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的迷局与跟谁学的大考

栏目:在线教育  时间:2020-04-27
手机版

?无数人事的变化孕育在时间的胚胎里,莎士比亚如是说,在今天这个构筑于经济脉络之上的社会里,恐怕没有什么会比商海风云更加瞬息万变的。

回首这些年,从风风火火的线上热潮,到锋芒毕露的线下暗流,互联网的风口此起彼伏,而百业争流是时代的常态,随时触礁的压力则是无法回避的副产品,可创业者在下一个潮头翻盘的机遇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触手可及。

这是时代的魅力,既创造奇迹,也毁灭奇迹。

在这个特殊的寒假里,在线教育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轻易地站上风口,成千上万的课堂搬到线上,从前耗费巨资才能拉来的流量,此时却像上帝忘记关掉的水龙头,源源不断。

来自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期间,在线教育用户比去年同期增长22%,教育学习类APP的DAU从平日的8700万增至1.27亿。

在线教育平台则顺势添柴,广告综艺齐上阵,算是赚足了眼球,二级市场上,在线教育概念遭受热捧,以中概股为例,自1月20日以来,在线教育板块在短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便飙升25%。

意想不到的是,2月25日晚间,针对明星平台跟谁学的一份长达59页的沽空报告,像是一盆凉水直面浇来,资本的狂欢瞬时灭掉一半,A股、美股、港股三大市场在线教育板块同时开始走低。

随着教学被大规模迁移到云端,在线教育的种种弊病也逐渐被放大,舆论的姿态开始有所保留,像教育这类慢生意,在风口的加持下,真的能像电商、出行、直播等赛道那样被快速催熟吗?

这边质疑声刚起,那边一记重锤落下。4月8日凌晨,头部玩家好未来自爆数据注水,不仅再次引起跟谁学的空头共振,也几乎将整个行业都拉下水。

至此,2020年的这个冬春之际,在线教育从资本风口到舆论刀尖,仅仅用了80天。

01 风暴之眼

当今的舆论场,势能往往捉摸不定,但却总会上演似曾相似的戏码。

在凌晨的暴击刚刚落下,4月8号一大早,跟谁学就火急火燎地召集媒体举办了一场线上发布会,准备以真诚透明的姿态扳回一局。

但这一次,面对质疑,跟谁学的表现与曾经的趣店惊人地雷同,创始人陈向东的回应,也像极了当初的罗敏,不仅毫无说服力,还让公众更添一层误解,其股价在发布会当天继续下跌了6.1%。

除了公关层面的神同步之外,这家6岁的年轻公司,在发展节奏上其实也与趣店有诸多相似之处。

时间拨回到2013年,雷军的风口论一经抛出便带来剧烈冲击,在移动化的旋风之下,一切都显得浮沉不定,人人都渴望觅得一枚永不磨灭的定海神针,永立潮头。

终身学习的姿态,不断迭代的思维,是最接近这一终极密码的方式,正如俞敏洪所说,不变革就要死,但尾大不掉的新东方,彼时线上业务却仅占1%左右。

对于变化的这种既敏感又迟缓的状态,让作为新东方执行副总裁的陈向东产生了一种时不我待的危机感,隔年便作出了辞职创业的决定,只身投奔了移动互联网。

在启赋资本的扶持下,2014年9月跟谁学面世,被称为教育界的淘宝。半年后,顺利拿到5000万美元巨额A轮融资,估值高达2.5亿美元,陈向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要做教育行业的颠覆者

不过,最初的O2O平台定位却没有实现这个目标。在短暂的辉煌过后,跟谁学迟迟无法找到合适的变现途径,2016年,平台陷入了烧钱补贴的无底洞,而刷单、裁员的负面传闻也屡屡见诸报端。

此时,在行业两千多家平台的不同探索中,B2C大班双师课逐渐成为了一种更具实践意义的方向。

以经纬投资的猿辅导为例,其从工具类产品入手,依次尝试了C2C直播模式,B2C1对1模式,终于在2016年通过大班双师课摸到了门道,当年实现营收1.2个亿。

在同行的示范效应下,2017年,跟谁学摒弃了淘宝模式,宣布转型B2C大班双师课,主打K12教育,正如趣店一样,虽然不是自身商业模式的开创者,却比所有人都更能发挥其效用。

这次转型几乎为跟谁学改写了命运。

第二年,跟谁学其顺利扭亏为盈,第三年,便赴纽交所上市了。当然,若以2017年这个新起点来算的,跟谁学的上市速度与趣店也是一样快。

02 卷面印象

回到这次风波,如果单从创始人口号式的话风来看,跟谁学好像缺乏那么点真诚,考虑到陈向东在新东方任职时就是如此,演讲空泛,甚至有时候毫无逻辑,因此很难就此判断这家公司的真实状态。

回溯历史业绩,或许能提供另一种判断维度。

不同于新东方、好未来等从线下起家的巨头,以颠覆者姿态出现的跟谁学选择从线上包抄,毫无疑问,其互联网范式会显得更加轻盈,对应到财务上便是更低的业务成本。

一个很直观的对比就是,好未来、新东方这类综合性公司,由于线下门店的沉重拖累,其业务成本占总收入的比重基本在4~5成,而跟谁学与新东方在线这类纯线上平台则仅在2~3成。

当然,即便都是同一阵营,跟谁学与新东方在线也是存在明显差别,这就要归因于二者在产品定位上的不同:新东方在线主打的是小班教学,而跟谁学则主攻大班双师课。

总体而言,大班教学对于教师资源的利用率的确更高,要知道,2019年,跟谁学的274万总学员其实都主要靠232名讲师来投喂。

但这绝不意味着,这种模式的盈利能力会更强,因为跟谁学这种在线平台,前端需要辅以高度的运营水准来支撑。

从财务表现来看,跟谁学目前的运营还达不到吸引自来水的程度,仍然主要依赖于高强度的营销。

对比来看的话其实很明显,过往三年,跟谁学的运营费用占总收入的60%以上,比好未来、新东方要高出一个量级,而这其中,绝大部分均用于平台的营销推广。

以2019年的数据为例,跟谁学全年的营销费用为10.41亿,占全年运营总成本的76%,对比全年21.15亿的收入,这意味着,从学员身上收取的每一块钱里,都有一半需要拿来买流量。

所谓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线下是沉重的门店拖累,线上是高昂的推广代价。

综合下来,跟谁学、好未来,新东方这几大玩家,虽然各自落脚点均有不同,但最终的营业利润无一例外,都在10个百分点左右。

03 潮水之下

看起来似乎是殊途同归,可对比同行的估值水平,当下的跟谁学却谈不上便宜。

以同是K12赛道的独角兽猿辅导为例,根据媒体公开报道但未经核实的数据,其过往三年的营收规模分别在2亿、15亿、30~40亿,相比跟谁学的0.98亿、3.97亿、21.15亿,要高出一个量级。

但是根据猿辅导3月末新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来看,跟谁学当前的市值与其在一级市场78亿美元的估值不相上下。或许,不是猿辅导被低估了,而是跟谁学被高估了

二级市场上,在一个平均48倍PE的教育培训行业,跟谁学的239倍PE估值,在一众同行里,仅次于好未来。

虽然用户规模来看,如今坐拥219万付费用户的跟谁学与好未来的232万相差也不大,可股市里,投资者却赌的是未来。在这个层面,跟谁学与好未来、新东方等巨头还真隔着一个身位

首先,互联网势能向线下转移已是大势所趋,对教育行业来说,线上线下相结合的OMO模式在过去几年也已经很明显了。

以新东方为例,旗下东方优播于2016年开始启动,试水OMO模式,到2019年11月末,已经入驻全国128个城市,而这一扩张势头还将继续,其管理层预计未来半年将继续新增入驻城市13~35个。

2020年的这一场史无前例的流量拉练,或许将加速这一趋势的爆发。

在线教育的种种弊端,在这个特殊的假期里已被指数级放大、观察,未成年人自律性的欠缺、在线学习氛围的淡薄,也再次证明了线下教育的不可替代性。

未来,OMO融合模式将是必然,但比起好未来、新东方等对手的天然优势,跟谁学的线下征程将变得前途未卜,毕竟这是一片完全不同的水域。

此外,相对于好未来、新东方这种综合性巨头,跟谁学的抗风险的能力也偏弱。

收入结构单一是目前最危险的软肋,要知道,2019年跟谁学的营收中,八成均来自K-12教育,但其赖以生存的这条赛道,正变得越来越拥挤。

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对手,现在可以说,只要是家做教育的公司,无一不觊觎这一块蛋糕的。而跨界搅局的巨头,在这一行试水多年的YY、B站、网易就不说了,现在头条、腾讯,拼多多也正奔袭而来。

如果潮水一旦有变,跟谁学或许会是最被动的那一个,可在模糊的未来面前,勇敢是唯一的武器,或折戟或翻盘,谁知道呢?


*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教育:在线教育行业研究分析
下一篇:所有人鼓吹的在线教育春天,真正的来了吗

最近更新在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