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西方又日本,88岁矶崎新获2019年普利兹克建筑奖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0-03-06
手机版

  “在追寻建筑意义过程中,他创造了高质的建筑,直到今天,他的作品仍无法用任何一种风格来定义。”北京时间3月5日晚11点,普利兹克建筑奖公布了2019年的获奖建筑师为日本建筑师矶崎新(Arata Isozaki)。他也是日本历史上第8位获此殊荣的建筑师。

  “他始终保持全新的思维和视角来设计每一座建筑,他的思想一直行走从未停滞。”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对矶崎新的这句评语,几乎可以囊括这位前卫的先锋建筑师贯穿一生的思想与形象。

  88岁的矶崎新,用超过半个世纪的建筑实践向世界证明,他留下的不仅仅是100余座前卫新颖的建筑,更多是先锋的思潮。他像一位知识广博的预言家和叛逆者,纵横建筑、装置艺术、雕塑、版画和写作,成为建筑界的跨界奇人。

  因为他狂飙激进的先锋姿态,人们把矶崎新称为“日本建筑界的切·格瓦拉”。“矶崎新+胡倩工作室”合伙人、中国建筑师胡倩对矶崎新的评价是“从未失去过锐利”,她认为,矶崎新随着年纪增长,看上去是温和了许多,“但他的思想始终保持敏锐,从不追从流行,而是创造风尚。”

  在中国建筑批评家范迪安眼里,矶崎新是一个建筑精神的探险家,他曾说,“在国际现代主义建筑已经提供了大量遗产的条件下,矶崎新不是顺从已有的建筑观念和主义,而是以批判性的视角重审建筑的现代化进程。他对一切已有的建筑秩序、规则、方法和风格保持怀疑,他的目光穿越了建筑与城市、结构与规划、自我与社会的界线。”

  在矶崎新获奖消息传到中国,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这是早该属于他的奖项。更有国内建筑师诧异,“以矶崎新的地位,我以为他早就拿到了普利策克奖。”

  真正走向世界的“世界公民”

  1931年生于日本九州大分县的矶崎新,19岁进入东京大学建筑系,23岁就在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1913-2005年)研究班学习,后者是1987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被公认为日本现代建筑领袖人物。1961年获博士学位,矶崎新进入丹下工作室,三年后独立拥有自己的设计事务所。

  他的早期作品多分布在故乡九州,由大块混凝土墙构建出造型独特的体块组合,比如大分县图书馆、北九州美术馆、群马县立近代美术馆等,这类作品具备的巨型尺度和带有纪念碑式的沉重感,暗喻着他所表达的“未来城市总有一天会变为一堆废墟”。在他的作品里,有黑暗的、压抑的观感,也有幽默与反讽。这些建筑理念与特质,与他14岁时亲历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不无关联。

  30岁之前,矶崎新在日本国内到处游历,并进行了至少十次环球旅行。这些经历让他不断追问自己,什么才是建筑。

  矶崎新对少年时代的回忆,就是核爆中心的兵营和避难所,印象最深的就是满目疮痍的废墟,建筑毁于一旦,“我对建筑的最初体验是一片虚空,我开始考虑人们应如何重建家园和城市。”他的建筑和思想之所以一直在变化,恰因二战后整个世界秩序的重建,他不断寻找变化,不停留于过去,形成矶崎新的独有风格。这风格从他的故乡起步,逐渐扩展至大阪、东京,最后影响到全球。

  1980年,矶崎新凭着第一个海外项目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在国际上确立自己的名声。他在全球完成的100多个建筑项目中,代表作有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设计的圣乔治宫体育馆、迪士尼总部大楼、卡塔尔国家会议中心等。作为日本人,矶崎新总是称自己“世界公民”。他的建筑既是西方式的又是日本式的,他曾把自己的职业描述成“一位永恒的中间媒人”,在东方和西方之间架起桥梁。

  普利兹克集团及凯悦基金会主席汤姆士·普利兹克说,在西学东渐的时代,矶崎新是第一批赴海外建造楼宇的日本建筑师之一,“他深受‘世界公民’理念的影响,他的建筑设计也真正走向了国际化。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建筑正需要这种沟通。”

  建筑思想家的中国实践

  十多年来,矶崎新在中国的名声或是建筑作品,都超越了他的同辈日本建筑师。

  2004年,矶崎新就在上海设立了工作室,与1996年就与他合作的中国建筑师胡倩一起,在中国创作了许多非凡作品。事实上,早在1994年,矶崎新就开始了在中国的建筑实践。据胡倩回忆,从1994年至2004年,中国建筑项目就开始在矶崎新日本工作室遥控完成,比如天津泰达的雕塑、九间堂项目和深圳文化中心。

  从2004年庞大的喜马拉雅中心开始,矶崎新团队最核心的力量开始向中国偏移,随着工作室建立,中国项目也日渐增多。这些年,中央美院现代美术馆、朱家角谭盾水乐堂、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湖南省博物馆等,都发挥了矶崎新的艺术想象力,这些在中国的建筑实践,也成为他新时代的代表作。

  胡倩曾评价矶崎新“从不拘泥于一种风格,每十年就重新定位一次自己”。而他评价自己的建筑生涯“从不屈服”,“不屈服于既定的社会制度、生活观念和当下的技术”。除建筑作品,矶崎新也笔耕不辍,发表大量建筑专著,并涉猎随笔、小说乃至剧本。

  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称矶崎新为“建筑思想家”,在矶崎新看来,建筑师纯粹以技术来建造建筑,建筑思想家则要在建造时考虑城市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在对各种关系加以衡量和思考的前提下来完成他的建筑设计。”

  “我希望成为一个世界性、国际性的人。”矶崎新曾说。除了上百个已完成的建筑作品,事实上,要真正了解矶崎新,还需要看他更多“未建成”的模型与设计,在建筑界,他那些作品甚至比建成的更有影响力。

  在全世界范围,日本建筑师早已形成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从矶崎新的老师丹下健三开始,欧美建筑界就开始关注日本的建筑设计,同样师从丹下健三的槙文彦(1928-)、黑川纪章(1934-2007)、大高正人(1923-2010)、菊竹清训(1928-2011),都是日本建筑界鼎鼎有名的大师。

  从丹下健三开始,槙文彦(1993年)、安藤忠雄(1995年)、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团队(2010年)、伊东丰雄(2013年)、坂茂(2014)直到矶崎新,都获得了普利兹克大奖。在日本,建筑师之间的代际传承与发展已成为一种被研究的现象,日本建筑谱系体有着新旧更替的“节点”,每一代都能诞生出色的建筑师,整个脉络均匀而连贯,这一切都有赖于日本建筑教育的开放、完善,以及整个社会对建筑师的良好支撑。

  作为日本历史上第八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得主,矶崎新受评委会瞩目的另一点,也包括他的伯乐眼光。一直以来,矶崎新持续提携处于职业生涯初期的建筑师,其中不乏日后成长为业界翘楚的杰出才俊。

  1982年,矶崎新在香港举行的国际建筑竞赛上一眼看中扎哈·哈迪德的方案,将其作品从初审淘汰的名单中起死回生,并一跃获得首奖。多年后,在中央电视台新台址的竞标中,作为评委的矶崎新再度力排众议,选择并肯定了库哈斯的方案。

  库哈斯曾直言,矶崎新是他永恒的研究对象,他工作起来既优雅、伤感,也粗鲁而抽象,“实在不容易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一直拥有创造力;实在不容易在创造力过程中表现得这么不连贯、不一致,以及充满想象力。”

上一篇:湖人队中谁的先发位置最稳固?他比球哥更有大心脏
下一篇:LOL永远的神!Faker成LCK首位两千杀先生 LPL仅一人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