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布“十四五”教育规划,将新增中小学学位约16万个

栏目:健康教育  时间:2021-10-06
手机版

新京报讯(记者 苏季)北京市教委近日发布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加快中小学学位建设,全市将新建、改扩建和接收居住区教育配套中小学150所左右,完成后新增学位16万个左右。

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

根据《规划》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面构建首都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更高水平、更具影响力的教育现代化,培养具有家国情怀、首都气派、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全市适龄儿童入园率保持在9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学前教育教师接受专业教育比例达到85%。适龄幼儿就近接受高质量的学前三年教育,科学的保教体系基本形成,保障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优质义务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均衡,区域、校际优质教育资源差距显著缩小。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加强,义务教育专任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超过96%。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达标优良率超过70%。

在重点功能区和人才聚集区建设约17所优质中小学

根据《规划》,北京将加快中小学学校建设,全市新建、改扩建和接收居住区教育配套中小学150所左右,完成后新增学位16万个左右。充分挖掘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对有条件的校舍进行改扩建。支持学校整合校内空间资源,通过各类教室复合利用,增加学位数量。在保障教学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扩大班级容量。

北京还将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市级统筹。在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区、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等重点功能区和人才聚集区,规划建设17所左右优质中小学学校。通过“市建共管”或“市建区办”方式,统筹全市优质教育资源支持学校建设,建成后提供优质中小学学位5万个左右。

另外,大力推进国际学校建设,在国际人才社区等国际人才密集地区布局一批国际学校。重点打造1—2所高品质国际学校,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形成具有北京特色的国际化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带动全市国际学校高质量发展。

疏解中心城区部分普通高校,支持部分中央在京高校向雄安新区转移

《规划》还提出深入落实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有序疏解中心城区部分普通高校,压缩高校中心城区在校生规模。

北京电影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高校新校区建成使用。加快首都医科大学、首都体育学院新校区建设,推动中心城区校址整体腾退。统筹新老校区资源,结合区域规划和功能,有序推动已疏解高校老校区腾退空间的合理利用。推进沙河、良乡高教园区向大学城转化,建设结构合理、要素齐全、职住平衡、充满活力的科教融合新城。加快建设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北京化工大学昌平校区和中央民族大学丰台校区。研究推进相关高校到郊区落地,努力推进实现“区区有高校”的目标。

同时,全力支持河北雄安新区教育发展,建成三所“交钥匙”学校并投入使用,持续推进学校对口帮扶工作,适时拓展实施一批帮扶合作项目。支持部分中央在京高校向雄安新区有序转移。

推进高校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在高等教育发展方面,《规划》明确,要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支持一流大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培养一流人才方阵。引导一流大学完善以健康学术生态为基础、以有效学术治理为保障、以产生一流学术成果和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的大学创新体系,勇于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支持高校加强基础学科培养能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人才。支持一批应用学科建设,加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人才支撑。

为提升本科教育教学水平,《规划》提出,打造一批高校优质本科课程和本科教材,支持一批具有前瞻性、探索性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项目。持续推进“双培计划”“外培计划”。广泛开办大学生学科竞赛,大力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践平台。持续深化“北京学院”“卓越联盟”建设。鼓励在京高校与国内外知名大学、机构和企业开展人才培养交流合作。

另外,为确保“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任务顺利实现,《规划》明确,各项指标要纳入市政府以及各部门、各区的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市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定期对各部门、各区规划落实情况开展督导检查评估。各部门、各区要配合市人大、政协定期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监督检查。规划实施进展情况经法定程序批准后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奖惩激励约束机制,对工作落实有力、成效明显的区和高校,在项目布局、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对落实不力、敷衍塞责的,加强预警、提醒、通报、约谈和问责。

新京报记者 苏季 校对 卢茜

上一篇:国家卫生健康委:降低家庭生育、教育、养育负担 释放生育意愿
下一篇:「喜迎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学校扩建了 入学就近了