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在线教育都不是真正的“互联网+”教育

栏目:在线教育  时间:2020-01-21
手机版

?“我看过的‘互联网+’的项目,100个里面都不准有一个是真正的‘互联网+’。只有用第三空间重新去架构教育的实践,才是‘互联网+’教育。”昨天,在中国教育明德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基础教育学习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技术委员会主任陈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当前,“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国内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无论公办学校,还是教育机构,纷纷将互联网、AR/VR、物联网等技术引入教学实践。但是,在陈丽教授看来,多数人对信息技术在教育中作用的理解,仅仅将其作为提高教育教学的生动性、沉浸性和效率、效益的一个手段和平台,以及在更广大的空间分享教育教学资源。事实上,“互联网+”真正意义,在于推动教育由两空间支撑向三空间支撑的转变。


陈丽教授指出,之前,人们的生活空间主要由物理空间和社会关系空间构成。随着第三个空间——互联网的出现,未来人类所有的生产生活实践都将由三空间支撑。由于互联网空间自身的属性的不同,使得三个空间所支撑的人类实践、流程、方式、功效都发生改变。所以,教育信息化就是将原来由学校教育这种社会关系空间提供的教育实践,向提供满足人类终身学习的教育服务体系转变。


“互联网正在推动着人类教育的根本性变革。”陈丽教授强调,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传播知识的实践。但是,教育传播的内容发生了变化。人类走到了信息社会,在互联网支撑下,知识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都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随着文字的出现、印刷术的发明,人类生产生活的智慧不仅能够用符号化的方式记录下来,而且能够以书本的方式进行传播。于是,产生了一个专门传播印在书上的内容的职业和行业,就是今天的教师和学校。


陈丽教授表示,教师和学校使得人类的知识传播,进入了标准化、规模化的时代。与农耕时代的教育相比,这是人类教育的进步。可是,通过提纯,在把人类智慧符号化的同时,很多境遇化的东西却丢掉了。当前,学校知识传播中的一个问题是,因为文字承载的智慧类型是有局限的,而且在学校传播的内容都是社会高度共识的内容。所以,学校教育是在传播最大公约数的内容,结果却忽略了人和人之间是有差异的。


陈丽教授特别提到,“我的任务是减负,可能今天在座很多老师要增负。在学校标准化的知识传播过程中,所提供的仍是共性的知识传播。“现在,互联网来了。在学校体系中传播的内容,基本是少数知识分子提炼出来的一般性规律和原理,而且只能以有利于文字等符号化的形式传播。在互联网环境中,知识的生产转变为群体智慧的汇聚产生,特别是这个知识是动态变化的。也就是说,人类今天的智慧形态、智慧汇聚方式,智慧传播方式以及智慧选择标准,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知识选择的标准不再是最大公约数的共识,而是个体认为对自己有用就可以了。所以,每个人都有一个圈子乃至几个圈子,家长、老师想把孩子们从那个圈子拉出来,没那么容易。因为那是符合自己特点需要的,不是别人给设计的,因而孩子就是感兴趣。“陈丽教授谈到。


那么,当前的教育将如何培养学生?陈丽教授指出,连通将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人类的发展是由三个网络决定的,一个网络是神经网络,另一个网络是概念网络,即知识和经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网络,就是连接有价值的信息源的能力。现在,中高考改革与以前最大的不同,就是整合能力。整合能力前提是有内容可以整合,整合能力就是将有价值的信息整合成为自己的能力。换句话说,教育是在帮助学生与有价值的信息源建立联系,并有能力不停地动态维护有价值的信息源,这比某一个内容更有价值。


”教学已经不是简单地把你知道的告诉学生,而是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新的生态,这个生态有利于他跟有价值的信息源建立联系,不停地自我完成知识的更新和提高。当今时代,连通成为教育新的本质,’互联网+教育‘所实现的不仅是个体学习层面的连通,还包括教学层面资源的共建共享,还包括组织层面的自组织多元共治。所以,’互联网+‘需要充分体现连通、开放的新时代教育的本质。“陈丽教授如是说。

上一篇:俞飞鸿清爽装扮似少女,48岁至今未婚,曾表示26岁后无结婚想法
下一篇:史上最全:一篇文章看懂在线教育平台四大分类

最近更新在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