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发布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0-02-07
手机版

  近日,宁波市教育局出台《宁波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底,基本形成教育基础设施泛在智能、教学模式融合创新、教育治理精准协同、教育服务便捷普惠的宁波教育信息化生态体系。

  怎样构建起教育信息化的生态体系?

  它将如何改变现有的教育教学环境?

  又会为师生、市民的学习提供哪些便捷服务呢?

  优化校园环境,为智能化、

  个性化教育教学提供支撑

  宁波市自2016年启动中小学“智慧校园”评选工作以来,四年共评出187所“智慧校园”,有效提升了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根据《行动计划》,将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智慧校园”建设内容,通过实施教育城域网IPv6升级改造和智慧校园5G网络建设,打造“光纤+WLAN+5G”多网融合的泛在校园网络支撑体系;通过大力普及应用创新实验室、学科教室、人工智能实验室等新型教学场所,创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智慧校园环境;通过整合学校微信微博、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等载体,大力开展智慧文化活动,培育健康、向上、创新、发展的学校主流价值观。

  《行动计划》还提出要积极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一是积极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创新融合,鼓励各大中小学校开展以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的学习诊断与评价,通过对师生教与学行为的伴随式数据采集与大数据分析,实现科学的学习诊断和教学评价。

  二是依托宁波智慧教育学习平台等智能平台,实施云端优质资源的智能推送,助力教师实现精准备课和有效导学。

  三是鼓励信息化应用水平较高的学校依托各智能平台,开展远程协作、翻转课堂、移动学习、STEAM教学等新教学模式,加强教与学全过程的数据采集和效果分析,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人机间的全面互动。

  未来三年内,至少发展20家以上智慧校园标杆学校。全面推进以智慧教学、智慧资源、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环境等内容为重点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智慧校园生态体系,深化智慧校园建设成效。

  拓展数字资源,丰富供给方式,

  满足优质资源需求

  优质教育资源供需矛盾仍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学习者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始终强烈,而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有效途径。未来三年,宁波将加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汇聚、丰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供给方式,建立健全优质资源供给新模式和共建共享新机制,为学习者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数字教育资源服务。

  依托宁波智慧教育平台,我市将完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着力构建与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相匹配的系列化数字教育资源;建设适应信息时代的职业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和覆盖各主要专业的数字资源体系;共享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等优质资源;通过“政府购买基础资源、社会提供个性化资源”的方式满足社会人群的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最终形成以自建资源、上级平台免费资源、学校优质资源以及第三方有偿使用优质资源等有机协同的宁波数字教育资源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将继续坚持“公益+市场”路径,优化完善教育资源网络商城“甬上云淘”使用,提供商户入驻申请审核、B2B团购、采购磋商、售后监管等功能,通过用户评价、官方认证、优质奖励等方式,提升优质资源供给率。同时还将建立健全教育资源建设利益分配机制和资源版权保护机制,鼓励和引导学校教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和开展在线教育服务,激发学校和教师的潜能与活力。

  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培育数字化时代高素质人才

  信息素养是当前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新时代亟须培育拥有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对在青少年时期就步入数字化世界的学生们而言,他们喜欢也更易于接受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知识。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呢?教师和校长无疑是最重要、最直接的影响因素。

  《行动计划》提出,要不断提升教育管理人员和师生的信息素养。除了通过组织开展信息化专项培训班,鼓励有条件的学校设立由校领导或专职人员担任首席信息官,以此强化校长信息化统领能力外,还将着力强化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研究能力,如实施互联网+教师队伍建设专项行动、乡村教师信息素养专项提升计划等,逐步建立开放式多层次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体系和多方协同的新培训模式。特别是面向乡村学校、信息化薄弱学校,将通过教学公开课、信息化教学大比武以及教学结对帮扶等方式,提升教师群体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整体较快幅度提升。

  今后,我市也将进一步完善适应信息时代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 鼓励并推动全市中小学校普遍开设人工智能、编程教学等特色信息技术课程以及多媒体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搜集、探索、发掘新信息的兴趣与意识,提高学生运用信息知识、技术和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法规的宣教和行为的规范,增强学生的信息责任感,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畅通家校沟通渠道,

  打造协同共育家校新局面

  加强家校联系,不仅有利于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性格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育,促使家校教育产生合力,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信息化时代,家校沟通有了更多、更便捷的选择。

  宁波在已经推广使用由市教育局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的“宁波智慧教育APP”的基础上,将本着“基础功能统筹开发,个性功能自主开发”的原则,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宁波智慧教育APP”的功能,除了现在已有的学生成绩查询、通知通告发布、校内教育缴费、教师资格认定等功能外,还将根据需求不断开发新功能,同时强化推进力度与技术支撑,力争至2022年底,实现“宁波智慧教育APP”在全市中小学应用覆盖率达90%及以上。

  通过功能的拓展、接口的开放,“宁波智慧教育APP”将不断“吸纳”各类满足师生、家长需要的功能,从而构建基于“互联网+移动终端”的家校互通互动平台,实现学生考勤、作业、成绩、教师评价、综合表现等在校情况的及时反馈与高效沟通,用信息技术搭建起家校沟通的“高架桥”。

  布局教育大数据,打造全协同管理体系,提升教育治理水平

  “互联网+”时代,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经过十多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数据正在逐渐形成,构建教育大数据平台,打造全协同管理体系,推进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逐步推动教育管理向教育治理转变,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任务。

  根据《行动计划》,我市将加快布局教育大数据建设,通过深化统一资源与数据中心建设,实现全市教育数据的统一数据采集和统一基础数据管理,此外还要建立健全接口规范、编码标准、使用规则、数据权限、质量治理等机制建设,拓展教育数据采集方式和采集渠道,构建纵向连接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横向联通宁波市政务数据资源的“宁波教育大数据中心”。在此基础上,探索建设“宁波市教育大数据服务平台”,围绕教育综合改革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和聚焦点,利用数据仓库、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技术,强化教育数据资源的利用深度和服务范围,提高全市教育管理水平、决策水平及公共服务水平。

  按照“集约建设、统筹管理”的原则,我市还将以已经建成的“宁波智慧教育公共服务与管理平台”为依托,通过系统整合、流程优化及数据对接,实现招生管理、学籍管理、学业水平管理、综合素质评价、教学督导、办学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全程贯通与融合,构建精细化、协同化的宁波教育信息化综合管理体系,着力提升教育信息化治理水平。

  对于市民们关心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行动计划》也有详细规划。今后将围绕入学报名、学籍业务、教育缴费、学后托管、评职评优等“关键小事”,全面整合梳理各项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事项,尽快打通与公安、房管、民政、人社、市场监管等单位的数据共享,至2020年底,全面实现各类服务事项的“一网通办”“掌上办理”;至2022年底,力争以数据的互通互融深度推进宁波教育公共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着力构建更加公平、优质、高效的教育公共服务新模式。

  实施网络安全保护行动

  营造安全可信网络环境

  网络的普及和科技的发展也给师生、家长们带来了信息泄露方面的顾虑。我市在教育信息化整体性规划中也考虑到了这一点,《行动计划》将“实施网络安全保护行动”作为专项行动任务之一,提出要着重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防范能力,提升应急技术解决和保障能力,确保全市教育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

  一方面是要强化制度的建立和落实,通过实施网络信息安全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的责任制和问责机制,建立健全关键业务数据规范化操作流程与安全防护机制等,牢固树立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意识,规范日常管理;一方面是强化日常监测和管理,通过引入新型安全防护技术和设施设备,对网络安全进行日常监测、扫描、态势感知,定期开展安全扫描和安全风险评估等方式,实现监测的常态化。

  通过制度的建立、监测水平和能力的提升,确保学校、教师、学生等关键主体信息,以及教学科研、招生就业、政务管理等关键业务信息的安全,加强对广大市民及在线学习者的隐私保护。

上一篇:2020年福建师范大学网络远程教育招生对象及报考条件
下一篇:齐心集团(002301)远程办公受催化,云视频迎发展良机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