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位名家的38部代表作

栏目:教育活动  时间:2021-06-03
手机版

“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主要收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学者、兼及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华人学者的原创名著,涵盖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法律、社会学和文艺理论等众多学科。

丛书选目遵循优中选精的原则,所收须为立意高远、见解独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专著或论文集;须经历时间的积淀,具有定评,且侧重于首次出版十年以上的著作;须在当时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并至今仍富于生命力。

自1897年始创起,本馆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己任,近年又确立了“服务教育,引领学术,担当文化,激动潮流”的出版宗旨,继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系统出版“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后,近期又有“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等大型学术经典丛书陆续推出,“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为又一重要接续,冀彼此间相互辉映,促成域外经典、中华现代与当代经典的聚首,全景式展示世界学术发展的整体脉络。尤其寄望于这套丛书的出版,不仅仅服务于当下学术,更成为引领未来学术的基础,并让经典激发思想,激荡社会,推动文明滚滚向前。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已出版的38种著作。

1.《古代中国与世界》

刘家和 著

一部研究古代中国与世界的重要著作

著名史学家刘家和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主张通过比较研究来深入探讨中外古代历史文化内在结构的异同

对古代世界主要文明地区的社会阶层与社会结构问题、中西思想文化的深层结构问题,以及古代文明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2.《乡镇治理与政府制度化(修订版)》

赵树凯 著

微观分析与宏观视野的结合

政策分析与学术研究的结合

本土研究与比较视野的结合

现实分析与改革导向的结合

本书开创了中国政府研究的新路径

尝试性讨论乡镇政权的出路和制度化的建设方向。

既具有扎根于乡土研究的生活气息,又体现了理论研究的系统思考


3.《日本佛教史》

杨曾文 著

中国第一部日本佛教通史专著

重点阐释中日两国佛教亲缘关系

介绍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历代重要佛教制度


4.《现象学及其效应:胡塞尔与当代德国哲学》

倪梁康 著

研究展现现象学运动发展全貌

倪梁康教授的代表作

批判性回顾现象学运动哲学思潮


5.《比较法学导论》

米健 著

一部比较法学的教科书

着眼于比较法学基本问题的研究

以一个中国法学者的角度

兼具整个世界法律体系的视野

对现今中国法律“两系四域”的现实格局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独到的论断


6.《刑法的基本立场(修订版)》

张明楷 著

行分析与研究中国的刑事立法与刑法理论

本书既解释了现行刑法的基本立场,也阐释了作者在刑法上的基本立场,如坚持客观主义立场、主张实质解释论和结果无价值论、肯定以心理责任论为前提的规范责任论、提倡共同犯罪之行为共同说,以及并合主义等。


7.《代议制度比较研究(修订版)》

周叶中 著

创建代议制度研究的理论体系

明晰代议制度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总结出代议制度产生、发展及其运行的规律

并对比较宪法学的完善和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8.《逻辑·语言·计算:马希文文选》

马希文 著

马希文,我国著名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我国人工智能和计算语言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杰出的科学普及工作者。

本书反映了他在多个领域所做的开创性、先驱性及前瞻性的贡献,对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有重要启发,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9.《法治秩序的建构(增补版)》

季卫东 著

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法学著作之一

确立了新程序主义的建构法学立场

折射出十五年来制度变迁的曲折历程


10.《德国文学史(修订版)》(全五卷)

范大灿 主编

迄今为止中国日耳曼学研究的扛鼎之作

统一看待从开始到两德统一的德国文学发展变化

着重讲述它是如何发展演变的

各个文学时期是如何衔接的

各种流派、各个作家的历史渊源和历史作用


11.《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马克壵 著

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马克垚

三十余年勤奋治学的结晶

对中世纪研究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阐释西欧封建社会的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

研究了它们的发展变化以及在社会中的地位。


12.《周期波动与结构变动》

马建堂 著

周期波动与结构变动是经济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分析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殊原因和机制

以及在此周期性波动中产业结构变动的特征

确立了相应的周期-结构对策

为实现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提出了重要建议


13.《价值学说史(修订版)》

何炼成 著

本书全面论述了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学说的渊源及发展


14.《经济转轨理论大纲(修订版)》

吕炜 著

本世纪初对中国经济转轨所做的一次系统性总结

探索真正以转轨国家实践为研究对象和体系的转轨经济学


15.《探寻中国趣味——中国古代文学之历史文化思考》

郭英德 著

走入古代文学大观园寻找中国趣味

本书针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了别开生面的深入研究,从审美趣味、文体特性、叙事观念、文化心态、文学教育等多个视角,揭示出古代文学中别具一格的中国趣味,使读者在新鲜的阅读体验中对古代文学进行历史探索和文化思考。


16.《魏晋南北朝诗歌史论》

傅刚 著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的自觉时期”

力求还原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发展的实貌

本书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史作为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来考察,依照诗歌发展的规律重新确定各文学现象存在的合理性,并由此考察作家在文学史中的作用和地位。


17.《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

唐力行 著

商人的活动遍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本书正是从商人与近世社会相互作用这一广阔视野,考察商人在近世变革时代的特有功能。


18.《缺席与断裂:有关失范的社会学研究》

渠敬东 著

荣获第三届(2003年度)胡绳奖

如果说社会学这个传统的许多重要概念,如整合、团结、功能、分化等,都不免浓厚的社会救治的味道的话,那么有一个概念可能是个例外,这就是失范。涂尔干简明地揭示了这个概念对于社会学家的悖谬:失范意味着“社会在个体身上的不充分在场”和“社会的缺席”。


19.《拜占庭帝国史》

陈志强 著

国内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研究拜占廷帝国史的专著

全书采用通史与专题史相结合的方法,按王朝成立时间顺序,较为全面阐释了拜占庭帝国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特色。


20.《唐诗流变论要》

葛晓音 著

当代唐诗研究的重量级著作

对唐诗的整体艺术特征及成因作了深入探讨和研究

本书从历次诗歌革新的背景思潮、儒学玄学思想的影响、文人行为方式和观念取向的演变等多种视角,对南朝至盛唐诗歌发展的若干外部原因提出了新颖独到的见解;同时结合诗歌体式内部规律的探讨,着重研究了初盛唐五言古诗、新体诗、歌行、五七言律、绝句等各种诗体的发展规律。


21.《奋进的历程:中国基督教的本色化》

段琦 著

汇集整理大量第一手可贵资料

分析百年来中国基督教本色化的进程

国内对基督教本色化研究的第一部专著

对于中国基督教来说,“本色化”就是跟随时代调整自己,以适应中国的客观现实。


22.《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

王俊豪 著

2002年获中国经济学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该书是我国最早系统研究政府管制经济学的著作。

——张卓元(中国当代经济学家)


23.《道德失范研究:基于制度正义视角》

高兆明 著

国内最早且最系统地从制度正义角度理解道德失范现象的学术著作

探寻美德对于生活世界的意义

从宏观的角度研究道德失范问题,所关注的焦点不是制度公正的具体内容,而是提示制度公正建设对于克服社会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道德失范现象的意义。


24.《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

苏国勋 著

中文世界中第一部韦伯研究专著

国内较早用韦伯的视角来审视现代性的著作


25.《逻辑的观念》

王路 著

“逻辑的核心是‘必然地得出’,归纳逻辑和辩证逻辑不是逻辑”

本书从“逻辑”这个名称的不同含义、不同逻辑教材的不同内容和不同逻辑史著作的不同内容出发,寻找其中共同的东西,探讨其内在机制。


26.《思辨的张力:黑格尔辩证法新探》

邓晓芒 著

对黑格尔辩证法的一个具有开拓性的研究成果

本书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了历史渊源的追溯和逻辑结构的分析,指出它由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要素构成,即作为内在动力的自否定的努斯精神和作为反思形式的逻各斯精神。通过与中国哲学的比较,深入分析了黑格尔哲学中这两大精神的运作方式及相互关系,阐明了由此形成的黑格尔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统一的体系特征,展示了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内在联系和差异。


27.《柏拉图诗学和艺术思想研究》(修订版)

陈中梅 著

从本体论、认识论、神学、心魂学

以及政治与道德的角度切入

全面展示柏拉图诗学思想


28.《<逻辑哲学论>研究》

韩林合 著

《逻辑哲学论》是20世纪最伟大的西方哲学家之一维特根斯坦的早期哲学著作,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经典之一。

本书利用维特根斯坦所有的第一手资料以及大量的二手研究资料,严谨、深入地探讨了《逻辑哲学论》的主要思想,特别是细致地研究了其中最为困难的几大问题。


29.《海德格尔哲学概论》

陈嘉映 著

读懂海德格尔

国内首部系统介绍海德格尔思想的专业著作

本书讨论了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所呈示的一些关键性概念,整体上展现了海德格尔以《存在与时间》为代表的哲学思考路径:从存在者出发追问存在本身,从“是于世中”出发反思传统认识论,从人生在世的基本情绪出发领悟人的生存本质,人“在情绪中现身,在筹划中领悟,在语言中交流,在存在中展开存在本身”。


30.《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闽台三村五论》(增订版)

王铭铭 著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

中国东南沿海的闽台语言一文化区域

对三个村落长时间田野考察的研究成果


31.《古代小说版本探考》

潘建国 著

潘建国教授近十年在小说版本考辨方面的累积性成果

发掘沉埋于历史长河中的罕见版本

从稀见的海内孤本中窥见小说情节发展的脉络

揭示古代小说发展过程中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原因


32.《易学本体论》

成中英 著

用新学解释易经的典范之作

本书阐发了易之五义和易的本体世界,建立了周易哲学的本体论与诠释学的系统架构,为本体论诠释学提供了一个经验及体验的起点以及思考和理解的方法与方向。


33.《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

郑功成 著

中国著名社会保障学学者郑功成教授的代表作

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介绍社会保障理论的教科书般的著作


34.《徽州社会文化史探微――新发现的16至20世纪民间档案文书研究》

王振忠 著

国内第一部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研究徽州文书的著作

深入徽州各村落进行田野考察

搜集上万件散落在民间的徽州文书

复原重构一个历史长时段中的徽州社会文化

展示传统徽州社会商业、风俗及文化的丰富内涵


35.《结构转换与农业发展》

马晓河 著

不同的制度选择,既影响结构转换方式,也影响产业关系的生成。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产生了农村工业和城市工业并存的两重工业化新格局。双重二元结构的形成并没有必然性,它是体制转换过程中的特殊产物。在新时期,中国应该实行两重工业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变双重二元结构为一重二元结构。为此,中国必须继续坚持改革,实行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和制度安排。


36.《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第二版)

邓正来 著

邓正来原创性著作

追问“中国为什么会缺失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

对近三十年中国法学进行“总体性”的反思和研究

中国不仅要成为一个“主权性中国”

更要成为“主体性中国”

以一种主动的姿态参与世界结构的重构进程


37.《与命与仁——原始儒家伦理精神与现代性问题》

唐文明 著

探讨原始儒家与现代性的关系问题

涉及中国思想史上的重大问题

本书对原始儒家的特点的领会和诠释

抓住“天命”的核心观念

与新儒家的解释旨趣迥然相异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8.《村庄的再造——一个超级村庄的变迁》

折晓叶 著

中国当代社会学人个案研究的典范之作

既记录了上世纪90年代南部中国一个村庄的现代转型的历史过程和机制

又树立了如何扎根中国经验进行社会学本土化经验典范

理解中国学术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上一篇:第七届南昌市中小学生、幼儿科技节启动仪式暨第36届南昌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终评展示活动顺利举行
下一篇:39岁郭晶晶现身艺术展,一袭红色长裙,网友的关注点却在她肚子上

最近更新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