再现了人类社会的这种种邪念式的存在,这就是刘慈欣的科幻与众不同的地方。

  《流浪地球》最初的缘起,我倒是觉得源自于刘慈欣的一个恶作剧的念头。

  你看,你们好莱坞整天在那里呼天抢地地拯救地球,好像地球就是你家的独有财产一样,你想怎么样就怎样,只要你干的是什么拯救大业,其它国家都如入无人之境。

  难道地球就是你好莱坞的吗?

  地球是公有财产,咱们也有权力来想象处置一下地球的命运。这一次,咱不跟在你们好莱坞屁股后边玩那些鸡毛蒜皮的玩艺,玩导弹攻击、玩空中大战、玩克隆人方阵,咱玩不过你,但咱有办法,咱会把你老家连根搬啊。

  咱把地球搬走,你好莱坞电影里那一套,都使不上了,你想想,中国人意气风发,你好莱坞那一套英雄,在小说与电影里都成了狗熊,怎么没有看见一个什么“侠”蹦出来的?

  倒是中国的一个躲避父亲的无知小儿,随便溜达,到地面上逛了逛,就把地球给拯救了,让“复联英雄”“钢铁侠”“蝙蝠侠”的老脸往哪儿搁啊。

  这样,刘慈欣在《流浪地球》小说里奠定的恶作剧念头,经过电影的接力棒的发扬光大,终于成功地把好莱坞的拯救电影的套路给打得鼻青脸肿。

  中国人终于在《流浪地球》抢夺了对地球命运处置的话语权。

  看看电影《流浪地球》里,根本是剔开好莱坞电影的美国英雄闹革命,在太空舱里,我们看到五大国的国旗,中国置于中间,的确大涨志气,而且与中国人合力排除万难的空中英雄,还是俄罗斯人,好莱坞的神一样存在,在电影里被清除得一干二净。

  但是,刘慈欣在《流浪地球》小说里采取的办法,是一种蛮干的办法,这种蛮干,在中国有着优良的传统。我们都熟知“地球也要抖三抖”的名句,这反映了中国人一度时期对自然的一种偏激的看法,这就是人类是可以凌驾在地球之上,操纵与提拎地球的。

  这种思维方式,也变相地影响了《流浪地球》的小说创作。移植到电影中来,这个最伟大的中国式创意,也成了电影最吸引人眼球的一道神彩。

  电影《流浪地球》里第二个蛮干,同样带着中国人的相当然精神。看看影片里的刘启是如何异想天开、灵机一动地想到点燃木星计划的。

  站在宏伟的木星之下,他的中学知识提供了他无所畏惧的想象,木星上有氢气,地球上有氧气,两相混合,不是产生强力的冲击波,把地球给冲走吗?

  就像大跃进时期,家家炼钢铁,知识储备就是中学生的那一套原理,可是后来炼成了钢铁了吗?

  第一个蛮干,也就是移动地球,在电影导演去向科学界请教的时候,已经受到了科学界的否定,科学家说,地球像鸡蛋,里面是液体,大压强推过去,地球像蛋一样,根本撑不住。

  但是导演跪求科学家千万不要把这个电影的“梗”给灭了,咱还要用这个伟大的想象、伟大的“梗”去灭好莱坞的后院呢。科学家向资本服输了,科学投降了。

  第一个蛮干,科学界高抬贵手、放你一马,让你电影直接奔好莱坞杀过去了。

  第二个蛮干,点燃火星,就让民间科学间去试验讨论吧。

  电影也意识到中学生水平的刘启未免太小儿科了,还把以色列科学家拉来垫背,要知道,以色列科学家在中国民间科学爱好者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地位。

  电影里的第三个蛮干,就是最后的人海战术了。

  这也是被众多的专家认为是体现集体主义精神的片段。

  其实好莱坞也有集体主义精神吧。咱们的姜文、甄子丹不是还参加了《星球大战》的一集战斗的么?

  在《流浪地球》里,一个中国女孩用一篇散文的精华,拉回了许多各国的救援者。

  这些救援者召回来干什么?

  大跌眼镜的是,他们是来到中国救援队身边提供人力支援的。

  我们看到,大门前,一波波的救援队来了,人叠人,人挤人,人多力量大,撸起袖子加油干,完成了中国人最喜欢想象的人多力量大的奇观,大家一发力,难题攻破了,最后一分钟营救成功了。

  这就是中国人特有的对“干”的想象。

  在电影院里,当看到镜头上煞有介事、正襟危坐的神圣场面时,总觉得暗暗的好笑,本身就是一个不可能存在的前提。而编写这个电影后台背景的动机,鲜明地暗含着刘慈欣的恶作剧的成份在内,我总是能想象得到刘慈欣那一本正经的坏坏的笑。

  电影不过把作者的那一份想象,化成了可见可观的画面而已,如果我们非要为这份妄想,注入政治正确的许多高大上诉求,那就显然是得不偿失了。

上一篇:俄罗斯未来或将独享北极航道,这一点世界各国都比不上
下一篇:评《唐人街探案2》:不如第一部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