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在教学中生根发芽,防止教育与教学严重分离

栏目:教育活动  时间:2021-06-09
手机版


1教育理念的偏差造成教育追求的失落

教育的目的在于促成个体生命的成长,而教学活动则是教育发生的土壤,教育目的的实现内在的涵盖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但事实上,首先是来自传统评价下的升学压力,应试的牢笼“ 阴魂不散”,从某种程度、某个侧面限制学校的“ 教育追求”。办学者原本人文、丰满、温热的教育理念,在这种升学压力的挤压下显得机械、干瘪、冰冷,继而他们妥协、退让、投降。在理念层面教育消失于教学中,教学对教育产生一种本能的排斥,成绩增长而不是生命成长成为学校的“ 追求”。


2教学行为的偏差带来教育效果的异化

课堂教学活动更多指向了考试成绩,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习惯性地满堂灌、直奔主题、目中无人。在“ 唯分数论”的导向下,老师们似乎已经忘却了教育的使命在于唤醒学生的生命自觉,沉迷甚至沉溺于应试技巧和高分秘籍的“ 传授”。当教育性被人为地拒之于教学活动门外之时,教学便只剩下单一、功利、冰冷,教学的效果被严重窄化甚至异化。


3让教育在教学中生根发芽的策略

3.1让教育在教学中生根发芽,学校要改变教育理念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学校要为人的终生发展奠基。作为人的生命成长的重要场域,学校理应从“ 唯分数论”的狭隘中走出来,要把教育的价值追求聚焦在个体生命的成长。从这个层面讲,教育的范畴远远大于教学。在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时代背景下,学校要从根本上改变对学生“ 唯分数”的单一评价机制,要让育人朝着“ 人的全面发展”努力,要把唤醒学生主体生命、促进学生生命成长作为自己办学的价值追求。让人、让生命成为教育的起点与归宿。


3.2让教育在教学中生根发芽,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

教学具有教育性,育人是教学的根本价值追求。学生本就是以全部的身心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学生要带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考、饱满的生命力走向社会,将学生和学生的成长作为教学的目标与追求,而不仅仅是所谓的“ 分数”和“ 排名”。所以,教师的课堂理应是关注学生生命、发展学生生命的神圣场域,理应是学生生命成长的乐园。


3.3让教育在教学中生根发芽,走出“唯分数论”的评价怪圈

让教师的教学走出单一、功利、冰冷的教学模式,落脚于丰富、多元、温热的育人方式。只有这样,教学的教育价值才能得到实现,我们才能重拾教学的“初心”,教学才能真正地成为学生个体成人的坚实路径。让教育在教学中生根发芽,理应成为所有教育人的追求。

上一篇:家风教育公益活动在长举行——上好孩子的人生第一课
下一篇:劳动最光荣——马昌营中心小学劳动教育周活动

最近更新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